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2016,(8)
叙述者承载着小说的叙事功能,不可靠的叙述者是后现代叙事技巧之一。在纳博科夫的后现代叙事手法中,不可靠的叙述者是其偏爱的叙事技巧。文章将选取纳博科夫具有代表性的三部长篇小说《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分别阐释这三部小说中不可靠的叙述者及其如何在小说的叙事中发挥作用,理清小说中不可靠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凸显纳博科夫在小说中运用不可靠的叙述者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无疑对传统最富有变革精神,其叙事形态、叙事文本也更近于现代意义的小说。但就小说形式而言,《红楼梦》对传统仍是变革中有折衷,并未脱掉传统小说模式的外衣(尽管这外衣穿起来已不太合身),跨进现代形态小说的门槛。《红楼梦》对中国传统小说模式的变革与折衷,不只表现在叙述方式上,也表现在叙事体制上。《红楼梦》是一部章回小说,然而,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典型的章回小说相比,其章回体制既不完全合榫,也不规范统一,还留下种种勉强凑泊的痕迹或破绽,以及难  相似文献   

3.
一、《围城》的哲理小说定位《围城》研究五十年,许多问题仍争执不清,我认为关键在于《围城》小说品格的准确定位。普遍的看法是,《围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结构特点,或是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的采用与精神实质的反仿。最早执论者是林海,在《<围城>与“TomJones”》中,他指出:“这两部作品都是所谓恶汉体的小说……”并分析了此类小说的特点。夏志清也指出:“《围城》称得上是‘浪荡汉’(picaresquehe)的喜剧旅程录。”EdwardM.Gunn承袭这一基本说法,并将方鸿渐与传统浪荡汉形象予以比较。我认为《围城》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哲理…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重庆小说不包括抗战时期,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庆小说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重庆小说有高缨的《达吉和他的父亲》《云崖春暖》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况浩文的《一双绣花鞋》等,"两部作品先后问世,将重庆小说创作推向了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重庆谈判》,聂云岚的《玉娇龙》,莫怀戚的《诗礼人家》《经典关系》,余德庄的《家贼》《海噬》,  相似文献   

5.
《小说林》是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小说林》的小说论著所阐发的小说理论,是晚清革命派小说理论诸支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然而,长时期来,在晚清小说理论研究中,如同对整个革命派小说理论一样,对《小说林》的小说理论、研究既很不够,评价也多有不确。本文就是有鉴于此而草写的。  相似文献   

6.
《中外小说林》是近代著名小说家黄世仲兄弟辛亥革命前在广州———香港创刊的一份文学杂志 ,它包括其前身《粤东小说林》(1 90 6 )、《中外小说林》(1 90 7)和《绘图中外小说林》(1 90 8)。该杂志刊登文学理论、小说、通俗文学和翻译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倾向 ,它比内地曾朴等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小说林》还要早一年。由于《中外小说林》主要是在香港出版 ,内地馆藏甚少 ,且不是全部 ,因此该杂志长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中外小说林》的沿革、内容作了准确的介绍和评论 ,对版面格局三大块 ,即小说理论、小说著译 (包括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 )和俗文学的主要观点、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意义作了钩玄提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隋志》对小说家的理解源于《汉志》,其在子部小说家《燕丹子》附注提到的《宋玉子》,不应该是在集部著录的《宋玉集》,而是一部在唐初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既是著名辞赋家,也是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他的赋家和言语侍从之臣的身份与利用俳谐言语娱乐君王的俳优颇为接近。俳优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一支,而谐隐、俗赋是俳优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隋志》编者对宋玉的重视以及对小说的理解,使其对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子》给予了特别关注,其所确定的宋玉的小说家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文娟 《阴山学刊》2004,17(6):28-31
《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①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说”这名词,最早见于《庄子》,但以小说名“家”,并给小说下定义,指出它的意义和作用的,则是后汉初年的桓谭。他在所著《新论》(《文选》李善注引)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才合于小说的名实。小说,说之小者也。准此,则先秦诸子书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无一不是小说,后世衍为长篇的平话、讲史、演义,则已经不是小说而是大说了。 最早以《小说》作书名 的,当以殷芸的《小说》为创始。据我考,大约凡是宋以前类书所引只称《小说》而不署撰人的作品,以他书所引遗文参证,往往就是殷芸的小说。 《梁书》和《南史》的《殷芸传》都不提殷芸著述,若不是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人们很可能会把这位最初编撰小说的人忘掉。《史通·杂说》  相似文献   

10.
《大骗子王立中外传》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小说。小说在《三月三》杂志连载时 ,一些性急的读者就曾经问我 ,能否找到整篇作品 ,先睹为快。好在手头有孙抱今先生 (原广西社科联副秘书长 ,已离休 )的《杂烩集》一书 ,里面收有这篇小说 ,才满足了友人的要求。这篇小说引起读者的关注 ,不是偶然的。当前文坛好的小说不多 ,一些作家追求自我 ,作品越来越远离现实 ,远离人民 ,成为无病呻吟的独唱或仅为部分人用作自我陶醉的东西。而在这冷寂的氛围之中 ,《大骗子王立中外传》这篇纪实性小说 ,以其关注现实 ,关注社会 ,勇于揭示生活中的矛盾 ,大胆抨…  相似文献   

