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发的西北燥证提供了广阔的辨证论治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洪军 《社区》2013,(30):50-50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而且能治疗与秋燥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20)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而秋季大量上市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  相似文献   

4.
蔡果果 《社区》2008,(30):49-50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而秋季大量上市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5.
《老友》2007,(10)
金秋季节,天气逐渐转凉,燥是秋季的主气。秋令与肺气相应,而肺脏不耐干燥,故秋燥最易伤肺,引发"秋燥病"。因此,老人秋季养生保健要以养肺为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润燥法及其组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咳嗽中医辨证属燥邪伤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养阴清肺润燥法及其组方+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与对照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咳嗽症状改善明显且起效较快。结论养阴清肺润燥法及其组方治疗感染后咳嗽起效时间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李金华 《老友》2013,(10):61-61
秋季是指我国农历七月到九月,即从立秋到霜降这段时间,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6个节气。秋季天高云淡、清风送爽、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季节,人机体的功能也由活跃、外向、付出的阶段,转变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多晴少雨、燥气,此为当令之邪,易耗伤人体阴津,使人体出现一派"燥"象,从而产生"秋燥病"(包括温燥和  相似文献   

8.
梅实 《百姓生活》2014,(10):76-77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下降,水气减少,干燥度增大,从而让"秋燥"乘机而入,病邪从口鼻侵入。秋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入秋后常吃以下10种食物,可润肺防秋燥。  相似文献   

9.
<正>秋季天气干燥,容易损耗人体的津液和肺液,令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防燥润肺是关键。古谚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养生要从调理饮食开始,选择适宜秋季防燥润肺的饮食尤为重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能防治秋燥伤肺伤  相似文献   

10.
黄存垣  李金华 《老友》2013,(8):61-62
长夏季节,是指公历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这段时间,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4个节气。大暑是全年最热时节的标志,其间雨水多,湿较盛,湿热交蒸,极易形成湿热病邪;而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白天还较热,早晚已凉,温差较大,容易产生寒湿病邪。不论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湿热证,还是由寒湿病邪导致的寒湿证,其病位都是以脾胃为中心。因此在长夏期间,湿易侵入脾胃,从而发生消化道系统疾病。一、中医对湿的认识1.长夏湿与脾胃的关系。在"五行"中,脾属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即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上市企业企业家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重定义了企业家过度自信的相关评定指标,假设一个企业家拥有员工认股权证,并且当在两年中都达到了66%以内,但是企业家并未行使权证,就认为该企业家存在过度自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过度自信的企业家都在企业投资方面表现出很大的自信。实例分析进一步发现,设置独立董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因企业家过度自信而增加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12.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3.
泰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经济欠发达而旅游资源丰富的闽西北县城。泰宁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取得"国家4A级旅游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到"世界地质公园",实现了三次大跨越,从国内走向世界。"泰宁模式"是经济欠发达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旅游发展的成功模式。文中试图透过其表面现象,探寻其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挖掘"泰宁模式"的精髓和内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其对三明市旅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朝前期出于经略西北的需要,统治者高度重视马牧业,为此制订了系统完整的制度,在陇右地区建立了规模宏大的监牧基地,良好的马政为唐军提供了大量优质战马,在唐朝前期的开边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至安史之乱,吐蕃乘隙入侵,尽占陇右地区,马政日益衰微。唐政府失去陇右屏障,海内骚然,终晚唐一代,西北边患未除。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退还了大量的庚子赔款。英国与国民政府联合成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负责其退还庚款的管理和使用,决定用投资实业之庚款所产生的利息资助中国的中等教育。西北地区因此受益。中英庚款董事会在西北地区资助教育事业历时10年,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其自办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以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方面,成绩斐然,对西北地区的教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文化作为西北地区主导性的宗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唐、宋元和明清几个阶段 ,给西北地区的民族和社会构成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西北地区文化特色和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祭祖意味着寻根:寻家族之根,寻民族之根,寻历史之根,寻文化之根。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都是关系自我身份的极重要问题。古“羌”曾是驰骋中国西北的族群的泛称,如今聚居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其后裔的一支。当代川西北尔玛人祭祖认祖的族群寻根意识,在羌文化核心区茂县以“中国羌城”命名的建筑群中有鲜明体现。文章从祭祀先祖的羌城神庙中的元昊纪念大殿切入,立足笔者在川西北羌族地区的田野走访,结合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若干事象,透视其中的族群心理和文化认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羌族及其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到西北地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对少数民族下一代的教育。制约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历史影响,少数民族封闭心理的制约,女性自卑心理的影响。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社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从深层次上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及社会化发展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