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对专业化产业区形成的解释主要从集聚带来的经济效应的角度切入,但是这一系列经济效应都是企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关键在于,这一足以引致上述经济效应的集聚临界点是如何达到的.本文以永康五金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为案例,从模仿的视角考察了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过程.认为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缺乏创新能力的普通企业经营者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行为的模仿是同类产业在狭小地理范围内大量集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集聚到集群——祖国大陆吸引台商投资的新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产业区理论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台商目前在大陆的投资只达到地域化经济的集聚阶段,与当地企业缺乏密切的合作网络,根植性不足,对台商投资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因此,各台商投资密集区应以产业集群为政策新取向,营造使台商深深扎根当地的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产业区内部协调机制是指在集群发展过程中,能够降低企业间交易的成本、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实现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促进创新及共担风险等能够形成新产业区竞争优势的机制。本文基于内部协调机制,对新产业区理论进行重新梳理,并对各个学派有关内部协调机制的部分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表明 ,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建设 ,特别是区域内不断创新的软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含义及框架内容构成 ,并结合现实 ,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过程中需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产业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乡村工业化的成功模式。与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以追求规模和范围经济为目的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不同,新产业区强调柔性生产和持续创新。因而,新产业区在本质上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是对大规模生产的替代。新产业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发展经济学城乡二元结构和乡村发展依附城市的观点,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乡村工业化和乡村经济发展并不依赖城市,而是内生或相对独立的,拥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在新乡村工业化过程中,乡村经济的自组织所呈现出的报酬递增和路径依赖,构成了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制。对新产业区起源和演进的历史条件和内在机制的理论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一个地区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寻找到培育产业竞争力的切实方法。在有关世界典型产业区的研究中 ,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是产业区兴起的必要条件 ①。但并非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都可以迅速发展为产业区 ,许多地区在兴起之后的发展过程中 ,没能培育出自身的区域创新体系 ,没有自我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能力。一旦拥有更大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入竞争 ,这些地区就迅速丧失竞争力而衰落下去 ②。因而 ,利用地区比较优势专业化为产业区培育区域学习和创新体系、构建动态组织能力以摆脱上游企业的杠杆控制(逆杠杆效应 )…  相似文献   

7.
集群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群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 ,其征在于 :资源共享性、互惠共生性、竞合激励性、地方结网性 ;其实现机制体现在 :五阶段的“动态循环累进过程”和基于四层次网络的两渠道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区位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区位理论是在古典区位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典区位论的假设条件不断放宽,使其更能在一般的条件下较为准确地解释现实经济,从而更好地指导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活动。在现代区位论里,新古典区位论放宽了古典区位论的某些假设条件,坚持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把规模报酬递增当作外生变量,在个体最优化和一般均衡模型下研究区位选择,使区位选择研究从局部均衡向一般均衡发展;新经济地理学派区位论利用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建立的垄断竞争模型,并借助萨缪尔森的“冰山”原理以及后来的博弈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析工具,把区位因素纳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用严密的数学模型把区域经济活动聚集和扩散的内在机制表达出来,努力把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区位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演化经济学的结构-过程分析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学术研究》2005,1(2):44-48
文章认为演化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序与无序、稳定与创新、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与矛 盾关系,而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构-过程分析包括结构性约束、 行为主体、社会互动和历时动态分析与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这种分析方法既强调行为主体受到结构性因素 的制约,同时也强调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而演化的结构-过程分析方法下的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同 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自为结构与行为主体之间提供特定的、新的互动与关联方 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嵌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网络是孵化器+科技企业+风投机构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获得外部资源的平台,通过本地化过程,科技企业可以获取其他组织拥有的多种资源,增强其创新能力。从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个方面探讨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于区域创新网络的嵌入问题,当可为政府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简析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对于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谁更适合于技术创新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集群被实践证明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产业集群内的创新体系,加快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内涵众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群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韦伯的产业区位理论,贝卡蒂尼的新产业区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等等。明确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在某一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本质上是聚集于一定空间的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开放经济系统,因此本文试图从企业层面入手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它进行全新解释。首先,本文阐述了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的本地化经济关系和区域的区际经济关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交织形成的区域经济关系网络。认为,区域经济关系网络使区域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有机地结合,形成区域生产系统。其次,对区域生产系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并从要素的竞争与合作、系统与区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对区域生产系统的特征进行了解释。第三,指出区域生产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它的特征和变化代表和反映着区域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变化。因而通过分析区域生产系统能够揭示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结论部分,作者还进一步提出增强区域生产系统运行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反垄断法》加入了“鼓励创新”作为立法目标之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强调创新价值恰逢其时。围绕创新展开的竞争为市场带来活力,提升动态效率,并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反垄断法》的适用中应当全面落实对于鼓励创新目标的考量,为此需对反垄断分析范式进行革新,从“以价格为中心”转向“以创新为中心”,在竞争损害理论中引入创新损害分析,将创新带来的动态效率纳入豁免或抗辩理由考量,并将其运用到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规制中。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目标有助于新修订《反垄断法》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更好实施,并最终达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维护创新竞争之间的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协作与互动中求发展———“区域经济与广东新优势”座谈会综述本刊记者谭湛明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已经走向多元化,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整个世界的分工出现了新的格局。西欧、北美、亚太地区三个经济集团已...  相似文献   