11.
抒情化小说艺术境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以后的中国小说,产生了一种悖离传统小说情节叙事模式、结构“散文化”的小说审美潮流。这种小说潮流,虽远不能说是现代小说的主流,但在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界,确也算得上蔚成风气。这些小说普遍地缺乏对情节的用心设制,即兴遣怀的痕迹相当重,以致引得当时读者抱怨:“以为他才开头,却已完了!”即使名重一时的浪漫派作家郁达夫。庐隐等的小说,今天读来,仍感“小说性”丢失过多。鲁迅的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其艺术水准是属于先锋位置的,但他的不少小说却不像小说,如《孔乙己》、《故乡》、《社戏》、《伤逝》、《在酒楼上》、《鸭的喜剧》、《兔和猫》等,读起来更像散文或诗,作品直接打动读者的,不是情节或人物性格,而是叙述者悠远的情绪与深挚的情怀。现代小说史上的不少大家,如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等芜、师陀、汪曾祺,他们的成名作或主要的小说,都更像散文而不像小说。  相似文献   

12.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欧阳健所著《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是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的一部优秀力作。此书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新出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神怪小说史》相关叙述的不足,详考了自远古无名氏《山海经》至清末陆士谔也是西游记》等一大批文言、白话体神怪小说,全书长达57万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原创性见解随处可见,堪称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神怪小说通史。 《通史》刻意为神怪小说作科学正名,努力刷新神怪小说“终未免荒诞迷信”的传统认识。该书开卷倡言:“神怪小说的本质在于:它不期待人类…  相似文献   

13.
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无论其归类为小说家还是小说,均为当时人所理解的小说作品。这一归类创始于《汉书·艺文志》而定型于《隋书·经籍志》,主要体现为传统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政教学术是其立类基础和价值评判标准。其较少著录唐宋传奇甚至根本不著录通俗小说,也与这一部类的设定原则密切相关。至于此类著录中有许多不合今人小说标准的作品,那是古今小说观念差异造成的,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这些作品在当时人眼里的的确确是小说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故事的虚构性、事件的普遍性分析 ,论证了《捕蛇者说》不是一篇纪实性散文 ;小说所必需的四大要素 ,《捕蛇者说》一样不缺。它因此是一篇纪实性小说  相似文献   

15.
王海燕 《学术探索》2006,(6):110-113
清人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一直流传不广,也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对其争论很大。经过对有关研究资料及小说文本的认真爬梳,可以发现《歧路灯》的思想认识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是继《红楼梦》之后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乃至小说史的研究中,决不应忽视此小说。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在清末众多的文艺期刊中,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半月刊。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刊物。《绣像小说》的内容、特点,阿英和毕树棠等前辈学者,已有专文作过全面介绍,兹不赘述。但笔者以为,《绣像小说》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小说杂志的显著特点,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需要单独地提出来加以强调,这就是《绣像小说》的编者对民间歌谣这一文学样式特别重视和提倡,特辟“时调唱歌”专栏,连续或断续地刊登了一批为正统文人学士所不屑一顾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歌谣作品。这是当时其它小说期刊和文艺杂志所绝无仅有的。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既反映了李伯元进步的文艺观和编辑思想,也与《绣像小说》的办刊宗旨有密切关系,有必要作些专门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讲起最早反映工人阶级悲惨生活的小说,一般都以为是辛亥革命以后数年间出现的《穷愁》、《罢工人》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当。一九○五年十二月出版的《醒狮》第三期,刊有一篇“社会小说”《劳动狱》。它描写的是上海某工厂女工不堪资本家的剥削而选派代表与资本家交涉,其代表被资本家诬陷并交警署毒打的故事。小说并不长,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反动政权的为虎作伥;洋人的助纣为虐;资本家们以工厂为监狱;工人在死亡线上的挣扎等等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读过全篇,当年工人生活的一幅斑斑血泪图就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小说发表时,马克思主义尚未正式传入我国,因而作者不可能以无产阶级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后,在美元文化的引导下,难民文学主要成为了反共的"绿背文学"。描写难民经验的反共小说,有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林适存的《鸵岛》、张一帆《春到调景岭》等。更早一点逃到香港难民营的台湾作家邱永汉,却在小说《香港》中表明台湾并非反共小说所憧憬的"自由世界",显现出国民党外来政权与台湾本土派矛盾的另一个维度。独力与反共小说相抗衡的左派难民小说,最有名的是洛风的《某公馆散记》。曹聚仁的小说《酒店》,却表现出一种政治中立的人文主义眼光。最后,本文还会提到英国作家马森的《苏丝黄的世界》(Mason,The world of Suzie Wong),这同样是一部描写20世纪50年代香港难民的小说,这部小说在左右政治叙事之外,增加了东西之间的文化维度,更加突出了小说和历史与叙述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初唐小说《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自宋代以来,几乎众口一辞,都认为乃时人为诽谤欧阳询而作。有的还把它与后来的《周秦行纪》视同一类作品,说:“唐时风气,往往心所不慊,辄托文字以相诟,如本《传》及《周秦行纪》皆是已”。(汪辟疆:《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附识)甚至明智如鲁迅,也认为:“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这简直就是把它当作攻击小说的始作俑者了。如果确是这样的话,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小说了。笔者不同意此说,故不得不予一辨。  相似文献   

20.
1907年发表在《小说林》期刊上的《小说小话》,是一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名小说论文,一向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所重视。然而,该文的作者是谁,说法却不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录了《小说小话》,题下所标作者为“梁启超”,末后注明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查阿英同志编的此书,收了《小说小话》全文,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