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冯雪峰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家。他对文艺的本体构成和文艺社会作用的强调不同于关注文艺政治功能的文艺家,也不同于注重文艺政治效益的政治家。他的文艺思想直接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接受以及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实践,具有与众不同的现实性品格。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冯雪峰文艺思想形成过值得重视的理性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稳健风范。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思想家中,荀子在批判吸收诸子各派的思想时,也发展了儒家的文艺思想。荀子论述他的文艺主张时,已注意到一定的逻辑理论体系。与其哲学思想一致,在《乐论》等篇章中所体现出的荀子的文艺思想,已经包括了人对文艺的审美需要、文艺的标准和文艺的功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这突出表现在对新时期文艺方向的调整和确定上面。他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调整为为人民服务,意义十分深刻;他关于文艺属于人民和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他有关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论述,澄清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重新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把握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并且强调了党对文艺工作者的教育。在文艺方针问题上,邓小平对双百方针的内涵作了非常重要的调整和发展,并以他的改革开放学说为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九八一年,可说是茅盾文学活动的后期。这三十二年,茅盾“在党的领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鼓吹党的文艺方针,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把这当作“最光荣的任务”。作为文化部长、作协主席,他涉及到了文艺方针、文艺运动、文艺思想的各个方面;身为作家、批评家,他最为关注的仍是现实主义、艺术技巧以及民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的文艺宣传工作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的发展方向以及创作源泉等问题,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活动家、文艺理论家,他在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的文艺宣传工作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的发展方向以及创作源泉等问题,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秋原是一个被研究者忽视的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自由论辩和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他所提出的有关文艺思想及历史哲学、文化批判观点值得关注,而他所坚守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立场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局中也面临着"理论的时空局限性"困境。考察胡秋原在两次论战中的论述,探讨其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的知识分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文艺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融合性、转折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一方面坚决反对传统功利主义的文艺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文艺在传达“真情”、“真理”和“理想”上的独特价值和功能。这是王国维文艺思想在现代性追求上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文艺实践与发展,验证着毛泽东文艺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并进而指出,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述和对文艺创作本质规律的揭示,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的变迁历史中,文艺大众化相关理论的发生和转折无疑是相当重要的议题。而瞿秋白对此的思考,则是此漫长议题史中的关键点。瞿秋白文艺思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为了左翼革命政治的现实需要,把长期以来的文艺写作直接定性为"政治写作",从而提出"革命文艺大众化"思想,并最终成为其革命文艺思想的理论主轴。由瞿秋白等革命先驱所奠定的文艺大众化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了他具有前瞻性的媒介观,强调媒介本身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今天,当互联网这一新媒介日益渗透于人类生活时,我们发现,新媒介的特点及带给人类的影响正好证实了麦克卢汉媒介观的预见性和合理性;同时,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也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光彩,指导着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互联网这一新媒介.  相似文献   

12.
传统技术观认为,技术只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麦克卢汉认为,这种技术观遮蔽了技术的本质特征。他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思想,认为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远远大于技术所负载、传递给人们的具体信息内容;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并最早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即电子技术将被拼音字母和印刷术所分割的世界“重新部落化”,使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麦克卢汉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人与技术的真实关系,拓展了技术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3.
媒介:讯息还是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肯定了媒介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它过分强调了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压倒性影响,忽视了社会历史因素对媒介技术的塑造作用,从而陷入了强技术决定论的泥沼。同时,麦克卢汉将媒介的影响片面地归结为媒介对人的行为和思维的影响,特别是对心理和感官的塑造和延伸,而忽视了其所包含的更为广阔的社会内涵。文章试图以"权力"的概念为中心,建构一种更为全面的分析框架,从权力的媒介和媒介的权力两个方面来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解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段宝林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开路先锋,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多有创见和理论创新。他的文集《民间文艺与立体思维——兼及艺术规律的探索》,主要收集了他数十年研究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值得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或任何技术都将改变人类活动的规模、进度或形态①Marshall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dia, Die magischen Kanäle, 1968, pp.22.。在此意义上,麦克卢汉强调的是媒介本身的文化意义,而非媒介传达的内容。这为传统上认为媒介非中立的媒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事实上,媒介是对应于特定社会的文化模式的,因此此社会中的媒介的形成与分布也就不是偶然的。文章将首先具体探讨麦克卢汉此观点在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面对跨越国家及社会制度的数字媒介全球化传播及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介化进程,媒介生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接下来,作者尝试联系文化和公民来对当代数字媒介传递的信息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6.
庄子美学,既是庄子的"美学",又是"庄子"的美学。庄子的"美学",不可大而化之地等同于其哲学,其审美境界亦不可泛化为人生境界。从庄子的哲学到美学,有一个转化与抽绎的过程。"庄子"的美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无目的性、无功利性及直觉体验性等美学共性上,而应当进一步指出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庄子的审美境界,在他独特的对"形质"、"功利"、"认知"以至整体的"有"的层层剥离与消解的系统中展开。  相似文献   

17.
琵琶是我国最具代表性和独特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它与中国文学史中的唐诗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别从琵琶艺术在唐诗中的表现和琵琶艺术对唐诗内容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了唐诗与琵琶艺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革新不仅决定着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同时决定着人类感觉器官和人类自身本体性的改变。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技术形象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改变了人类在具体化时被历史性建构和发展的方式。麦克卢汉认为,由技术扩张带来的感官延伸会在所有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感官比例。他还强调,多感官、多能力的延伸同属于一个经验范畴,因而必须协同一致。针对所谓的新媒体艺术的议题,笔者的目标是在当下后福特主义的情境中检测“解放性的新事物”。如果说,(新)媒体的影响力只能在能够改变人与人之间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中进行检验,联系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那么,不用考虑任何新“技术”,艺术解放力即被看作是消解共通感的变革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学艺术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艺术享受、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作用。文艺的健康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试以山东文艺为例,来探讨文艺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