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在漫长的游猎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对摩苏昆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具有说唱性质的、曲艺类、民间文学史诗类、特定长篇叙事歌曲音乐类等,它属于唱一段、讲一段的古老艺术形式,用鄂伦春语讲唱。鄂伦春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语言的逐渐流失,使古老的艺术摩苏昆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乌钦音乐是达斡尔族民间说唱形式 ,为一人说唱 ,是由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 ,多为“清唱” ,以唱为主 ,以白为辅散韵结合  相似文献   

3.
“乌钦”,也叫“乌春”,是达斡尔族民间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早在2006年,“乌钦”就已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钦”对一个拥有英雄史诗的民族来说,是一种类似于希腊与罗马神话传说的文化精华,它既传承了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产知识,同时也宣扬了伦理道德规范,是一个浓缩着达斡尔族历史精神和繁衍生息的标识.达斡尔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因此,“乌钦”说唱的传承和发展就更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伊玛堪”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说唱文学形式,赫哲族的“伊玛堪”是伴随着脍炙人口的“莫日根”故事而成熟,定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习惯于“伊玛堪”的表现形式,在它身上附加了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的故事,像人物传奇,爱情与家庭传说等。尽管如此,“莫日根”故事仍然是“伊玛堪”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伊玛堪音乐是赫哲族千百年来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化艺术至宝,也是赫哲族历史的一部活书,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在内等许多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赫哲族伊玛堪传统音乐在社会的变迁中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对伊玛堪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赫哲人的说唱文学──伊玛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赫哲民间文学的瑰宝——伊玛堰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赫哲族的总人口为4000余人,其中3747人居住在黑龙江省。赫哲族的说唱文学伊玛堪,是赫哲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伊玛堪是赫哲人最为喜爱的文学样式,长期以来,在狩猎捕鱼之暇,在节庆之日,在漫谩冬夜,听人说唱伊玛堪故事是赫哲人主要的文化娱乐,而讲唱伊玛堪故事的民间艺人,则是赫哲人心目中的灿烂明星。伊玛堪是一种无乐器伴奏的夹叙夹唱的说唱文学,即人物的道白是唱词,其余部分是叙述。它的唱腔粗护优美,唱词合辙…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伊玛堪是一种内容丰富、具有民簇特色、深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叙事说唱文学。以萨满文化观念为基本核心发展起来的赫哲族伊玛堪,在文化构成上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成的多元性。现存伊玛堪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文化色彩绚丽斑烂的画面。作品包含的多元文化观念、多源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涉及的大量来自不同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现象,都说明伊玛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起源的多种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乌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乌钦”的搜集整理及“乌钦”本体研究两个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展开梳理有利于理解“乌钦”的生存现状,并且能够更好地建构“乌钦”研究的认知体系.至今对“乌钦”的研究多集中于评介及叙事文本的解析方面,应将视角转向口头传统领域,注重口头传承性研究,以期从中发现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常德九澧渔鼓是一种以湘西北地域语言为基础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其作为湖南地方传统戏曲的突出代表,是远古文化的“活态”承载,是民俗文化的“活态”守护,是 大众文化的“活态”引领;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以“说唱”而非“说教”的表现形式,在楚俗巫风的承载、本土文化的守护及大众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越剧早期音乐以“田头说唱”形式逐步衍变成“落地唱书”。该时期“四工合调”、“哀哀调”,吸收了湖州“三跳”(劝世调)的板式和帮腔衬词形式,开创了“呤哦调”调腔,解决了说唱长本书目的困难,“呤哦调”“起、平、落”的曲式结构,使越剧出现了戏曲调腔的初型也是越剧在孕育发展阶段一次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1.
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声乐课又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突出高师声乐课的师范性,是新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唱"、"讲"、"教"、"导"四个方面培养入手,力求突出高师声乐课的"师范性".  相似文献   

12.
