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邬焜先生“信息哲学”的再批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邬焜先生的"信息哲学",将信息分为"客观不实在信息(客观信息)"与"主观不实在信息(主观信息)",并赋予了"客观不实在信息"以特殊的(第一性的)地位。在推理论证中,他离开"客观不实在信息"范畴的原意,认为信息可以进化或退化,局部痕迹可保存全息,构建出"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在认识论上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有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传统哲学的两大信条——"存在=物质+精神"、"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物质"——不能恰切描述信息世界,需要在对存在领域进行重新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本体论学说,并以此作为新世界观和新哲学的基础。邬煜创立的信息哲学正是这样的一种新哲学,他的全新存在领域分割方式是:"存在=物质(直接存在)+信息(间接存在)"、"客观存在=物质+客观信息"、"信息=客观信息+主观信息(精神)"。存在领域的全新分割方式从物理活动的层面描述了质-能形式和信息形式的共在性,揭示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物质(质-能)和信息的二重化存在的特征,这同时也改变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解读方式,引发了哲学领域的全方位变革,从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3.
客观现实的世界具有二重化的特征,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物理现实和理想现实,并且,在这两种现实之间具有相互反映的性质。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信息。在最广泛意义上,信息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属性,它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中分布的差异性(不对称)的表现,这些表现存在于所有自然发生的生命界、无生命界,以及人类社会和意识活动的非平衡过程之中。信息贯穿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有组织的物质和能量的各个层次,它是物质和能量运动的首要的原因,并决定着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方向。信息是进化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自然和社会进化过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化的缔构是社会进化区别于生物自然进化的重要分野。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缔构又影响和培育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全部模式的密码本。”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多样性的宇宙现象划分为三个层次,或叫三个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世界与主  相似文献   

5.
霍有光先生在《“自然界演化的全息境界论”质疑》一文中对我的某些学术观点加以质疑,对此有进行再质疑的必要。围绕以下问题讨论可以明确我的观点:物质、信息与精神的关系;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的双重演化;认识和实践的信息活动的意义;演化中的全息现象等。必须强调指出,承认客观信息世界的存在,承认信息形态的进化对于信息时代哲学的变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将信息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引入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教学是我们面对信息时代理论和实践挑战的一种需要和必然。  相似文献   

6.
人是唯一能在不断创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创造主观世界的灵长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不满足于创造客观世界以追求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懂得创造主观世界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人不仅以自然界物质活动为对象,而且以自然界为精神活动的对象,不断地从自然界汲取滋润  相似文献   

7.
信息概念的产生并不表明出现了一个超越于物质和精神之上的更高的哲学本体 ,从本质上说不存在信息概念超出并推翻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的问题。因而 ,“辩证虚物论”者所主张的把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划分为实物和虚物 ,并以此取代物质和精神概念 ,认为实物宇宙实际上是虚物主导化的世界 ,究其实质不过是精神支配和决定物质的翻版。所谓辩证虚物论或唯物论第四形态不过是个人主观臆想的东西。信息概念不是推翻而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新闻的真实是通过语言世界对客观世界进行构拟的真实。不同阶段的语言构拟,使新闻在制作、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与原始事件的客观真实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是语言构拟的主体(把关人)对上一环节构拟出来的"真实"进行主观过滤的结果,而讲究新闻真实就是要在这一次次的不断的"构拟"中寻求主观与客观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的目的是划分"全新的存在领域",即物质(如月亮)是"直接存在","客观信息"(如水中月)是"间接存在",两者没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接存在不等于间接存在,强调这是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的"元哲学"。但是,邬先生"信息进化论"居然违背"信息本体论"的规定,声称"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体现了"亦此亦彼的思想",即物质与"客观信息"两者的演化,"亦此亦彼",间接存在(如水中的月亮)等于直接存在(如天上的月亮)。由于传统哲学里的物质没有可被认知的任何信息(规律和属性),"客观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物质演化"则名存实亡,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摆设。所谓"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只是"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在演化。然而,"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既不能进化或退化,也不能同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10.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进化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实在"的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的空壳,将"不实在"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第三者)"定为人类认知的对象;二是用"第三者(粒子场)"代替物质本体,认定具有客观第一性地位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在中介粒子场(第三者)里演化,信息具有质和量,或者说成为"变相的物质",物质本体演化失去了可被认知和描述的内容(信息);三是夸大"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作用,其实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1.
工程哲学的兴起与发展——李伯聪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聪,男,1941年生,河南省禹县人,是我国知名哲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辩证法研究》常务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人工论提纲》(1988年)、《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1999年)、《工程哲学引论》(2002年)等。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哲学、科学哲学、跨学科工程研究。2008年6月10日下午,笔者就工程哲学的兴起与当前发展、我国研究工程哲学的特点、发展前景、有待开拓的新领域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与李教授进行访谈,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研究《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和本子问题,不是为了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而是借此向广大的中国人输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这就是胡适的"科学情结",这就是胡适创立新红学的目的。为了推广"科学方法",所以胡适只关心那些可以考证的内容,即曹家的历史和版本的历史。他对于《红楼梦》的核心——大观园,这个显然是虚构出来的世界,不是不知道,却总是避而不谈。不能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的对象,在胡适看来是没有讨论价值的。胡适所创立的新红学,其长处和短处均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和思想变革。在此背景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不单单是一部经典著作思想的传播,而是思想的传播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变迁密切联系在一起。从三十年代到政治化时代,经历了思想传播到政治注释;思想解放运动以来,开始突破对《自然辩证法》的僵化、教条认识,这无疑也是对思想解放的推动;进入八十年代,展开了对《自然辩证法》的真正学术研究,这种学术研究也是思想解放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得出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突破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的结论,同时也展示出《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4.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情",李天虹和欧阳祯人都曾作过细致论述,既有其合理内核,也有其明显不足.从先秦"性""情"说的大背景中考察,"情"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应具有两种含义:一种与"性"相对,具有形上意味,指人或物的自然本性;一种有形下意味,又可分为两类:(1)主观的,指内心之实;(2)客观的,指事物之实.  相似文献   

15.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 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间的广义理论和狭义理解、分歧和共性,探讨了终将从广义上延拓成科学技术学一级学科,从狭义上形成二级学科群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坚定自然辩证法原理作为科学技术学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指南的必然性,建议扩大<自然辩证法研究>副标题的内涵,将目前冗长的副标题改变成简洁的"关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性杂志".  相似文献   

16.
戴维森认为,一个意义理论的证据就在于说话者持语句为真的条件,而一个说话者持一个语句为真结果证明是他用该语句表达的意义和他的信念的函数。为了解决信念与意义的相互依赖性这个问题,戴维森引入了“宽容原则”。他通常在以下三种意义上使用这种原则:(1)假定说话者与解释者对于他们共同环境的本质具有相同的认识;(2)假定说话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真信念;(3)假定说话者是理性的。宽容原则是彻底的解释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由于戴维森并没有论证全能的解释者关于其环境的认识的确是真的,并且对引起信念的对象的本质没有给予保证,因此仅仅依靠宽容原则,尚不可能确保得到一个关于客观世界的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7.
值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进行深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必将导致生态危机的到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两山论”等核心命题是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恩格斯力图描绘一幅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辩证图景以及关于生态思想的理论建构成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资源,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食品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食品科学中所蕴含的自然辩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