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主要体现在居室建筑、居室装饰、起居礼仪与禁忌等方面。传统的长屋(房)、男女公房、干栏式建筑、地居式住宅以及装饰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随着珞巴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其居住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神话传说与珞巴族早期居住习俗、房屋的类别与特点、居室陈设与装饰、起居礼俗与禁忌以及居住习俗的变化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本文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科举习俗鼓励民间百姓读书应举高中,多数是寓意吉祥、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消极的部分。科举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应忽视的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系统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对其中的科举习俗亦应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3.
图说济南老建筑(三卷本)济南历代老建筑的第一次全面展示。该书分古代卷、民居卷、近代卷3册,以图文并说的形式,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介绍了遍布济南大街小巷、风格各异的历代建筑物,分别讲述每一建筑物的建造经过、历史沿革、科学价值和艺术特征、特别探究它们所独具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各种风格的建筑物极具古老和神秘的气息,并结合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因素而产生了具有高原特色的造型和色彩。西藏建筑色彩上的许多处理手法独具一格,如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建筑色彩的构图比例以及色彩关系等方面都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色调美。本文对以上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对继承与发展西藏建筑色彩的美学精华,并创造出和谐的建筑色彩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营造法式》不仅是中国古建筑技术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看,也是中国古建筑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建筑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与功用、建筑与礼制、建筑与神祇、建筑与法则、建筑的体势、建筑的装饰等方面。《营造法式》所涉及到的美大致上有三类:第一类为艺术美,主要表现为雕塑与彩画。第二类为社会生活美,它涉及到礼制、宗教习俗。第三类为科学技术美,这是此书所展示的最主要的美。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之于建筑不仅创建了具有较高实用功能的建筑,也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6.
邯郸市黄粱梦吕仙祠及其庙会,以吕洞宾信仰为核心,然而,民间却俗称其为“黄粱梦”。究其原因,“黄粱梦”是黄粱梦吕仙祠创建的原因,是黄粱梦吕仙祠建筑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并衍化出神灵卢生及其信仰习俗。尽管黄粱梦吕仙祠中吕洞宾信仰占据主导,但因黄粱梦故事而建造的祠宇、形成的神灵及信仰习俗始终存在,后者甚至成为前者的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7.
习俗元制度与农地习俗及实施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元制度作为一种自发社会秩序,并不只是存在于像希克斯所说的在市场经济形成之前的早期的“习俗经济”,而是广泛且大量地存在于现代都市化经济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本文在习俗元制度的本质、作用及实施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农地利用中的面积计量习俗、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习俗、农地租佃中的习俗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分析了农地习俗制度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节庆习俗主要由东北世居民族节庆习俗与中原汉民族传入节庆习俗两部分构成。东北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原汉民族节庆习俗传入东北后,因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异,形成雅、俗之分,进而塑造了东北人慷慨、豁达、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畿辅方言》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其中关于燕赵历史文化习俗方面的资料尤其珍贵。考察《畿辅方言》,可以发现其方言词不仅再现了清末民初燕赵服饰文化习俗和饮食文化习俗,而且还保留了清末民初燕赵的居住文化习俗和交通文化习俗。挖掘和传承《畿辅方言》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文化习俗与民族传统,可以更好地弘扬历史悠久的燕赵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谢重光 《东南学术》2003,(3):128-135
台湾的客家文化与大陆原乡客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但是由于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迁 ,加上族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其内容和形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此之谓客家文化在台湾的变迁。本文概要论述了台湾客家文化在语言、建筑、山歌、民间信仰、岁时习俗等方面发生变迁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日本建筑文化的源流"、"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和魂汉才'之路"、"日本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可借鉴之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比较了中日传统建筑文化上的某些相异之处,并探讨了相异的内涵,反映了日本建筑文化在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同时,积极寻求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这对于我国处于对外开放时期的城市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昝风华 《兰州学刊》2009,(7):184-188
风俗文化对汉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共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不但促进了汉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且与其很多内容和艺术特质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从历时态的角度去看,风俗文化的一些阶段性变化与其对文学影响力强弱的变化引起了汉代文学的某些相应的发展变化;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去看,汉代不同地域风俗文化的不同特点使得本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语言、艺术成就及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3.
杨永智诉济南大学不授予学士学位案蕴含的很多有关高校学位纠纷的话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总体而言,济南大学作出不授予学士学位行为程序存在“瑕疵”,但尚未转化为“违法”;高校应有权制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具体化上位法规定,包括制定必要的“品行条款”;本案二审法院虽然绕开了对纪律处分的司法审查,但其判决的可接受性并未实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的历史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 (192 7~ 194 9)是一个曾经称誉海内外的华侨研究机构 ,该部担负研究华侨、服务华侨、帮助华侨摆脱危机的特殊使命 ,是当时中国境内研究华侨的唯一机构。本文探讨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的时代背景 ,对它在研究华侨、服务华侨 ,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成就与贡献作出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论官方与民间合力对寒食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勃 《齐鲁学刊》2004,(2):44-47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汉代以来,寒食节或禁而不止,或昌盛于世,或不禁而止,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寒食节兴衰的历史反映了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的相互作用,也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出这种作用的深度和广度。从寒食节的兴衰可以看出,一项习俗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没有行政力量干预时,习俗只取决于民间力量自己的变化,与官方力量无关,但在二者构成特定关系的社会中,一项习俗的兴衰与变迁就只能取决于这两种力量之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背景,首先对邯郸冀南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之后借鉴天津、苏州等地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做法,结合邯郸冀南新区实际,对邯郸冀南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亚军 《阴山学刊》2006,19(4):5-11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谐"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唱的内在联系,足资证明柳民俗蕴涵着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8.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建筑文化趋向于全面化,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日益受到质疑。文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田夏彪  黄丽 《学术探索》2009,(3):134-139
民族礼俗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礼俗与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共生的关系,民族礼俗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教育主体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过程的活动性)和教育价值(生命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生态保护价值)。从借鉴和反思出发,民族礼俗对民族学校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民族学校教育发展须遵循民族文化的特性,形成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