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构改革,邓小平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艰辛,不亚于一次浴血奋斗的战争。党的十五大为我国的机构改革提供了进入良性循环的历史性契机。但这欢国务院机构改革具体如何操作,则需要深入研究、精心组织和有效实施,为此,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论模型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模型的建立,应该立足于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三次改革各有特点:1982年的改革一改以往“精兵简政”的口号,首次提出了“机构改革”这一概念;1988年的改革第一次以转变职能为…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交汇点,政府机构改革的突破,关系到跨世纪改革攻坚能否引向深入。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政府机构改革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一、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我国现存的政府机构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设置的,虽经多次改革,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宏观环境的限制,思想观念的束缚,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这种机构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首先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实际步骤,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是打好改革攻坚战的硬仗,其意义极其深远。改革开放20年,我国虽然进行了三次机构改革,但是,政府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是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既是深化改革的标志,又是能否取得改革胜利的关键。一、机构改革具有系统推进改革的客观必然性人类社会是一个系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系统所构成的,三个系统的改革只有同步,改革才能取得成功。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政…  相似文献   

4.
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结构变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西津 《社会》2004,(4):11-12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的重要部分,中国新的一轮行政改革已启动。这次行政改革,提出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的基本原则,从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政府机构两个方面推进。这将成为继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行政改革。中国的行政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作过四次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机关的机构改革去年已经顺利完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的机构改革也将陆续展开。这次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对对世纪初的民政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精心操作,确保机构改革高质量地完成。转变职能是一场革命最早把机构改革上升到“革命”高度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对体制的革命”。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那么,笔者认为转变职能同样是一场革命,是革命中的革命。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是建筑在计划经济基…  相似文献   

6.
削减臃肿庞大的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说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一般说来,不论是“东西”还是“南北”,为对付越来越繁重的任务,行政正走着一条臃肿庞大的道路,与此同时,财政也在不断膨胀,这使国民的负担日益沉重。随着行政机构的扩大,出现了专业分工和山头主义,整个行政机构的效率都在下降。面对这种普遍的倾向,精简行政和提高效率势必成为世人瞩目的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以高额票数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开始。人们在期盼这一改革的同时,对于能否取得成功却抱有疑虑,其实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建国后我国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不包括本次),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三次大的机构改革(1982年、1988年、1993年)均不很成功。这一事实使得人们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怀有一种企盼和怀疑的矛盾心理。然而,我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与前几次不同,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俄]Л.杰柳辛俄罗斯中国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的文章分气部分:形式和内容:中国方案;“开放的”社会主义和“封闭的”社会主义;农村中的改革;城市中的改革;政治改革。文章指出,中国的改革已持续14年,而计...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月12日,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1993年3月,举世瞩目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鹏庄严宣告:将痛下决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精简行政机构。他指出,要围绕转换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使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减少四分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及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绝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改革。从长远来看,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民作为乡镇企业所有者的主体意识,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建设新农村的决心;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民文化技术与管理水平,使农村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乡镇基层政权机构的改革,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合作制”本身具有的优点和不足决定了它仅适宜于作为小型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而大中型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则应以股份制作为目标模式为宜。文章最后指出,“股份合作制”这个名称并不科学,但在产权改革中也不必在名称上争论不休,关键在于是否循着产权改革的道路往前走。“一步到位”是做不到的,“分步到位”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体制改革了,组织机构和思想作风也要改。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为人民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扫除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的官僚主义积弊。这里十分明确地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各行各业提出了组织机构改革的要求,并阐明了机构改革的原则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也应按上述要求进行改革。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建五年来,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推进地方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毕竟还很年轻,缺乏经验,无论是自身建设还是其职权作用的发挥,都处在摸索与“过渡”之中。本文拟就其机构改革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政治改革与政局”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1994年3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京召开了“日本的政治改革与政局”学术研讨会。驻京、津日本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共约4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日本政治改革的背景、性质和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地方机构改革正全面展开,人们期待着这次机构改革能成功地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顺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此,必须顺应我国现阶段特定的行政环境调整政府职能,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和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本文试引入“组织再造”理论,就当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的“组织再造”问题作一些探索。一、“组织再造”的要义“组织再造”理论形成于1993年MichaelHammer和Jameschampy合著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宣言》一书。在此书中“再造”…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指令性政治—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身份及其行为从属于国家党政权力组织的正式序列,企业缺乏在国家计划之外自主发展的能力空间,同时也为政治—行政体系的运行制造了障碍。从1978年起,国家政治—行政体系开始放松对国有企业的垄断性权威控制,并逐步确立了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不完全规范机制。在国有企业渐进式的改革进程中,对产权的合理处置是核心问题。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绝对产权和相对产权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分。在此基础上,国家政治—行政体系完成了与国有企业“权力共享”的变革:一方面,政治—行政体系向国企管理者进行权力的功能性委托;另一方面,政治—行政体系最大限度地滞留权力。国企改革引发了国家政治—行政体制的积极反应,并通过市场自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努力,实现了政企之间切实可行的权力平衡机制。中国国企改革与国家政治—行政体制变迁的事例,提供了一系列经验性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重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探讨王希成目前,中国金融业正发生着一场历史上的变革:由计划经济“资金供给化”为特征的金融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金商品化”为特征的新金融体制转变。纵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虽然形成了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并存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以后,特别是九届人大以后,在朱基总理的主持下,全面自上而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此举是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这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实施运作半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谭一笑 《探求》2000,(1):43-44,,5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配合这一改革,必须同时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一项较为迫切而又长远的任务。而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改革的进程,很有必要了解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机构改革的探索情况。 一、对我国机构改革探索的回顾 长期以来,在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物质生产的绝大部分都被置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计划之下,社会对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借助行政手段来进行的。适应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8.
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机构改革的关系,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到底应当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和怎么管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具体,这里只能做一点粗浅的分析。行政管理职能与机构的关系行政管理职能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职责权限、能力和作用,二是指行政管理机构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行政管理职能与机构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从机构的设置来说,行政管理职能是我们建立行政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全省县级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我省县级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县级机构改革过去搞了多次,“撤神拆庙”,裁减人员,但削了这头,肿了那头,“按下葫芦起来瓢”,后来不但未能达到精简的目的,反而出现了机构越减越多、人员越裁越多的不正常局面,并且形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原计划经济体制没变,在对企业供、产、销、人、财、物统包统管的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下,机构与人员膨胀是必然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政治稳定是社会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但如果片面理解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的论断,把稳定与改革、发展割裂开来,就必然会阻碍各项改革的深化,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行政机构改革和农村改革,出现了一些政治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通过政治发展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因素,以谋求发展中的稳定。一、实行政企分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注意减少或消除不稳定因素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