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劳动的全新形态,它在表征劳动层次跃升的同时,也在劳资关系重构中使得劳动异化形式在主体、客体、本体和权力关系等四个维度发生演变。数字劳动异化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它加剧了人与技术的关系失衡,导致了新型劳资矛盾,破坏了全球数字生态,对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数字劳动异化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如何揭露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的异化本质,进而超越数字劳动异化,构建中国特色和谐数字空间,业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可以从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和数字逻辑三个方面入手,协调推进技术价值观培育、数字命运共同体构建和数字生态建设。旨在把握数字劳动辩证逻辑的前提下,实现对数字劳动异化的超越,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平台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现了方方面面的深入融合,世界在数字层面实现了重构。数字劳动随之成为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劳动类型,虽然出现了新的劳动内容和表现形式,却没有摆脱资本增值逻辑,社会经济生活未能逃脱异化命运,并有了新的异化表征。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理论生命力,可以用来解剖数字劳动异化表现的本质机理,更好地思考在数字时代下劳动异化的扬弃对策。同时利于认识数字经济的两重性效应,顺应数字经济的趋势,扬弃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的弊端,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机器生产经历了从“机器改良生产”到“生产改良机器”、从“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到“对机器本身进行生产”的转变,机器形态的微缩化和轻便化使得机器得以进行跨空间的快速流动。借助于机器尤其是微机器,数字资本主义一方面得以摆脱传统资本主义所遭受的空间限制,成为现实地理空间中无处不在且随处可在的强势威权;一方面还引领人们沉迷数字机器所着力营造的虚拟空间,从而为资本主义的非物质劳动、数字剥削与信息奴役开辟新的地缘空间。由机器生产主导的空间被数字资本主义化约为“支配的空间”和“取用的空间”,这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空间异化问题,包括数字机器在各类空间进行利益生产的空间异化、数字机器不断寻求空间霸权的空间异化和数字机器对人类生活空间施行反向控制的空间异化。这些问题在人类生活世界触发了严峻的空间困境,亟需我们进行批判性的辨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在当代的新型存在方式,主体在赛博空间中的存在及其境况,是作为一种人类解放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进行检审并给予回应的重大时代课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那种声称主体在赛博空间中获得了解放或者赛博空间是主体解放场域的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虚幻表象。事实上,赛博空间是主体身心分离后身体缺位的意识自由的场所,这种意识自由本质上是数据中介下的意识的任意性。现实的主体在赛博空间中异化为一种虚拟主体。数据化的虚拟主体的背后实际发挥支配作用的是资本权力,这反映出赛博空间本身异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现实,并由此产生了相关的伦理难题。对此,应当在赛博空间明确历史唯物主义主体性的基本要求,确立人的感性意识,以现实地吹散赛博空间的解放迷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形态、性质和秘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劳动形式发生变化,人与人的关系被异化为物与物的关系,拜物教呈现为技术和数字拜物教等新形态,对社会尤其是人文精神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文精神在人工智能时代受到数字拜物教的影响呈现出一些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自我精神的异化。基于此,对于人文精神疏离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出应有的时代回应。  相似文献   

6.
数字劳动是数字化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然而数字劳动在表明劳动层次跃升的同时,也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重构中演变出以劳动数据商品化、剥削过程隐蔽化、劳动自觉迷失化、主体关系对立化为表征的劳动异化。从异化劳动视域出发,发现数字劳动异化生成于资本与技术的嵌合,受控于数字资本权力统摄的平台资本,掩盖于消费文化的景观霸权,迷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虚假幻象。基于此,提出数字劳动异化的破解路径在于:重构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构建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从技术反噬回归技术反哺,推动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赋能;破除数据资本权力意识形态幻象,唤醒数字劳动者的主体意识。未来应通过打造技术与人本耦合的新逻辑,推动“人向自我”的全面复归,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7.
时间作为一个哲学范畴长期为人们所关注。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理解时间,将其看作是人的积极存在、发展空间和生命尺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时间的剥削本性。在今天的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背景下,人的积极存在发生了新的异化,模糊劳动与闲暇的界限进一步压缩了人的发展空间,片面强调当下的消费观则消解着生命尺度,反映出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事实上在进一步加重。为了应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必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克服数字异化,努力转变主体的时间观念以建构生命的尺度,从而超越资本时间剥削的逻辑,使自由时间复归于民。  相似文献   

