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的投票行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新生所谓投票行动,是指选民通过参加投票或不参加投票而对政党、政策、候选人作出选择的政治行为。本文分析的是日本选民之投票行动的现状与动机、影响投票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决定选票投向的几个因素。一、投票者与非投票者尽管...  相似文献   

2.
日本强震之后,国际社会和日本各界迅速投入到救灾的行动当中,而这些救灾的队伍里有一群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日本最大的黑帮组织山口组。他们行动迅速悄无声息就把救援物资送到了灾区,总价值超过50万美元。日本黑社会是日本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产物,也是日本政府以及社会民众同恶势力妥协的产物。本文从日本黑社会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具有"合法性"的原因,探究其发展前景,认为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其"合法性"只会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日本黑社会最终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3.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东方文学研究领域对二战后日本的左翼文学运动有一种出于善良目的的误解 ,这种误解认为日本战后左翼文学对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其实 ,这是善良的中国人对那些所谓进步作品引伸想象出来的思想理念。这种理解不自觉地掩盖了其中的错误乃至反动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对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弱化、失败现象及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战争认知理念进行批判研究。一、日本战后左翼革命运动理念、行动纲领和斗争行为存在着严重偏差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发展软弱及对侵略战争态度暧昧是日本共产党的理论主张、行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发展战略,是以扎实的能源制度基础、领先的节能技术水平以及超前的国民环保意识为基础,通过组建"官学产"三位一体的大型研究工程,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充分论证的产物。该战略从技术、制度、经济、理念等层面为日本构建低碳社会指明了行动路径,规划了实施内容,设定了时间节点。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行动表现出交互性与独立性并行的践行过程、融合性与协调性并存的践行内容、国家权力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践行手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发展战略,是以扎实的能源制度基础、领先的节能技术水平以及超前的国民环保意识为基础,通过组建"官学产"三位一体的大型研究工程,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充分论证的产物。该战略从技术、制度、经济、理念等层面为日本构建低碳社会指明了行动路径,规划了实施内容,设定了时间节点。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行动表现出交互性与独立性并行的践行过程、融合性与协调性并存的践行内容、国家权力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践行手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1年的日本     
在 2 0 0 1年即将结束之际 ,日本终于熬过了一个萧条之年 ,这是日益恶化的经济条件和“9·1 1”恐怖袭击造成的恶果。在日本 ,惟一的亮点就是政府官员的更替。就国际形势而言 ,在 9月 1 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之后 ,日本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会 ,即在参与解决国际危机的过程中一展身手在这方面 ,政府派遣了一支海军舰队开赴印度洋 ,其行动之快令人惊讶。较之海湾战争 ,政府的行动更为迅捷。然而 ,恐怖主义的袭击以及随后发生的战争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消极因素 ,促使日趋恶化的经济衰退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许多人看来 ,日本经济在 2 0 0 1年似…  相似文献   

8.
日本选民的政治意识与其在国政选举中的投票行动密切相关.某一政党支持阶层的选民是否参加投票以及投票去向如何,受到"政党支持"意识的连续度、强烈度与宽泛度的影响.鉴于"小泉评价"与自民党投票志向的同向互动等现象,"业绩评价"意识的内涵虽有所扩大化,但仍因选民的重視程度各异而对其投票行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政策论争"对选民投票行动的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众议院选举是一次典型的"政策投票". "政治效应"意识的日趋薄弱,不仅是选民在国政选举中放弃投票的原因,更是日本选举政治所必须应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9.
古代日本的武士和朝鲜的两班,是古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也是解读其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日本武士和朝鲜两班都作为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的统治阶级,其身份世袭,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不同的是,日本的武士是以来源于社会体制中的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是以忠诚和献身精神立身和行动的人,学问在他的活动范围之外,而朝鲜两班是有闲阶层,是以读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0.
近来日本政府抛售日元阻止其不断升值的干预行动深刻反映了日本经济的问题和困境.本文在对日本经济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探讨了日本政府干预汇市的主要原因.并以日本为前车之鉴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战后日本的思想界和政界,一直存在着修改日本宪法第9条的呼声和行动。随着日本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这一过程近年有加速进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宪法所规定的和平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回顾了日本国民维护和平宪法的历史,重新挖掘了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赔偿外交,作为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客观上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重建与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恢复和建立,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索赔国,而是日本.赔偿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赔偿有助于日本改善自身的政治形象,重返国际社会;赔偿有助于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链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延平日本明治时期,西洋艺术伴着西方文化源源流人日本,对传统戏剧的改革和西方新剧种的介绍、移植,成为日本戏剧界的主要行动。明治5年至20年(1872—1887),歌舞位的“洋化改良”风靡...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米山俊直在日本《社会学研究》丛书之四《社会心理·舆论宣传》一书中,写了一章《日本人的国民性》,专门谈到了日本人在其国民性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他指出,日本人的国民性或国民文化,在日本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各界人士都热衷于谈论此道,甚至于在人们日常谈话中,象“因为是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就会怎样怎样……”这一类说法很多,关于日本人的国民性研究方面的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不光有日本学者的研究专著,也有大量的外国人论日本人的国民性的书籍出版。日本人论、日本文化论等有关日本人的国民性的观点和论述,几乎每天在报纸、杂志及电视节目上都有。研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从观察日本人的心理、行动的类型、社会意识,到日本语言、社会结构、伦理、风俗、价值体系、世界观、美学观等等,无所不包。并且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一位外国学者著文评论“失去了‘样板’的日本人”,文中写道:千年以来,日本人一直将“赶超”作为自己的口号和行动准则。早在公元五、六世纪时,日本人以朝鲜为样板,间接地学习到大陆的先进文化。七世纪以后,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日本以中国为样  相似文献   

16.
杨晓杰 《探求》2009,(3):25-31
1931年的“9·18”事变,是日本向美英的亚洲霸权进行全面较量的起点,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面对着日本的侵略和咄咄逼人的争霸行动,在当时已经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美英等国缘何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研究并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在冷战后的今天新的世界形势下,深入探讨战争与和平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以ODA政策的演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外交就其性质而言是“被动反应性”的还是“积极主动性”的,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既有助于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战后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开发援助(ODA)政策的分阶段考察,运用史论结合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论证这样一个命题:战后日本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并不在于它是“被动”还是“主动”,而在于它的实用主义性质。以合理主义、行动主义、机会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和商业主义为内涵的实用主义外交为战后…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团体主张的经营理念,是这个团体中经营者主流的经营理念,对该团体影响到的国家或地区以及经营者个人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日本经济同友会发表的关于社会责任方面的决议、宣言和报告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经济同友会社会责任经营理念的形成、演变过程和内容本质,以期从中透视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演变过程,捋清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路径,把握日本当今经营者社会责任经营理念的现状,为我国经营者确立社会责任经营理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离岛”立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日本制定了离岛法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采取保护决定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外缘的基点——离岛的低潮线、管理有低潮线保护区的离岛、建设特定离岛据点设施等措施,保全和利用日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项离岛立法行动主要是针对中日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争议的,不仅对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向产生长期、持续性的干扰和破坏,也使中日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面临新挑战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开始强调企业社会责任(CSR),并在制度体系的约束之下展开履行实践活动。如今,日本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中表现出理念富于时代精神、内容广泛务实、行动方针扎实稳健和制度体系健全完善等特征,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的CSR履行反映了日本企业切实构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之关系的诚意,也为日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