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宏观层面上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微观层面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持续处于上升状态,但是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对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分析,可看出我国企业存在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应用范围偏小、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的参与度低以及未使用IT治理来有效解决企业的"信息悖论"问题。针对此,提出了解决和提升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于处在经济体制转轨进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无疑会受到诸多来自于政府、市场、企业等方面的体制障碍,为此,构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就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的全方位的制度创新,包括转变政府的主导思想和管理模式;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汽车市场体系;注重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完善企业制度,构筑充满活力的微观汽车市场主体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大学制度的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着手,初步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制度的特征,探讨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特性与功能,提出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与探索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我国的入世,我国汽车产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如何发挥汽车产业的主导产业作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的事实,系统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通过与国外汽车产业发展对比,阐释了造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下的原因,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研究了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是实现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国际视野下研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政策依据,并从国家、地域、学校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如何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提供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30年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变革从空间路径来讲,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观层面的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微观层面的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三条路径来进行。这三个层面肾密相联,互相促进,铸就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当前这三个空间层面的变革仍在深化中。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3,(5):95-99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质量、速度、环境上存在困境,文化、经济以及政治上的负面因素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中国文化软实力要突破困境实现复兴,需要实现宏观与微观的战略转型:宏观层面上应当摒弃文化软实力霸权论,实现共生论的转向,重新对文化软实力进行定位;微观层面上需要改变推广模式,注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协调软硬实力之间关系的转化,努力加快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间接影响资源,为中国软实力创造更为和谐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微观层次上,从并购主体、要素禀赋、企业行为动机和优秀管理人才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宏观层面,从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水平及东道国的非经济因素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从加强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与战略规划,避免并购的盲目性以及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微观层面和加强政府为企业提供有关海外并购信息及对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引导、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大力发展跨国并购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政府宏观层面提出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企业、产业、区域、国家等各个层面上,竞争力却日趋激烈。竞争力的话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内被广泛提及并讨论。本文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国际竞争力背后的理论模型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评估三个角度出发,对当前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现象:(1)并没有统一、清晰的国际竞争力概念;(2)国际竞争力的评估往往是为了迎合政治上的需求;(3)不同的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竞争力进行解释说明;(4)国际竞争力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湘南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还存在宏观层面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中观层面市场作用有待发挥、微观层面产业集聚有待加强、产业转移竞争压力有待缓解等诸多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大湘南示范区在承接转移产业的竞争力,政府在制定相关发展战略时,一是要把握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建设,二是解决物流的制约瓶颈,三是突出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历来是两个紧密联系的领域。理论研究上,两者彼此互动且深刻影响;国际实践中,双方互为制约又相辅相成。它们的交叉和结合共同推动着国际社会的进步。国际法的诞生源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实践,国际政治侧重于国家间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探讨,国际法则重点分析国家交往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在国际法表现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政府间国际会议制定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责任是现代国际法上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国际责任的理论与制度在20世纪以前的发展可以说是百年一步。随着国际组织法、国际争端法、国际集体安全制度等国际法的部门法的发展,国际责任制度在20世纪有了新的发展。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法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国际法上国际责任这一重要制度的不足,结合违反国际义务行为的性质,着重探讨了该制度的形式及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习惯法在我国的适用及其立法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习惯法在其他国家的适用情况表明,各国大都在宪法中规定了国际习惯法的适用,对国际习惯法在国内的适用大多采取了采纳方式。而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在我国《宪法》中没有明文规定,本文认为,我国应在参照其他国家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在《宪法》和《立法法》中对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国内的适用问题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外部性的内涵是一国经济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主体而没有进行相应的补偿或没有取得相应的报酬。在当前现实中,国际外部性的外延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中的外部性、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外部性和国际公共资源中的外部性三种类型。研究国际外部性是外部性理论研究深化的需要,更是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国际贸易惯例的认识或过于抽象,或有诸多含糊之处。本文从惯例的要义出发,探讨其渊源,进而详细分析惯例与其它法律规范的区别,最后从国际贸易惯例对国际贸易合同当事人约束力的角度研究惯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干预的扩张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重要现象,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的"新干涉主义"和以"反恐"为名所进行的国际干预行动,都是缺乏国际合法性基础的国际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惯例不是渊源。然而,从国际习惯的效力来看,国际惯例和国际习惯的地位是同等的;从国际习惯的分类上,也并没有将两者严格区分。在国际法律关系,尤其是国际经贸法律关系中,过于严格的区分国际习惯和国际惯例没有太大意义,否则可能会造成适用上的冲突。因此,对一国而言,国际惯例是指为该国法律及该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所认可的、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的习惯,也就是国际习惯。  相似文献   

20.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新的教育观念,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主要内容并以英、美、日等国为例具体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措施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积极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