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理性”是启蒙运动三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与启蒙运动如影随形,也与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具有多重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对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对启蒙的认识与反思.《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中所录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一文,以及康德的反对者哈曼的有关论文和福柯关于启蒙与理性问题的探讨会帮助人们了解西方学界对“启蒙”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由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百科全书派”的思想组成。它们是同一思潮的两种形式和两个发展阶段,从一方面说,唯物主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另一方面说,启蒙思想家都是《百科全书》的积极支持者和撰稿人。虽然启蒙学者在18世纪前半期基本上都是自然神论者,但他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恩格斯说:“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有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研究资料尽管很多,但就杰出的科学与哲学家莫培督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在已有的探讨基础上,对莫培督在启蒙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他的科学与哲学思想的大致内容及其影响作出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于这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康德对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态度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主将,对于法国启蒙运动所提出的自由、平等等社会政治理念持积极的拥护态度并为之进行了有力的辩护;但另一方面,他对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这些理念的哲学论证并不感到满意,甚至持批判的态度。这种双重的态度决定了康德在启蒙中所起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奠基",而是一种"重建"。  相似文献   

5.
启蒙是一个具有永恒价值的题目,但启蒙并不独属于哪个时代,它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由蒙蔽到启蒙,再到时代精神的确立,这是它的基本逻辑.就西方近代启蒙运动而言,它的内在逻辑应当是“基督教的蒙蔽”——“感性启蒙与理性复苏”——“理性主义主导下的自主精神”,这一过程使得“自主”成为这场运动塑造的真正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7.
在西欧各种文艺思潮波涛喧腾的大海中,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作家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是应顺时代潮流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又是启蒙思想的结晶.就其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而言,则堪称为以虚论实、寓理于形的优秀范例.  相似文献   

8.
对于传统信仰及其功能、组织的批判是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战斗无神论者们着力的重点。通过对启蒙人士批判宗教角度的逐一分析,揭示欧洲启蒙运动中这一批判的成果与意义,并以传统信仰方面的回应与发展为警示,省察新的理性与宽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萨德是法国18世纪占有特殊地位的反启蒙思想家,他以自由放荡的自然主义,反对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分,倡导彻底反宗教、反道德和反理性的唯物主义身体哲学。他一方面张扬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夸大身体敏感性的自然意义,彰显启蒙运动时代关于理性与自然的内在矛盾及其悖论的复杂性,其思想对于重新估计西方现代性以及审视传统身心二元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11.
尼采学说与新文化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学说与新文化启蒙刘卫东,冯世光毫无疑问,发生于七十年以前的新文化启蒙运动是植根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上填”中的;但也毋庸讳言,如果没有西方思潮之“水”的浇灌,中国也不会盛开“五四之花”.尼采学说就是影响和推动新文化启蒙的西方思潮之一。然而,长期以...  相似文献   

12.
“启蒙辩证法”构成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批判的核心内容,尽管有其深刻与独到之处,但他们把对理性的局限性的批判变成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对启蒙的批判早在启蒙时代即已开始,哈曼与雅各比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的怀疑所显出来的思想深度并不亚于“启蒙辩证法”; 启蒙理性并不完全等于神话,它还具有“综合—分析”的方法论优势,这种优势导致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主义;启蒙理性也并不必然导致工具理性,对工具理性背后的科学主义、资本主义工商逻辑的批判如果依托一个混沌不明的价值立场,将无法预言与建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启蒙 ,始终是 2 0世纪中国知识界挥之不去的情结 ,甚至成为走向现代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据。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界对于近代以降启蒙思潮的流变进行了多种概括和多层面的反思 ,许多研究者做出了颇有影响的论断 ,并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李泽厚提出了“救亡”与“启蒙”双重变奏的主题 ,作出了“救亡”中断“启蒙”的结论[1 ] ;姜义华认为中国启蒙运动是理性缺位的启蒙 ,“他们更多重视的是西方启蒙运动给现代文明提供的进化论、人性论、社会主义这样一些卓有效的具体效果” ,而忽视了理性作为启蒙精神的核心[2 ] ;汪晖则认为 :“五…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分裂、经济落后以及"法国化"之风盛行,法国大革命的后果促使德意志的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启蒙之路。席勒提倡审美教育启蒙,其内涵在于通过加强人的内在修养追求个性和谐。在社会领域主要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一种内在的启蒙,进而走向政治自由。席勒的审美启蒙思想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而成为一种新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黄远生是“五四”前夕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孤独的文化先驱者 ,他不但首倡现代意义上的文艺启蒙运动 ,而且其立志通过改造个人而改造社会与国家的启蒙思路亦与“五四”先驱者大致相同。他在中国文化蜕变“阵痛”期更富独特价值和意义的贡献 ,还表现在不但具有浓厚的思想启蒙意识 ,而且富有强烈的现代内省意识 ,其内心体验与人格分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与超前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文化乃制度之母。民主需要公民文化的支撑。培育公民文化的途径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启蒙运动。而启蒙运动能否成功地破除臣民文化而代之以公民文化,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所创造的公民文化思想成果,必须超过它想取代的臣民文化思想成果;另一个条件是,启蒙运动的持续时间必须足够持久,因为正如康德所言:“公众只能是缓慢地获得启蒙。”  相似文献   

17.
论维特     
<正> 十八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上个世纪已经完成。在法国,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严峻阶级斗争形势,正预示着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法国成了欧洲革命的中心。而当时的德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经济衰退和文化落后状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然已经产生,但是比较薄弱。在法国和英国的影响下,德国的启蒙运动也发展起来。但是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一次革命运动,使这次运动只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之内。所以恩格斯说:“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8.
欧洲的大学兴起于十二世纪,从开始起就与宗教 神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大学呈现出很强的国家和地区特色:英格兰和法国的大学与官方教会有着更密切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抵制、排挤甚至压制启蒙思想,由此也导致这些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知识界的领导地位;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些德意志邦国,在苏格兰,在尼德兰王国,在意大利半岛的一些王国,在俄国,大学在发展和传播启蒙观念上扮演着领导的角色,并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9.
受欧洲中心论以及文化传播主义的影响,西方学术界长期忽视启蒙运动对拉丁美洲的影响,认为拉丁美洲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为一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在拉丁美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是以先进知识的传播为核心的,具体表现为启蒙书籍的输入与传播、学术组织的创立与发展等,这一过程促进了拉丁美洲独立思想的产生以及拉丁美洲本土科学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对启蒙思想的接受是有限度的,拉丁美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将欧洲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后者仅仅批判某个特定的时代及其意识形态,卢梭则致力于批判文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揭示了启蒙价值的内在局限,而且揭示了建构这种价值的理性自身的矛盾,并将其视为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辩证发展.这表明,卢梭的名字与启蒙运动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这不仅因为他在许多重要方面同启蒙运动完全一致,而且在于他所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启蒙思想体系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