湖北大鼓形成至今已约有一个半世纪,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体制。[四平调]是其基本的唱腔曲调,以五声徵调式为调式的基础。湖北大鼓有其独特的鼓板点子,它是由鼓和板不同的打击方式组合起来的节奏型。当地方言的语言节奏、音调是影响该曲种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唱腔风格具有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吟唱风格与民间似说似唱的生活音调一致,平和的唱腔与低、降方言的语调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13.
"咽音"作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一种妙方,是歌唱教学中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优秀经验成果。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咽音",科学地处理好气息、声带和发音管的平衡与配套关系,就能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明亮结实、通透优美,在演唱中完美地把高、中、低音贯通,从而起到大大增强声音穿透力、持久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咽音"不仅对美声唱法有特效,同时也可为民族唱法所用,把"咽音"练唱法融入歌唱教学,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领域,基督教音乐是较早也较大规模地来自西方国家的音乐种类之一。它的到来使中国音乐开始了蠕动与变异,也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代表本世纪初期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始形成的学堂乐歌,虽然其形成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是源于日本的“唱歌课”,但仍无法忽视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它的形成产生的那些基础的间接性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略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之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精华的基础上,又充分借鉴和吸纳了西方声乐艺术中的先进性和技巧,进而不断成熟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相应的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在声乐演唱艺术中,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艺术风格是通过演唱技法得以实现和展示的,而演唱技法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也正是为了突出和表现艺术风格。因此,民族声乐艺术演唱者只有充分理解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对立统一关系,准确把握民族声乐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充分尊重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才能达到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和谐统一,并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Bel Canto疏证     
本文对声乐中的"Bel canto"一名的含义及所表述的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和论证,认为Belcanto应译为"美声歌唱",它是对17至19世纪专业艺术歌唱活动多种因素的概括性表达。将美声歌唱所具有的音色和风格特征以及支撑外部特征的内在技术作为美声歌唱的主要内容,并对美声歌唱的基本定义作了简洁、确切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庄子哲学是以“道中心说”的基本理念进行结构,并且丰富、发展的。所谓的“道中心说”,实际上指的是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的一种基本认识与基本看法:他以为“道”是一切告勺,本原和中心,是亘古不灭的源与流;“道”既显示着宇宙万物的自然意义与本质,又显示着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特征。正是从对“道中心说”的深切把握出发,庄子把对音乐的体悟与追求,看做是体悟天下大道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体悟天下大道,也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从而享受音乐的本质意义。虽然庄子不是一个专门的音乐家,而且他在谈论音乐的时候,强调与说明的也不是音乐本身,但是通过庄子对音乐的描写与表现,特别是通过他对音乐完整而准确的欣赏过程,依然可以看到他“法天贵真”的音乐思想,不凡的音乐才情与高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8.
歌唱与"打哈欠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人体可振动空间状态转化论"原理,从解剖生理学、歌唱医学、物理音响学等角度,对人们日常的"打哈欠状态"即中外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反复强调的"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了较充分的剖析.在中外声乐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第一次提出"一个哈欠、三个阶段、六个特征"的学术观点,确认了"打哈欠状态"歌唱方法的理论基础.这对建设与发展中外声乐学科理论,丰富多样性的声乐教学手段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摘耍:波普尔的“客客观知识”在其客观性属性上,类似于超脱贝多芬的自我性、体现客观美感的巴赫型音乐。巴赫音乐音符与音符之间具有严谨又不失美感的客观秩序、不能被理性所摒弃的严密的数的逻辑构架,其客观性诉求与波普尔寻求超脱于主观、从而能够在客观形式中达到统一的知识类型——“客观知识”学说建构之间,存在发生学关联,直接导致波普尔对世界2与世界3的医分。巴赫型音乐对于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深刻影响,为音乐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彼此通约,提供了典型的个案。关键词:波普尔;巴赫型音乐;贝多芬;客观知识;世界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