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诗言志”、“歌缘情”.诗情,是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和散文艺术生命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诗情,就很难产生艺术感染力.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任何诗.”(《别林斯基论文学》第60页)鲁迅也说过:“没有文思,做出来也是无聊的东西.”(《鲁迅书信集》上卷第112页)散文是一种富于抒情性的文体,它和诗歌一样,应该抒发“作者心灵的歌声.”应该抒情,也便于抒情,是散文在艺术上的长  相似文献   

2.
马召平作为陕西“70后”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鲜明的体现了“70后”的诗学精神,即对宏大叙事传统的主动疏离,从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诗情;诗歌中的乡土描写趋向理想化、浪漫化,成为诗人理想价值的寄托,诗歌中的平民情怀既是诗人乡土经验的重构,同时也是诗人自我认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散文呈现出诗情美、语言美、构思美等特色,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以“为人生”的态度积极参加了新文化运动,最初以写诗著称,后改写散文.他的散文情真意切,平易自然,严谨不苟,以瑰丽的文笔,浓郁的诗情被人广为传颂,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来的散文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无论人们承认与否,中国现代乡土散文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自20年代初远离乡土的鲁迅在“思乡的蛊惑”下情不自禁地完成《朝花夕拾》,乡土散文就犹如春日里遍地勃生的新笋竞相出土,日渐茁壮,终于形成现代散文天地间蔚为壮观的青青林海。一大批侨寓他乡的文学家纷纷濡墨,推出难以胜数的乡土散文佳作,为现代散文创作注入一股永远新鲜、永远坚韧的生命活力,为沉郁悲凉的乡土文学拓展出一片更为广阔多彩的艺术世  相似文献   

7.
茅盾三十年代以故乡乌镇一带为背景的乡土散文,是茅盾文学宝库中一笔可贵的财富。所谓“乡土散文”,是指以家乡社会为背景,以故乡的人、事为题材的散文。茅盾的乡土散文,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也是南方一隅城乡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一篇篇散文所触及的仅仅是人生的一个侧面,社会的一角,是普通的一个场景,但是“通过这一角却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全貌”。茅盾的乡土散文是杂取故乡五光十色的世象作为题材的,从整体考察,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乡村型,如《乡村杂景》、《陌生人》、《大旱》、《戽水》、《桑树》等。在这些散文中,茅盾着力描绘三十年代乌镇农民生活的艰辛,并通过某种象征手法揭示其根  相似文献   

8.
在李广田的散文画廊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乡土散文了。也正是乡土散文的写作,奠定了李广田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尽管它们只是画出了一个“朴野的小天地”(《画廊集·题记》),甚至并不具备怎样鲜明的政治意识,然而却有着耐人品味的审美价值,不仅“把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杜勃留波夫选集》第2卷第478页),描绘了二三  相似文献   

9.
夏海涛的散文蕴含自然、风物、器物、亲情以及文化等诸多元素,全方位地探寻了个体生命与乡土相依为命的关系。通过对其散文的语言、结构以及相关散文创作评论的研究可以发现,夏海涛的散文通过对传统叙事和抒情方式的拆解,放弃对整体的追求,并将个体细节还原到生活,具有一种强烈的“后乡土”写作意味,同时兼具“新古典主义”倾向,实现了对单一“现代性”的超越。从作者诗人兼散文家的双重身份出发,这两种身份写作应是对“全文体”写作的一种探索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
杨朔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清新隽永,深沉明朗,具有浓重的诗人气质。他的散文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托物寄情,追求意境,感情醇厚,用字精炼,结构精巧的优良传统,但又富有造新精神,带有深刻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新颖,掩映多姿,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杨朔的散文,有着独特的风格: 第一,托物寄情,言微旨远,物我交融,意境相托,不断寻求诗情美与意境的创新。 托物寄情,物我交融,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杨朔既有继承,更留意创新。“物”与“情”,他常在“情”字上谋取新意;“物”与“我”,他时时剖露出赤子之心。因之,他的散文题材细微(如蜜蜂、蚂蚁,茶花、红叶、海罗杉)而诗意醇厚,语不惊人(好比友人之间款款  相似文献   

