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调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不断完善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政策体系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国际投资趋势的变化 ,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有必要作新的调整。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现状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对进一步调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运用回归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辽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辽宁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辽宁的经济增长。基于此,提出制定辽宁投资区域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外包、吸引跨国并购等未来提高辽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入九十年代,面对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利用外资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制定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本文试对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变化的趋势、特点和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作一分析,探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选择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发展阶段、来源结构、区域分布、产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绩效潜力和区域对比等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特征。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吸收和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其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对世贸组织规则的遵守和对我国已做出承诺的履行,必然要求我国外贸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会使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受到很大影响.文章试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模式、政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方面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 ,使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质量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差距 ,这也是加剧东西部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为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西部地区应抓住时机 ,优先进行制度创新 ,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与上海、深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又以上海和深圳为龙头,带动了这一区域的整体发展.但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和状况,分析山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规模、行业和来源方面与上海、深圳的差距,可以看出投资政策、区位优势、人才条件等方面是三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山东应从所缺乏的政策、区位和人才上寻找对策,利用已开发和待开发的资源优势,加大对软、硬投资环境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以继续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并利用固内外学者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短期内广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是从长远来看,广西必将成为外商投青的热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 (FDI)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重庆市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应该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概括重庆市利用FDI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 ,对重庆市的FDI从投资来源地、区域投向、产业投向、投资方式、投资动机等方面进行了结构性分析 ,并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FDI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分析流入到特定地区的直接投资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可以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探讨流入到延边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延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计量分析采用2001年至2007年的延边地区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分别估计直接投资对残差的影响程度以及把直接投资和地区特性引入生产函数时的具体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延边地区的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扩大均没有带来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辽宁省作为外资“北上”的热点地区之一,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增长较快的现状,在介绍辽宁省利用外资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绩效,主要表现在资本形成、经济增长、就业和贸易扩大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了提高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怎样把握旧城改造这一契机,使整个城市实现全面复兴是城市决策者、开发商、规划师和市民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包头东河区北梁旧城开发的分析,为其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衡量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外资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对高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选取各地区及行业内外资工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利用双基点评价方法对这些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了排名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从地区来看,外商投资比重较大的省份,其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绩效在全国的排名并不绝对靠前,有些外商投资比重较小的省份,排名反而靠前;总体而言,东部沿海利用外商投资较多的省份排名相对靠前且较稳定,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不够理想,大部分居于全国下游,中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绩效位居全国中游;广东、福建两省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比重很大,但经营绩效的名次仅居全国中游;部分中西部省份如青海等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经营绩效排名居全国上游;东部上海、天津、辽宁三省市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较差.从行业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排名居于各行业前列且比较稳定;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名次处于末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走向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战略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但对外直接投资却相对滞后,中国与世界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相比,在投资的主体、产业、区域、方式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差距甚远。中国要实现向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跨越,必须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扩大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投资,加大跨国并购和整合的力度,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印两国是吸收外资较多的国家,特别是两国的汽车制造业,是FDI集聚的行业。两国在汽车制造业引进外资有很多共性。目前,虽然印度与中国差距较大,但不可否认印度在汽车制造业的一些做法卓有成效,使其在汽车制造业成为中国潜在的对手。从汽车制造业看,两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的策略差异,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地处西部内陆,应该充分利用FDI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基于四川省利用FDI现状基础上,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四川省利用FDI现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四川省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作用力不大。对今后如何吸引外资及提高外商投资质量,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劳工标准视角下辽宁FDI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宁省FDI规模不断扩张,大规模的FDI不仅加剧了省内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同时也使有限的资源、能源供给日趋紧张的现状,适时调整FDI结构已成为必然。不同层次FDI对社会环境要求的差异,为通过调整劳工标准来引导其进入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行业提供了可能,这无疑对辽宁省合理引导FDI投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回顾近年来辽宁省吸引FDI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指出FDI对省内行业的选择情况,并通过提高劳工标准对外企运营成本影响的分析,揭示出FDI现状与省内劳工标准的关系,从而得到适时调整FDI结构可以通过调整劳工标准来实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第二大国,FDI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然而,进入我国各个地区的FDI在数量上存在非均衡性,导致各区域FDI产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根据1994—2010年相关数据,基于C-D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八区域FDI产出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FDI在不同经济区域的产出效应差异明显,其产出效应在北部沿海地区最大,东部沿海地区次之,长江中游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