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文化多样性与普世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江 《河北学刊》2007,27(1):56-59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文化多样性一直被否认,各文化共同体都力图把自己的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用文化多样性否定普世价值存在的思潮兴盛起来。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文化整合成为新的命题,为此必须钩稽和建构普世的核心价值。历史上诸多寻求普世价值的方法都无法从必然性角度说明价值的普世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需要”概念出发,从价值产生的客观社会需要中才能钩稽出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光沪 《文史哲》2011,(6):7-10
这是以儒学与基督教间文明对话为内容的第二次笔谈。霍普金斯先生指出,从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中可以提炼出三种值得学习的类型,即和平、富足、和谐。何光沪先生指出,"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和平、公平、诚信、友善",中间层次即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最高层次即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天下一家、众生平等、万物一体、敬天爱人"。崔英辰先生认为,"从近代向脱近代"这一时代转换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都渗透着对宗教的认识,这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西方基督教神学排他性的真理观,并探索新的宗教观。黄玉顺先生倡导"生活儒学"和"中国正义论"。中国正义论的理论结构是:仁爱→利益→良知→正义→理性→制度→和谐,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义"的诠释,提出两条正义原则:(1)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准则、公平性准则);(2)适宜性原则(时宜性准则、地宜性准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热烈.西方学者大力宣扬"人权、自由、平等"等天赋观念是人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共有的普世价值,并打着所谓的神圣而崇高的"普世价值"的旗号指责其他非西方国家,甚至干预其文化主权与独立性.如何正确分析评价西方学者宣称的"普世价值"观,已经成为现阶段我们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这甚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增加了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人生活的空间和距离,人类的活动范围渐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大到了世界的范围.当然,随着这种突破到来的还有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了矛盾和纷争.其中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逐渐升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本文的研究基于全球化背景,从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对属于整个人类的普世价值体系的构建路径作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普世价值的研究尽笔者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虚伪性与生俱来,并蕴含在它的所谓经济自由、政治民主、普世伦理以及科技价值中立等之中.资产阶级运利贪婪的本性决定其价值普世性的虚假幻象不会自行消失,它仍然会用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并且求助于伪善和诡辩,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从根本上揭示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6.
普世价值问题是近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是否存在绝对的、超越时空和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本文通过对概念的辨析以及对普世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分析,认为绝对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儒家"和"理念的普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世价值的内涵与规定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每个民族对普世价值的形成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有责任、有能力为普世价值的形成提供有益的参考坐标,进而真正促使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孔门儒学最先提出"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对于生活在现代性背景下的人们来说,重新诠释、彰显宏扬和的思想观念又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和的每一层面的精神主旨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进而能够为医治包括人类中心主义、利益中心论、人性异化、科学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虚无主义在内的现代性病症提供别样的参照维度,甚至还可以发挥新奇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与之相关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问题与关于“普世价值”的批判和争论问题,是近几年国内两个与价值研究有关的具有时代敏感性的话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问题研究人手,着重就价值思维的方法和学风建设方面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既是中国也是当代世界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欧阳剑波 《天府新论》2009,(4):114-116,124
关于文化普世价值的争议,已成为当今文化发展与价值认识的一个重要领域.科学、理性地分析与评判文化普世价值,澄清关于普世价值的疑惑,既有助于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多样性、差异性和共性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在文化建设进程中吸收优质文化资源,建构和谐文化主流价值体系并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谢文郁 《文史哲》2013,(1):15-21,165
普世价值文明转型模式和核心价值文明自觉模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对话模式。前者实际上是把西方文明的某些核心价值奉为普世价值,并要求弱势文明以此为标准进行改革和转型,最后融入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之中。这种对话模式容易引发文明间的外部对抗,妨碍对话各方深入认识自己的核心价值,并掩盖自身的视觉盲点。后者则强调各文明在对话交流中反省自身原始责任意识,认识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对照中揭示自身视觉盲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新。核心价值文明自觉模式应该成为未来文明对话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方近代价值哲学的兴起,表明了哲学家们对普遍价值的向往与寻求.如今,抽象的、绝对的普遍价值已经遭到质疑,历史地生成的普遍价值是实现着差异性包容和协调的价值观念与规则.这种具体而普遍的价值观念和规则既是社会生活秩序的要求,又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内在维度.在当代,我们固然应当重视价值观的民族文化特性,但这并不妨碍反而有助于我们用差异互补的眼光和公共性的视野,重新审视并推展对于人类普遍有效的价值.当代全球性秩序建立的需要,呼唤并确立着某种价值在当今世界的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钟肇鹏 《东岳论丛》2006,27(1):166-168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其兼爱之说是以利为本的,以安民利生为目的,这与儒家学派孟子的“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的思想有明显的不同。墨家贯彻兼爱主义的着重点有三:“尚志”,即对兼爱主义之贯彻有坚定的信心;一定要见诸行动;崇尚舍己利人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矛盾的求解由来已久,在长期的历史中,这一矛盾被转化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或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问题。黑格尔希望以理性国家来升华市民社会,卢梭寄希望于个人的心灵默契,哈贝马斯等吁求在公共领域中对公共权力进行批判和监督,马克思则认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导致个体感性存在与类存在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对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双重超越,达致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今日中国,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理想为旨归展开公共性批判,尽可能地达致普遍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不同的价值学理论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其中就包括后现代哲学对人类“主体主义”的否定和生态伦理学主张的自然中心价值论等泛价值理论的生成。但这些理论本身有难以弥合的重大缺陷,价值毕竟是属人的。本文提出自然生态价值、自然效用价值两重性理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全面阐述,人只有合生态规律地顺应保护自然生态价值,才能合主体目的地改造、利用自然效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葛兆光 《东岳论丛》2004,25(4):5-15
南宋学者陆九渊关于“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这一具有普遍主义意味的观念 ,在南宋时代、明中后期以及晚清民初这三个不同时期 ,都曾经被人们热烈地引用、阐述和发挥 ,但是 ,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 ,这一观念的意旨与重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一观念在历史中的考察旅行 ,以讨论一种观念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7.
社会行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规范着社会发展和构建的模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的转换,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公正作为现代社会构建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价值、本原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个人 ,“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这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美堂 《学术研究》2005,3(7):44-49
本文在分析文化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研究这一范畴的学科意义文化价值研究是文化哲学和价值哲学研究具体化和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关键;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给哲学正确的定位.文化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则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冲突、困惑和危机,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况客观上把文化价值的研究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价值哲学作为研究元价值(即共性价值)的交叉学科,它要对价值的发生、本质、结构、标准、评价等诸问题作出哲学视阈的观照与回答,这就形成所谓"价值的哲学";价值哲学在观照与回答元价值的同时,又不能不面对哲学自身的价值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追问与解答,就形成所谓"哲学的价值".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确证,其互动关系展现于人类追究价值形而上学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