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社会化与我国农民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主导方面。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为农民的流动和分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农民群体在流动和分化中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再社会化高潮。农民阶层在再社会化过程中为我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自身亦在经历着一个现代性成长的过程,在个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关注农民群体的再社会化,为流动农民提供一个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社会环境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应该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乡村建设影响深远,尤其是其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核心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农民教育仍有许多指导和借鉴意义。当前在我国农村社会流动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晏阳初的农民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农村社会流动中农民教育问题有引领作用,其中注重乡村精英的领导作用;关注农民"整个的人"的培育;这些对构建一个中国农民教育的体系很适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流动农民新年返乡期间的交往互动,讨论留守社区层次上的互动实践为当地社会关系过程带来的变动和涵义。针对返乡流动农民的典型互动过程的分析表明,广泛参与社会互动的流动农民和村民,将策略性地选择互动的卷入程度,因此同时出现了留守社区中具有吸引力以及遭受冷落的互动情境。流动农民新年返乡期间的交往互动是具有社会结果意义的实践,重构了留守社区的社会关联。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代际流动可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重要通道。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机理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代际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并未显著影响代际流动;尽管父代受教育水平并不直接影响家庭代际流动,但它在男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在农村家庭代际流动中的作用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子代通过社会资本路径求职能够促进其向上的代际流动,而社会资本在女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的代际流动不明显,且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均呈现微弱向下的流动趋势,三级地区呈现微弱向上的流动趋势。由此提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维护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信息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从另一种视觉来看,民工潮包含的两个社会流动过程涨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下降的社会流动过程,而落潮(民工回乡)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流动过程.民工潮是增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乡的稳定发展也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对民工潮的疏导是长期性工作,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乡镇经济发展,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转移外,政府的服务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农民流动的不彻底性浅议卢福营1农民流动是指农民的社会位置变动。在社会层面上,它表现为农民在不同的行业、地域和单位间的流动,其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动。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流动,主要地是指农民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职业流动和由农村向城市的区域流动,以及相伴发...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ContinuingEducation)是指职前培训之后的各种教育形式,其中既有职业教育也有非职业教育。由于现代化社会中教育的终身性,并且贯穿于整个生活领域,成为整个生活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继续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本文中“初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限指初中在职数学教师脱产进行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使初中数学教师的思想品德及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使其中一部分人逐步成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专家。初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的素质生发于传统的社会基础,与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新型农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面临着社会现代化的挑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发展的根本点。应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城市体验、流动经历等因素在提升农民素质中的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视角下的农民工研究从流动对于农民工自身的意义出发,关注农民工由传统农民向现代人转变的过程。西方学者对现代性的讨论是此类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农民工现代性获得的过程中,外出流动、城市体验、教育水平、传统文化以及制度设置等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民的现代化对于我国社会现代化的突出意义,学者们从多角度对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现代性做了很多对策研究。另外,本文认为在此类研究中还应该进一步思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西方现代性理论及其测量指标在我国的适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区际流动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农民进城遇到被边缘化的实际问题,较严重地阻碍农民进一步的分化。要使这个问题得到消解,必须创造有利于农民流动的社会环境;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规范农民工劳务市场,疏通农民区际流动渠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顺利地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对245户黎族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家庭户主的社会流动率较低,向上流动渠道不畅,社会封闭现象严重,部分受访者的社会阶层不升反降.受教育程度越高者,所处社会阶层越高、越稳定,流动的比例也越低.受访群体的代际流动渠道狭窄,上升渠道单一,从事商业服务业几乎是农家子弟的惟一上升途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户主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与父辈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教育作为促进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和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实现代际阶层流动的重要因素,而冲突主义认为教育是优势阶层社会地位再生产的工具。教育代际流动的内在逻辑表明,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不仅为个人代际流动奠定了基础条件,而且为社会的群体流动提供了可能的实现路径。通过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选拨功能和社会功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向上流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推动形成群体流动的美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农民在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伴生的重大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以《中国青年研究》近10年来199篇刊文为样本,分析发现,农民工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流动融入、家庭生活、政治维权及随迁子女教育等几大方面。研究者问题意识强烈,论述逻辑清晰;研究视角多元纷呈,理论阐释有待提升;注重实证分析但操作方法尚需科学规范,研究论域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女性农民工、流动儿童、中老年农民工及其他相关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就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收入来源呈非农化和多元化倾向,家庭支出数量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土地保障开始向社会保障转化,住房及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失地农民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在经济上,社会制度上、政治权利与参与上、文化和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失地农民身份的定位只能是市民,工业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根本,城市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基础,一体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保障,渐进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实现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转化,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失地农民与市民就业上的不平等,给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通过教育尽快使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与农村学生的社会流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当前,农村学生在社会流动与社会地位获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城市教育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及重点学校制度的行政约束、高等教育分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文凭筛选功能的影响、高考和就业场域潜规则的干预和农村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制约,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阶梯出现了明显的短路,农村学生不管在高等教育数量获得还是高等教育质量获得方面,均处于相对劣势;农村大学生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阶层地位仍然较低,非正规就业居多、职业地位低、收入低、被限制在边缘行业,结果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弃考和辍学.  相似文献   

18.
"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对畜牧业农户生产虽有一定帮助作用,但从社会结构理论视角的分析显示,原本有着一定社会资本、属于农村农业优势群体和有着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农户在与经营畜牧业的公司进行合作后,同时也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破坏。农户不得不面临家庭周期性变化和公私账户博弈所带来的损失,逐渐沦为市场经济的底层并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最终可能成为农村中的边缘群体。  相似文献   

19.
对500户黎族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黎族的社会阶层分布呈明显的倒丁字形结构。尽管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收入不满,但仅有12.8%的人有流动经历。黎族的代内流动以低阶层间流动为主,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者流动率越低。其中上升流动率仅为29.7%,半数以上为下降流动。黎族的代际流动渠道严重不畅,主要原因在于子辈中接受高中以上教育者比例与父辈相比不升反降。提高黎族的受教育水平,改善就业环境,增强其不断流动与向上发展的愿望和进取心,是提高黎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