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行检察息诉和解机制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民行检察息诉和解不仅可以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而且符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基本法律要求。目前,各地积极探索民行检察息诉和解工作机制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法律依据缺失、操作规范模糊、法律效果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应当尽快通过相关立法来不断完...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对社会管理活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新时期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完善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对于落实刑罚目的、规范执行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看,财产刑检察监督规范了财产刑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但是,由于财产刑执行监督涉及面广,当前仍然存在信息渠道不畅、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方式落后、检察监督缺乏强制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财产刑执行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畅通内外信息渠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监督方式、间接增强检察监督强制力、完善检察监督制约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新时代,检察机关应聚焦监督主责主业,将财产刑执行检察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西方检察文化,结果表明:检察文化既包括检察规范、检察制度、检察组织机构和设施等表层结构,又包括检察心理、检察意识和检察思想体系等深层结构.尽管中国的检察制度受西方检察制度的影响颇深,但还是具有着中国自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检察监督文化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监督职能过程中遵循与创新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观察、研究检察文化的一个视角,是精神内核、制度形式、工作机制等的复合体。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检察监督文化,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检察文化理论研究中,描述性的检察文化内涵、经验化的多元“线型”检察文化结构模式、单纯的检察文化性质界定,导致检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偏差性以及检察文化建设实践的泛化和简单化.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检察文化,对检察文化的内涵作规范性的建构,以“三元二维”平面模式解读检察文化的构成,突出强调检察文化的法律性、管理性和社会性,从文化价值和文化模式两个维度,紧密围绕建设“检察理念与知识体系”“检察管理文化”和“检察公众文化”展开检察文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究我国民事检察建议权,提出规范检察建议权实施的措施,包括:明确检察建议的提出方式和适用范围;确立检察建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完善检察建议的程序设置,如检察建议实施情况回访程序;规范法院接收、审查与反馈检察建议的程序设置;规范检察建议书的制作与审批程序;加强检察建议权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基于对检察建议的性质、作用认识不一,相关规定的不完善,各地检察机关对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对象、制发程序等方面还存在不统一和不规范问题,从而影响到检察建议目的和效果,需要在工作机制上予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子项,是当前我国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支点,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务必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助推检察实务三点基本认识,同时在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检察文化的类型构造以及对于司法体制改革所具备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层次地探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能够进一步夯实检察文化的基础功能、祛除与现实发展需求不相一致的检察文化、发展和创新检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依循民事检察权的二元化权能结构,可以将规范和实践领域形态多样的民事检察建议划分为以执法监督为职能的公权制约型检察建议和以守法监督为职能的社会治理型检察建议两大类,前者由再审检察建议、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检察建议、执行监督检察建议组成,后者由督促起诉、申诉中的和解检察建议、执行协助检察建议组成。通过对这六种两类检察建议制度的生发原因、运行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梳理,能够提炼出各类检察建议的共性特征和运行原理:其中公权制约型检察建议的构建和运行应当遵循合法性和约束力原则、内部制约机制优先原则、比例原则和谦抑性原则;社会治理型检察建议的构建和运行需要遵循有限性原则、防止角色异化原则、公民自治和社会自治优先原则、合法性与规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创新本质是在新旧社会管理模式交替过程中对社会管理方式与机制的不断尝试。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既是其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其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在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检察机关理应积极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开展源头治理的社会管理理念,尤其注重基层社区检察职能的发挥,以破窗理论为视角,拓展工作领域,把对犯罪的微观控制融入进社区环境的治理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上,有效地采用刚柔并济的社会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基层检察室对社区警务工作的影响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性;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目标有待明晰、服务理念有待强化、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伴生的风险等是当前的主要障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政府主导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民主集中的农村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工作方式等方面入手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社区管理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的一大重要使命。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工作形式,是开展社会管理创新需要重点研究和突破的领域,可以从社区管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等方面去创新,改革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善社区管理条件,培养创新思维,推动社区管理螺旋式上升,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确保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知识创新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明确大学知识创新的经济特征,对大学知识创新的经济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知识创新的经济特征:大学知识创新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参量;大学知识创新具有中长期性,表现为内部的、隐性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这种效益通过一种特殊传递,又表现为外部的、显性的经济效益;大学知识创新通过知识传递的内容改变经济交易成本,通过传播知识管理理论来提高社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简单从技术层面来理解,而更需要从文化层面来考量。就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言,制度伦理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作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都缘于制度伦理的缺失。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来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就是承认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和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一切人才的改革创新智慧与能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统筹多元社会格局,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和激发不同利益群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创新能力;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弘扬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把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人才流动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流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人才的积压和浪费,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等学校人才流动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人才合理流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习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而安全的基础是安全素质的提升,安全教育则是人员安全素质提升的必要措施和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安全形势要求管理者与时俱进地制定安全教育策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提供的便利,真正融入到互联网的世界中,发挥出互联网+时代安全教育的潜力.文章从理念的提出,大数据驱动下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生态结构下对安全教育的要求以及安全教育策略,乃至互联网渠道的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有利于高校管理部门在安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机关之一,也应当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是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要,是能动司法、公正司法的需要。人民法院通过创新社会管理能够更多化解社会纠纷,既实现了法律效果,也实现了社会效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乱动,要立足于审判工作,并且注意遵循司法的规律,不能逾越法律底线,应达到化解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度法学界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法治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一是肯定了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作用,其提法有基础说、价值说、关键说、保障说四种。二是提出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整体目标与基本原则,认为现代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应当是构建"法治型的社会管理模式"或"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法治化建设应该遵循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自由、建构法治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等基本原则。三是分析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实现路径,认为应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积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社会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