15.
论簇群经济的阶段性演进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王珺 《学术研究》2002,27(7):5-9
近20年来 ,企业簇群、专业产品区和专业镇经济等区域性中小企业网络活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界、联合国贸发组织和各国政府决策部门越来越大的兴趣与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这种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对引导占企业最大量的、且分散而孤立的中小企业资源向专业化整合 ,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与知识交流、相互模仿与竞争、发挥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 .Porter,2000)。而这种中小企业网络化的组织形式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弄清这个问题 ,对各级地方…  相似文献   

16.
论人际关系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经济人”的“匿名假设”(经济交易在陌生的交易主体之间进行),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体系的既定前提。其缺陷,不是忽略了经济生活中弥漫的非理性因素,就是忽略了经济理性的局限性,从而造成理论与现实的较大偏差。现实经济生活中所掺杂的非经济理性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在我国经济生产和交易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开始注意到这种被忽视的“个人关系及其社会关系网络对产生信任、建立期望以及确立和实施规范的重要影响”①。本文主要探讨狭窄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即特殊主义的人际关系。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人际关…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竞争优势与结构优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企业共生网络组织,它具有对内的开放性、对外的统一性、有机的内部联系以及良好的信用、风险与冲突解决机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其集群效应和产业与地域的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特性.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能够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收外溢的冲突,如何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区域创新网络,集群创新可能陷入“锁定”状态,如果仅仅依靠全球价值链,集群升级又可能陷入被“俘获”的困境。要效突破产业集群升级的困境,集群企业必须出现分层化权力结构,即形成具有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通过开发性创新充分利用集群网络的内部知识,通过探索性创新不断吸收集群网络外部的新知识,通过集群与全球价值链上合作企业的知识转移实现区域创新网络治理和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有效整合,最终推动实现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9.
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组织选择:企业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企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和县域内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然后从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区域品牌的形成和辐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以及小城镇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企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最后强调政府在企业集群发展中的准确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源依赖的网络型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出发 ,通过对现有企业理论的分析 ,指出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只强调了企业的生产功能 ,把企业和市场看作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以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 ,以交易为分析单元 ,在交易成本的框架中 ,把企业和市场看作既竞争又相互替代的关系 ,尽管对人们认识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有很大的启示 ,但是 ,它忽略了企业的生产功能 ,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难以做出较好的解释 ,因此也就很难对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做出清晰的认识。尽管威廉姆森对网络组织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是 ,基于交易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间资源共享的现实仍无法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网络组织理论的综述 ,认为 ,基于“资源依赖”分析方法的网络组织理论 ,弥补了原有理论的不足 ,它既能解释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 ,也能解释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关系 ,尽管其理论框架尚不完善 ,但却使人们对组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并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