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刷抖音”已成为大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刚需”的态势下,推动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抖音短视频的健康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有重大意义。聚焦抖音短视频的泛娱乐化、碎片化、去中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系统性、主导性的矛盾,我们应坚持“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导向,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完善“PGC+UGC”的创作模式,凝聚传播主体的合力;优化“人工把关+算法推荐”的推送方式,实现传播方式的深入人心,促进二者融合共生,共同统一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中。  相似文献   

2.
何亚慧 《国际公关》2023,(23):188-190
当前短视频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他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但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同时其内容的泛娱乐化、功利化等特征又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本文在探讨短视频与主流价值观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剖析短视频视域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并从“外部保障:政府监管”“基本途径:高校教育”“重要环节:平台自律”“内在动力:自我教育”四个维度探讨短视频视域下提升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志 《国际公关》2024,(4):120-122
随着“短视频+电商”“短视频+服务”等模式的引入,抖音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服务消费平台。其独特的兴趣电商模式为品牌商数字化营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抖音平台的碎片化语境生态与病毒短视频营销相互契合。本文通过对抖音平台特点和营销模式的分析,探讨了病毒短视频营销与兴趣电商模式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并从品牌权益的角度对病毒短视频营销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作为移动影像剧场的短视频,在今天已然成为了最重要媒介之一,方兴未艾又充满活力的短视频市场,能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极大的助动力。但是,红色文化运用短视频进行传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空间存在诸多驳杂且虚假的内容、红色文化难以在娱乐生态圈层中“破圈”、地方红色文化内涵的“消解化”等使得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的效能度降低。唯有寻求定调媒介凸显红色文化本质内涵、借助情感化的创作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破圈”、寻求“在地性”的叙述内容借此凸显地方感、立足短视频平台的审美特性分众化创作,才能创作出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的短视频、才能增强受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袁耀 《国际公关》2022,(1):104-106
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为移动短视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移动短视频成为了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随着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传播影响力增加,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移动短视频传播力度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极大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衍生出了"移动短视频+电商"营销模式,短视频与电子商...  相似文献   

6.
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首先从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现状切入,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形式三个角度分析了当下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格局;再从爱国共情、软性竞争力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阐释红色文化影像国际传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集中+散落”的传播主体建构策略、“长视频+短视频”的传播模态设置、“历史+现代”的传播内容策略以及“高新科技+传统手段”的分众传播方式,以期探索红色文化通过影像手段在国际间传播的新进路,助推红色文化成为国际共享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被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抖音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平台代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契机。文章以“传统音乐”+“器乐”为关键词,获取综合排序前100个古琴和唢呐短视频样本,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按不同的生产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一步分析其生产模式与传播数据之间的关系,由此生成不同模式下传统器乐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比较。通过分析发现PGC生产模式下的传统器乐类非遗短视频有着较高质量的传承主体,在短视频内容上可以较好保留传统器乐类非遗的“原汁原味”,助力非遗传播融入人民群众的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传播和历时性传承。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其短视频偏好不仅仅是因为休闲娱乐,更是希望通过短视频的重新部落化突破生活中差等秩序压制,实现网络逆袭和成就再塑。短视频传播因资本逻辑作祟和技术失控助力,更易导致价值内容失范、价值场域失序,三观尚未定型的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更易受到戕害和“反噬”。高校学生短视频价值规范、引导需从他律和自律两个视角形成规范格局:他律的供给侧视角通过技术赋能守正创新出主流价值观的短视频表达形式和具象价值内容;自律的需求侧视角通过道德教育价值涵养出防腐拒变能力和道德归位秩序。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境遇。