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五月九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三十周年。借此机会,苏修文艺界大肆宣扬军事爱国主义,即军国主义,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所推行的扩张政策服务。 最近,苏修《文学报》发表了苏修作家尤·邦达列夫、瓦·见科夫、米·库兹涅佐夫以《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描写战争?》为题的三人对话(简称《对话》);一九七三年十月苏修作协文艺评论和文学理论委员会举行全会,讨论“历史和革命历史小说”。 《文学问题》杂志以《用列宁的思想衡量》为题炮制了一份全会纪要(简称《纪要》)。《对话》和《纪要》盗用列宁的名义,打着“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旗号,极力鼓…  相似文献   

2.
柳条边是我国清朝政府在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修筑的一条柳条篱笆。它是满族贵族统治集团为了独占东北经济上的特权利益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是东北几个行政区的分界线。因此,它与国界根本没有任何联系。这本来是明载史籍、尽人皆知的历史事实。可是,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修叛徒集团为了推行反华侵华的扩张主义政策,开动各种宣传机器,在申苏边界问题上大作文章,甚至不借歪曲历史,编造谎言,为老沙皇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为新沙皇的扩张主义寻找“历史根据”。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苏修政府在一项声明中,把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和国境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3.
苏修二十五大前夕,苏修统治集团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它对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疯狂扩军备战,奉行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民用工业停滞不前,农业减产,供应紧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罢工抗议此起彼伏。它对外加紧扩张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它的假缓和真备战的面目日益被广大群众所识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青春》杂志一九七五年第四、六、七、八期连载了阿尔莫夫的中篇小说《圈套》。这部小说竭力掩盖苏联国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百般掩饰前列日涅夫集团篡党夺权,复辟…  相似文献   

4.
这篇评介法国当代著名小说作家克劳德·西蒙的文章发表于西德《法兰克福杂志》1979年第3期。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去解释世界,而是描写世界“本身”,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把“现在是怎样的”“翻译”成语言和文字。他常采取回忆的手法,在回忆中用一般现在时叙述,他的自传体小说《在佛兰德大道上》就是典型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为是“现代记忆小说”。“新小说”派的作品,一般比较晦涩难懂,在大多数作品中,作者都是以一位几乎毫无个性的人物,即所谓的“反中心人物”(Antihelden)为媒介,罗列一系列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勾画出“人类的一般历史”,使读者看到人类毫无意义的生息明灭。西蒙还反对作家带有政治倾向,主张描写“自我”。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1969和1972年,苏联出版了《十七世纪俄中关系》资料集,共二卷。由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编,齐赫文斯基主编。其中收集了十七世纪沙皇俄国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和关于中俄鉴订《尼布楚条约》的文件资料。该书编者之一米亚斯尼科夫为第二卷写了一篇冗长的前言,题目是《满人入侵阿穆尔河沿岸地区和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这篇前言和近年来苏修抛出的许多反华历史文章一样,都大肆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美化老沙皇的对外扩张,把它侵占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说成从来是俄国的领土,反而诬蔑中国人民的反侵略自卫斗争是对俄国的“入侵”,胡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苏修叛徒集团为使文艺完全适应其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拼命鼓吹文学要描写“战争题材”,反映“军事爱国主义”、“公民爱国主义”的“勇敢精神”,发扬和继承“历史传统”,强调要从“今天的精神需要的立场出发”去描写历史,“从战争的昔日看到对我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本质性的、合乎我们要求的因素”。于是,毒草丛生,把已经不成样子的苏修文坛搞得更加乌烟瘴气。 今年五月九日是战胜德国法西斯三十周年纪念日。早已背叛了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光荣传统的苏修一小撮希特勒式法西斯专政的头目,自以为有机可乘,竟…  相似文献   

7.
<正> 一、权当引言:颇费索解的《习惯死亡》张贤亮是中国读者相当熟悉的作家,也是颇受海外文坛和舆论界瞩目的对象。电影《牧马人》(系根据其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爱国主义主题的政治影响和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涉性描写”的畅销作用在前些年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轰动效应。仅就后者而言,评论文章相当可观,争鸣也相当热烈。然而,这部被作者认为“有许多处是我的得意之笔”(《当代作家评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是形成作品的那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生活和斗争的艺术反映。我们认为《三国演义》这部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的独特思想内容就在于这部小说包含着作者对历史的兴衰际遇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判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发展的主观评价,即作者的历史观及人才观。《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想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写到孙策死后,孙权初掌江东时曾问周瑜;“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①周瑜当即回答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分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周…  相似文献   

