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应丰同志的长篇小说《将军吟》,是一部较完整地反映军内“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悲剧.悲剧问题,是个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个艺术实践问题.作为一次悲剧艺术实践,《将军吟》对“文化大革命”这个历史曲折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创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艺术经验.作者一九七六年“冒死写于文家市”,这就表明,当“四人帮”还在横行、“文化大革命”仍作为喜剧续演着的时候,他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这幕政治悲剧作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史剧创作的一代矫岳,他从“五四”诗创作爆发期开始史剧创作,到抗日战争时期接着出现了史剧创作爆发期,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悲剧代表了他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而历史悲剧《屈原》则是他艺术发展最高阶段的冠冕。  相似文献   

3.
亚理斯多德指出最完美的古希腊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家族的故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十九世纪俄罗斯悲剧创作的独特光芒之一就在于对“人生中可怕的事物”的描绘,因此,悲剧创作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审美概括,是跟悲剧创作独特的描写对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进一步深入认识鲁迅以写“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为中心的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首先,鲁迅悲剧创作的冲动,即他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独特的感情把握,是植根于他对国民灵魂的“死相”的触模中。在《呐喊自序》中,他回顾了自己在东京、辛亥革命前后,五四时期,这同一感受的痛苦性和长期性。在东京时期,他就感受到。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足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  相似文献   

4.
“文革”作为一段特殊的历史正在远去 ,但它带给我们民族的灾难与悲剧及其巨大影响 ,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就当代作家而言 ,他们在创作“文革”题材的作品的时候 ,重点应当放在揭示“文革”时期广大人民的特殊精神状态得以形成的现实土壤上 ,应当放在挖掘、反思“文革”的悲剧根源上。而不必以现在的种种眼光、标准为前提 ,去评价、衡量“文革”时期广大人民的特殊精神状态。《桃源梦》的作者借助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桃源梦”意象 ,通过合情合理的演绎 ,展现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梦成梦灭的历史 ;使人从中看出“文革”悲剧根源的所在 :无论多么理想的意识形态 ,如果长期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的支撑 ,定会遭到现实的拒斥。在迄今为止的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 ,《桃源梦》当属反思“文革”悲剧根源的力作 ,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的《雪国》对莫言文学创作,尤其是《白狗秋千架》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他“产生心灵上的感应”,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故乡”——“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雪国》的驹子与《白狗秋千架》中暖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社会制度紧密关联,因而对这两位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在作品的创作时代与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下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6.
曾庆元的《悲剧论》出版了。20余万字的篇幅标示着他的研究成果,也融进了他的甘苦感慨。读完全书,想及作者在全书完稿后有意“拉开时间距离”之后才交给出版社的冷静,想及《悲剧论》作为一门选修课在武大课堂中对莘莘学子的吸引……我赞同白嶷岐在《序》中的判断:《悲剧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悲剧理论专著”,“在我国有着开拓性的学术价值。”在选题时、曾庆元无疑是承受着时代的重荷。70年代末,理论界紧随着时代探究着文艺悲剧性的问题。一些在17年间曾撰文否认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有悲剧的作家和学者,也都痛切地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来修正自己从前的谬误;然而那些作品和论文都带有急切的实践性和功利性。随着政治上的结论和重点的转移,于是大家又急急忙忙地离开这个门径,又紧迫地试图叩启另外的学术之门。曾庆元跨进悲剧理论研究的大门之后,以不辍的研究介入时代,并以科学  相似文献   