11.
论新乡土诗派的诗品与文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7年崛起于湖南的新乡土诗派历经十多年的坚守与苦吟 ,在文潮消退、诗情淡化的文学背景下 ,使低迷的诗坛凸显出一道人文高标的诗品境界 ,毅然续写着文学湘军不倒的神话。“边缘心态—漂泊感—根基意识”的心灵躁动、“家园乡愁—文化乡愁—精神乡愁”的三重意境和“对峙物欲—拥抱乡土—追寻家园”的精神指向 ,是该诗派“两栖”情结的文心舒放 ;乡村与都市文明冲突的悖论、乡土特色与题材泛化的矛盾以及诗作与诗艺的落差 ,则是该诗派在未来走势中需要面对的理性调适  相似文献   

12.
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读过杨朔的作品,我们的确会感受到其中饱含着诗情。一般地说,杨朔战争年代以及解放初期的大多数散文作品(包括通讯特写、报告文学)都具有“激情如火”的特色,而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在我看来,鲁迅的气质毋宁说是位诗人。”从“气质”上对鲁迅作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实在是最有眼光,也实在是最有见地的。正是这个“气质”使得鲁迅的诗人的精神渗透了他的全部作品:鲁迅的诗作和散文诗集《野草》自不必说,他的叙事散文和小说也无不蓬勃着诗情。也许正是这种诗人的气质使然吧,郭沫若才敏锐地指出: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而“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江苏常州散文学会的作家作者,出于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出版了近30部散文专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地区的社会进步和风情世态,体现了全新的时代精神,并且形成了“实写”和“虚写”两个艺术流派。其中最具有思想深度的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大致有六个类别:文化散文、乡土散文、旅游散文、社会散文、科教散文和世情散文。代表常州地区散文创作的成就,也是新时期中国散文大观园中的一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美文,这是散文的“爱称”。 散文与诗画不同,却兼有诗画之美。 翻开精巧的散文画册,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画卷,无不令人心旷神怡。那优美的意境,浓郁的诗情,盎然的情趣,明丽的色彩……都充分展现于艺术画面之中,读者由此获得美的享受。可见,散文美离不开画面美,而要把一幅幅相对独立的画面组接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却更为重要。于是,散文作者便在写作实践中借鉴了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技巧。  相似文献   

16.
《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三部散文集可以看作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乡土的回归。从“还乡”的角度考察沈从文的乡土散文,可以发现,浓郁的乡土情感是其还乡的深切动机,挚爱与伤感交织是其还乡的复杂心态,基层人物命运的抒写是其还乡的独特视角,温婉的批判则是其还乡中的思考与希冀。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散文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文体方面,他熔游记、散文、小说于一炉,表现了在创作上的文体独创性;在抒情方式上,他的散文荡漾着浓郁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诗情汩汩;在情感方面,情感深沉丰厚,又蕴含着淡淡的孤独悲哀;在语言方面,风格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是卓越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8.
在刘黑枷的散文世界中,“乡土怀恋情结”、“亲人聚散情结”、“师友交谊情结”形成连续多向的动情力。作者所采用的讲述式的叙述方式,与其朴素实诚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散文在现代文学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形成了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发现与集体意识的强化,广博的题材与社会的调和,随意自由的抒写与诗情的熔铸,娓语漫谈笔调与幽默谐趣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王鲁彦多以“乡土小说”被载入文学史册,可他的散文所给予读者的惊喜和满足,实在不在小说之下。这是一个比较特异的领域,既不以题材的“重大”取胜,也不以思想的“先进”见长;所有的,只是作者日常生活的忠实记录,和人生感受的热情抒写。如果拿一般反映社会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