9.
杨洪承 《阅江学刊》2012,4(3):146-148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现代小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与一个重大历史的开端有着密切关系。晚清以降,国门开启,受维新变革的时代大潮影响,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倡导“小说界革命”,本在宣传其政治革命的思想主张,无意推波助澜了新文学的应运而生,从此也拉开了现代小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社会》2000,(10)
《秘书》杂志是国内创刊最早的秘书科学理论刊物 ,经历了17个春秋 ,至今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秘苑的土壤之中。《秘书》杂志始终遵循“以改革为中心 ,理论联系实际 ,竭诚为秘书人员、领导工作、教学科研服务 ,锐意求新、求实、求活、求深”的办刊方针 ,力求以一流的学术水平、严肃的办刊态度和优良的编辑质量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 ,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秘书》杂志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爱和支持下 ,将不断地努力 ,以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动活泼的文风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在众多的秘书类期刊中对《秘书》杂志进行…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桥》杂志1978年第6期报道,两年前,在社会党历史学家的倡议下,在文化圣地佛罗伦萨建立的“社会主义历史研究会”,明确宣布研究社会主义和民主是该会的宗旨。两年来,该会积极组织研究工作,1977年1月在巴马举行了关于“社会主义政策三十年”(1946—1976年)史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共和制的意大利历史做了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 《西游记》的作者。由于吴承恩的思想中具有比较突出的民主倾向,因而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古典文学作品。 但是,有些《西游记》的研究者根据小说。的前七回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就认为吴承恩具有对封建统治的“叛逆思想”;有的甚至断言,吴承恩,“对于历史上的和当时的人民起义。不仅是了解的,而且是关心的,同情的”①我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和吴承恩的阶级地位、政治立场大相径庭的。这里仅就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问题,谈一点不、成熟意见。 吴承恩生“活在明王朝中后期”(1500一1582…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幻觉——论《霸王别姬》中的"阿尼玛"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斌 《社科纵横》2002,17(5):57-58
在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中 ,作者通过男伶程蝶衣 (“虞姬”)对搭档段小楼 (“霸王”)缠绕一生的单向恋爱 ,展示了特定情境下一个男人“女人性”的一面 ,这是“阿尼玛”神话形象的又一置换变形。本文从荣格提出的“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入手 ,重读《霸王别姬》 ,旨在分析“双性人”原型在程蝶衣身上的置换变形 ,并力图揭示这一置换变形的内在缘由。  相似文献   

14.
小说理论的新探索──读《小说艺术:品性与历史》胡润森,曹禧修在近年出版的小说理论著作中,胡尹强的《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为《小说艺术》)是视界宏阔,研讨细密的一部,它凝聚着作者关于小说理论的新发现新探索。《小说艺...  相似文献   

15.
著名旅美女作家陈若曦以《尹县长》引起海内外中国读者的广泛注意和热烈讨论,她是以对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的大胆揭露,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政治意识,以朴素的写实主义而奠定了她在海外华文文学史中的地位的。从1957年在《文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算起,陈若曦的创作生涯已有35年。她已出版的作品计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陈若曦自选集》(1976)、《老人》(1978)、《城里城外》(1981)、《陈若曦小说选》(1983)、《陈若曦中篇小说选》(1985)、《贵州女人》(1989);长篇小说集:《归》(1978)、《突围》(1983)、《远见》(1984》、《二胡》(1985)、《纸婚》(1986)。  相似文献   

16.
高建群封笔小说《统万城》以沙漠中筑造的“童话之城”为起点,再现匈奴这一“消失”民族的时空场景,再现了他们在欧亚大陆草原爆发出的最后一声雄浑呐喊。小说立体书写男性和女性,复活了十六国时期“悲剧中的悲剧”。从文学地理角度来看该小说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历史不仅是农耕民族书写的“我者”历史,也不仅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长城内外皆是故乡,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共同塑造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7.
1 一般地讲,那些靠情节取胜的小说, 由于追求情节的奇特性和人物的传奇 性,便往往不重人物性格,如《封神演义》一类的神魔小说,《三侠五义》、《施公案》之类的侠义公案小说,以及一些侦探推理小说,大抵如此。而《三国演义》的超群杰出就在于,它在继承中国文学中“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去构置故事情节的同时,又莫不形诸人物性格,开创出“多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法。 所谓“多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法,其内涵包括相互关联、融为一体的“出场定型”、“追叙补充”、“反复强化”、“侧面展示”这四层含义。“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以…  相似文献   

18.
众声喧哗的世界——《红楼梦》小说对话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从“仿格体”、“暗辩体”、“讽拟体”和“预示体”这四个方面对《红楼梦》的对话性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 ,小说《红楼梦》中呈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图景。在这个世界中 ,艺术化了的各类社会性话语和个人话语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联结在一起 ,产生了众声喧哗的效果 ,并与小说外的现实世界构成了内在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戴厚英同志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在报刊上引起了讨论。这部小说获得相当的读者群,并不偶然。作者在小说《后记》中自称作品的主题是“人”。她说,二十多年前她批判过人道主义,而基于对这些年历史的思考:“一个大写的文字迅速地推移到我的眼前:‘人’!一支久已被唾弃、被遗忘的歌曲冲出了我的喉咙: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她还申明,这部小说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自觉自愿的“自我表现”,并且有意吸取西方现代小说的种种表现手法,包括意识流和抽象、象征的方法。《人啊,人!》的思想和艺术倾向不单属于这部作品,实际上突出地反映了近年我国社会上和文艺界很为活跃的一种思潮。有鉴于此,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这部小说的得失就更加值得认真探讨了。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月刊不是同人杂志、文学社团,并主张文学风格多样化,称它为“现代派”、“现代主义”不符合历史事实。穆时英等人的小说从整体看,与西方“现代派”仍有很大差别,以戴望舒的诗为据论定《现代》是“现代派”则更不恰当。戴望舒要求中国新诗同时摆脱中国诗和西洋诗的两种格律枷锁,是值得赞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