8.
平台资本主义是以数字平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沿袭了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的本质。从劳动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言,平台资本通过对劳动方式的“数字化颠覆”、对劳动时间的“无规制量化”、对劳动空间的“全景式监控”、对劳动主体的“多层次剥削”、对劳动价值的“否定性重构”,引发了深刻的劳动新异化。劳动新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平台资本主义时期的延展,其实质不过是数字平台技术在平台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的应用效应,对其研究依然遵循资本批判和工具理性批判的逻辑。从根源上来说,实现从“平台资本奴役”到“数字劳动解放”是对平台资本主义中劳动新异化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9.
数字拜物教是资本簇拥下的全新拜物形式,它不仅是人们对数据的主观崇拜,更是一种数字资本逻辑下的隐形社会控制形态。数字拜物教实现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由内而外的剥削和奴化,且集中体现在数字劳动异化问题上。数字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最新表现,其内在生成于资本逻辑的运作、数字平台的搭建以及数字社会的全方位监控。数字劳动异化不仅加剧了数字资本的压榨程度,还造成了数字社会的畸形发展。文章从数字技术价值取向、数字平台发展模式和主体劳动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数字劳动异化的扬弃,以期为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涌现的新价值源泉,数字资本是参与和支配数字劳动生产的新资本形态。从形式逻辑上看,数字资本是数字技术革命全方位作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形态、商品形式、资本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全过程的综合性结果,作为数字资本价值载体的数字商品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三元辩证统一的价值结构。数字资本兼具作为智能化人工化生产要素形态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载体的二重属性,数字资本运动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数字生产和数字流通循环往复的持续运动,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复合叠加的双重运动过程。数字资本运动依然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在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数字资本运动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化数字大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数字异化程度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自我毁灭宿命做出了历史性铺垫。  相似文献   

11.
对数控液压系统及数字阀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着重对作者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高压大流量直接式数字溢流阀,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字仿真以及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高度吻合,最后得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尽管数字贸易这一新兴贸易形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这种公共品却呈“赤字”状态。从需求角度看,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所产生分歧与争端的加剧及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客观推动,增加了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需求;从供给角度看,WTO半缺位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供给,多边贸易协定的竞争化及碎片化,使得数字贸易治理的供给相对需求而言,处于“赤字”状态,这源于全球数字贸易大国在相关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且无法达成共识。应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赤字”,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法律制度,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数字贸易治理,管控、协调好与主要数字贸易大国的矛盾与分歧,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数字资源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国内主要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情况,并针对目前数字图书馆自建或引进数字资源在检索平台上的差异性特点,提出应加强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资源整合,尤其是跨数据库检索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字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具有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等特征。数字文化已成为数字技术文明的思想基础,其发达程度直接影响数字技术文明的发达程度。而数字文化鸿沟又造成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挑战,影响了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了教育公平,导致数字不良文化价值观与恒常文化价值观的疏离,以及新文化病的产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障碍。数字文化效应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智力支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文明理念的转变,即加强数字技术的协调与人的自由发展,以数字技术文明为数字技术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撑,优化制度环境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保障。数字技术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和着力点,都在于用数字文化去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把数字时代与数字新闻联系起来,就是想探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新闻如何更精确、更深入地体现时代精神。本文从数字时代与数字新闻两个方面研究了数字时代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给数字新闻写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并且试着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数字新闻写作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馆藏有了突破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瓶颈。在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信息工作要向纵深方向扩展,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信息素质,要规范文献信息体系以便于与国际接轨,要建立科学的信息评价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高职院校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孤岛等,为此作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统一规划、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产业格局以及全球化分工的逐渐分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渐凸现。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将起到核心作用。利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快捷的网络等各种优势,图书馆将在提高全民信息素养、缩小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遇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以及实施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