7.
张弦是一位思想敏锐、创作严谨,以探索妇女命运见长的作家.他“怀着对人民、对大地一如既往的真诚”,创作出的一系列悲剧作品,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和崇高的悲剧精神.刘心武《班主任》的发表,给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悲剧艺术带来了春的信息.接着,《伤痕》、《神圣的使命》等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所造成的灾难,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同林彪、“四人帮”倒行逆施进行斗争的作品相继出现.无疑,这些悲剧作品对于人们认识那个特定的悲剧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看到,十年动乱给人与人之间带来的相互怀疑、仇视等等不正常关系,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人们还在不停地抚摸着在灾难岁月中留下的累累伤疤,沉缅于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几出著名的悲剧,都是借用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又不同于他的历史剧,那么他的悲剧和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给以一个界说呢?匈牙利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称他的历史剧为“国王剧”,认为他的悲剧是脱离了“狭隘主义”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去刻划”“过渡危机时期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这些悲剧人物都是这一……时期最雄伟的历史典型”,他说这些悲剧是具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历史性”。《哈悔业特》的主人公是一个王子,《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更是一个当权的国王,《麦克白》一剧的主要人物仍然是篡夺了王位的国王,这与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按照卢卡契的说法,它们仍然是“国王剧”,使我们无由分辨。他把悲剧仍然局限在历史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对于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讨论,在文学理论中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强调用理性归纳思想,其二是讲求用感性演绎思想。关于前者,高尔基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的,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作家受到某种思想启示,产生了创作愿望,就用具体的生活和形象来说明这种思想。茅盾的《子夜》创作就是如此,他在《〈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说到:“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茅盾论创作》第59页)可见这种先入为主,用静观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绝望的抗战”与悲剧创造──《呐喊》《彷徨》创作的心理动因探微吴延德两本薄薄的《呐喊》、《彷徨》,几乎是鲁迅一生所创作的全部小说史,然而这却是一部令人颤栗的悲剧史。这不仅仅是“须听将令”的悲怆的“呐喊”,更是情感积贮的奔涌;也不只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1863——1867年期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个时期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成就、《资本论》创作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思想史的分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仅就《资本论》第二册“第I稿”和第三册“主要的手稿”的某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对予写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悲剧,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于无声处》、《丹心谱》、《伤痕》和《白衣血冤》等优秀作品的相继问世,明确宣告: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文艺作品中,悲剧也有着它的一席地位,并会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因此,写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悲剧,也就成为摆在我们文艺工作者面前一项十分严肃的课题。而有关悲剧的许多理论问题,比如:悲剧的成因,悲剧的典型意义,怎样来表现悲剧等等,也就迫切需要我们去探讨,以便使悲剧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本文拟试图对悲剧的典型意义,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杰出歌手,早在“五四”时期创作的《女神》,就喷涌着追求社会主义理想,憧憬社会主义社会的磅礴诗情。关于《女神》的创新价值,“开一代诗风”之说简洁而概括,不存在什么异议。但笔者认为,本诗集主题的“开一代诗风”,突出表现在率先歌唱社会主义。正像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所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体现了他重要的重情尚真的“情教”思想,他的创作重点在众女儿身上,寄托了他的情教理想。同时作者自己又封号“绛洞花主”,认为自己是护花王子,呵护体贴着青春女儿们花朵般的生命。可到头来“干红一哭,万艳同悲”,所有花朵都凋零了,进了葬花冢,给人感觉即使这部作品是悲剧,也是富合美的悲剧,是饱含情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女儿们的悲剧。《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而且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更是一部提倡情教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正> 1 在我国现代文学的剧坛上,比起田汉,洪深两位大师,曹禺可算是一个后起之秀了,然他一登剧坛,就以华丽、独特的技巧,深邃的思想和见识,使当时的整个戏剧界震惊,使田、洪两人失色.他的被誉为“中国剧坛三大悲剧”的《雷雨》、《日出》和《原野》经过长时期的研究和讨论,今天看来似乎业已有定论,即:《雷雨》“暴露了大家庭的罪恶”;《日出》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原野》“由社会问题转入良心问题”等等.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三剧,确实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然而如果我们对它们做一个整体的观照,这些观点似乎又显得浅薄和孤陋.因为对于三大悲剧来说,它们应是一个整体的结构而不是一个个散乱的独立存在,它们的关系不是对立或平行的,  相似文献   

17.
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逐步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前一段时期,人们对民主问题议论很多,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民主,政治制度比我们好,说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比我们强。这些错误论点,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尤其在一些青年学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本文仅就民主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民主与法制等问题谈几点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中,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而其中尤以《压迫》一剧最是脍炙人口,被誉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洪深语)。今天,《压迫》一剧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选”课程的“精读篇月”之一;这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五四”时期话剧创作概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压迫》一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强调悲剧应当“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在《诗学》第十四章中又说:“我们不应要求悲剧给我们各种快感,只应要求它给我们一种它特别能给的快感。既然这种快感是由悲剧引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通过诗人的摹仿而产生的,那么显然应通过情节来产生这种效果”。亚里斯多德指出悲剧的这种独特的快感能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得以受到教益和影响。悲剧艺术的这种快感作用,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称之为“卡塔西斯”(Katharsis)。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小说,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显示了鲁迅炉火纯青的高超才能,标志着鲁迅创作的新发展。鲁迅在谈到《彷徨》的创作时,曾经说过,《彷徨》中的作品,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