主流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和传播媒介的跨形态整合,面临着传播主导性泛化与降维、思想引领力旁落与消解、话语权威性衰减与蒙尘、认知共同体茧房与阻滞、价值安全线模糊与损坏的实践困境,具有突破时空界域的能动性触达机制、依托富媒框架的沉浸式共识建构、强调平等交互的轻量型话语阐释、彰显分众需求的精准化供求模式的效能,应该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一元化+博弈式”增强价值引领;锐意破壁创新,“正能量+大流量”培育传播动能;扩容技术接口,“精准化+普适性”丰富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把方向+造血液”壮大传播阵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效,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悄然进入大众生活。传播媒介迭代更新,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的移动短视频,以简便性、趣味性、碎片化、多感官性与强交互性等特征,迅速被大众接受。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创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短视频的创作既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可以限制原有文化的传播。通过分析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点,剖析其对凉山彝族文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探讨这种变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导向下形成的,以社会公共领域为载体的,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建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利于改变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缺位”的现状,进而发挥其价值整合、协调作用;有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理性的价值环境和平等的公共平台.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大众传播日渐成为社会的基本沟通和组织手段。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以其鲜明的“现代性”立场 ,解构了主 /客等级倾斜观念 ,颠覆了“前现代”的一元的传播模式。但是 ,他又用“公共领域”把主体局限于“公民”而非“大众”。因此 ,他的传播理论是精英的、启蒙的 ,因而也是“知识分子”的。在他执着于“现代性”的传播模式中 ,“大众”(mass)是“他者” ,因此同样是一种精英 /大众的等级倾斜模式。只不过 ,它已从“前现代”一元论变成“现代性”的二元论。真正的大众 (people)传播 (以互联网为代表 )不是等级化和单向性的 ,而是平面化和互动性的。上帝已死。后现代的、多元化的、众声喧哗的“波普”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阻拦之势。由此 ,哈贝马斯成为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陈昊  李凯旋 《国际公关》2022,(4):114-117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能够满足受众表达的新媒体产品,以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端短视频平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的加持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跨越.平台通过构建中心化展示手段,满足了不同语境下受众对短视频产品的需求,政府机构、主流媒体、头部KOL、MCN机构等纷纷入驻,与粉丝充分建立黏性.国内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算法推荐已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新变量。因此,必须优化算法生态,营造清朗空间;掌握算法特点,走出信息茧房;创新教育模式,搭建互动平台;坚守话语阵地,主动规训算法之“术”,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严重挑战。然而,大众 文化的盛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非零和博弈,二者可以良性互动,和谐共赢。以马克思主义 引领大众文化价值观,借助大众文化场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路径是在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属性,关注大众现实问题,转换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孟祥坤 《国际公关》2024,(4):133-135
互联网的诞生带动了媒介的变革,媒介从电视和广播等以电子信号为载体转变为以借助互联网无限延伸,“三微一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媒介平台应运而生,传播的格局和模式也因此产生巨变,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但是技术是把双刃剑,带来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催生“过度娱乐化”现象,即大众传播普遍追求娱乐效应,以娱乐大众为追求,营造享乐主义,威胁了社会层面精神生活的健康环境,对社会正常价值观体系的塑造产生巨大冲击。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失为解决大众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探寻短视频推荐算法的"黑箱"与运行逻辑,以及由此带来的算法伦理问题在智能时代尤为重要。短视频推荐算法是由短视频平台管理者主导的,与用户、商业资本、行业政策等行动者相互影响和动态建构而成的,并非纯然中立的客观物,而是具有价值观的行动者。短视频推荐算法中内嵌了用户偏好、社交关系、公共议题、场景、差异化和平台优先级六大价值观念要素,反映出流量至上和商业利益优先的算法价值观,以此为依据的短视频推荐算法实践带来了隐私泄露、信息窄化和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亟需短视频平台公开并优化算法、用户改变信息消费习惯和提升算法素养、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加强算法审查与监督,从而促进算法"向善"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抖音短视频在关于健康问题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289个健康传播账号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传播主体类型、账号认证管理、健康传播内容、短视频制作形式等4个方面,系统观察分析了抖音的健康传播现状。研究认为,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健康传播现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4个问题:一是非专业传播主体成为平台健康传播的主力军;二是健康传播主体的账号认证名称混乱;三是短视频传播的健康信息不科学危害受众认知;四是短视频制作形式单一。为确保抖音短视频平台健康传播良性发展,应由具有较高公信力的各级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机构主动引领短视频平台的健康传播,抖音短视频平台应加强传播主体认证管理和内容审核把关,传播主体则要坚守“内容为王”并提升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平台因其强大的营销传播效果,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传播媒介。短视频平台营销传播效果生成基础是平台提供的营销传播可能性和平台上活跃的营销传播力量。短视频平台营销传播效果生成路径是精准推荐引发注意、有效观看产生知晓、诉求打动激起欲望、便捷问询形成决策、多种参与促成流行。依据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数据反馈,营销者能够即时评估营销传播各阶段的效果,定位效果不理想的阶段并迅速改进,保障营销传播效果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