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颂毛主席     
朝阳染红了群山,稻花喷吐着芬芳,毛主席的光辉呵!象太阳!象太阳!照亮了西双版纳地方,各族人民昂起头来迎太阳,受苦的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高山。毛主席的恩情呀!赛过深深的澜沧江,傣家在远离北京的边疆,聆听毛主席的话呵,句句象金银铸成的经典一样,站起来的傣家日夜向自然灾害奋战,千山万水听我们使唤。  相似文献   

2.
十年的献歌     
在自治州成立十年寿辰的早上,我站在欢笑的澜沧江边,把森林花花朵朵观看。天安门上飘来的彩霞,正环绕着我的故乡。西双版纳呵!我的故乡,森林里的天堂,看到你壮丽的风姿,多少往事涌上我的心坎。  相似文献   

3.
傣家乐 西双版纳旅游新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榕树上哟......”这首优美动听的老歌曲,曾令多少人对西双版纳魂牵梦萦。如今,随着坐落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的国家4A级风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横空出世,奇景又真实地再现在人们的眼前。特别是2001年该园推出“学一首傣家歌,跳一曲傣家舞,吃一顿傣家饭,住一宿傣家楼,观一次傣家景,干一回傣家活,泼一身幸福水,做一天傣家人”的傣家乐民俗旅游专项服务,更是倍受游客青睐,迅速火爆,成为西双版纳民俗旅游的一面旗帜和新时尚,同时也成为推动边疆地区民族致富和景区村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奇招”。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因公去了一趟被称之为“乳雀之乡”的西双版纳,那里旖旎迷人的亚热带风光让我留恋忘返,风味独特的傣家饭菜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体大的党可!我伪的母亲,傣家千声万声把悠呼类,“七一”的清晨天空蒙蒙镬亮焦家分在竹楼上,.从森林里把北京跳望。我仍看见万丈剪霞,飘舜在中南海上。捧家激动的心呀!恨不得冷个生是翅膀,飞封中南海去,把律大的母舞呼奕。二我消从来浸有象冷天这样,想把每一襄赤裁的心站在您身上、我渭从叙有象冷天这样踌到温缓象孤党碍到母亲的温哭一样。毛主席黑报象太阳了动级、黝簇营教律大的党呵,我仍的母亲,有从黄月古老的民族,在您的阳光的沐裕下,您食我俏失脑清醒、艰猜明亮亡我炸民族东梦中窿来一样,纪引一婆领生的鼓键挣断。傣家彼着朝霞厦着阳光,…  相似文献   

6.
幸福展开翅膀,在西双版纳飞翔,快把我们的象脚鼓擂响,跳起豪迈的舞步,祝贺这吉祥的时光。我们民族为什么这样欢乐?我们森林为什么这样金光闪闪?是党!是毛主席!把我们从压迫下解放,往日的灾难呵,  相似文献   

7.
我结识高立士先生已整整 36个春秋了。我们第一次见面是 1964年盛夏 ,在西双版纳景洪城郊一所傣家竹楼上 ,那时他在景洪县委宣传部主持工作 ,是代表县委领导专程来看望我们云南大学少数民族历史专业十几个毕业实习生的 ,那时我刚 2 0岁出头 ,高先生正 30岁 ,他身体健壮、穿着朴素 ,操一口流利的傣语与房东一家谈笑自若 ,亲密无间 ,在清风徐徐的竹楼上 ,我们亲切座谈 ,高先生问我们吃得惯傣家人的糯米饭和酸菜吗 ?他说西双版纳山美水美人更美 ,住久了怕你们不想走哩 !亲切欢快的情景 ,至今仍在眼前。从此 ,无缘再与高先生谋面。不想事隔多年 …  相似文献   

8.
温泉露浴     
温泉露浴马涛我20年前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勤满区傣家寨教书。周末下午几个女生邀我去洗温泉澡。温泉在半山腰,因而要穿过大大小小的田块、地块,沿途不多见人。爬到泉水边已是汗淋淋。姑娘们叽叽喳喳争先恐后下水。我观察着:向阳坡,阳光灿烂,从陡峭的山上接下两根竹槽...  相似文献   

9.
我爱瞥入云天的雷公山,我爱碧椽如捐的清水江;我更爱苗家文字花一样,看它在眼里,爱它在心上。我们在雷公山上播种开荒,我们在清水江中捕焦撒稠;苗家有了花一样的文字呵,眼睛更明亮,心胸更竟敞。木叶呵!不要那样噶喘响木叶呵!不要那样瞻喘响,哥呵,你有韶就对妹妹蒲。用鲜花一样的文字呀,写封苗文害信拾你心上的姑娘。山歌呵!不要拖得那样是.哥呵,你唱得妹妹心盗谎。用苗文写封信兑吧,多少情意我会在信里去猜想……苗家文字花一样(外一首)@罗马~~  相似文献   

10.
1974—1978年,我先后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一个名叫勐哈的傣族学校和一个名叫曼种的寨子当教师。今生今世我都无法忘怀那段人生中最厚重的经历。回老家重庆30多年了,我依然时常牵挂着我的那些孩子,思念那美丽如画的傣家校园。2009年5月14日,我携我的先生终于回到了勐哈,回到了曼种……  相似文献   

11.
美味可口的傣菜如果你到了西双版纳,傣家好客的主人,往往把你这远方的来客请到用藤蔑编制的饭桌旁,叫你尝尝用香茅草捆绑着的烤鱼、烤肉;用芭蕉叶包裹着的蒸肉、蒸脑花;还有炸牛皮、油炸青苔等。你就会对这些傣家菜肴赞不绝口。傣家风味菜肴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酸...  相似文献   

12.
香竹     
你问西双版纳什么美吗?我说是翠竹。你看,一株株翠竹,挺拔修长,风姿秀逸,宛如身材窈窕的傣家少女;一丛丛翠竹,挽臂相依,拔地而起,如同大地深处奔涌出的绿色喷泉;一片片翠竹,相连成林,翡青墨绿,掩映着幢幢傣家竹楼。翠竹,给热带边疆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翠竹是惹人喜爱的,而最能引动思情的却莫过于香竹了。秋末冬初,当白纱似的晨雾还笼罩着允景洪城的时候,穿着紧身上衣和曳地统裙的  相似文献   

13.
傣乡风情录     
西双版纳的确美.美就美在她那如情似梦的一江清水,美就美在她那丛丛剑麻,树树棕榈,累累香蕉的亚热带景色,美就美在她那掩映在竹林之中幢幢精巧的竹楼。这个一向为世人憧憬的地方,不公风貌有说不尽的诱人魅力,那别有一番情趣的民俗乡规,更令你叹服不止。爱洁成习西双版纳气候温和,江河水塘纵横,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傣旗人民,一年四季,不论男女老幼,都酷爱在水中沐浴,沿袭成习。劳动之余,在村旁有水的地方,傣家男女把上身短衫和下身短裤脱下,顺手挂在岸边的树上,然后慢慢走入水中。傣家妇女双手撩起  相似文献   

14.
请看,竹丛中飘起朵朵彩云,呵!那是春天的千万个花盆,请听,江河上飘着白鹅的声音,呵!那是来庆祝建州十周年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久久回忆不超!捧一把清水我尝一尝,呵,清香如乳甜如蜜里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只甜得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地;如今新河岸上是无边的麦田,糠色的波浪时而平静时而掀起……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夕我怎么江是想不起!治头顺着河水往前看.一条椽色玉带伸到白云里。在那高瞥入云的岩壁,我看晃了一幅亘大的标藉:“开山劈岭,把天河水引下来!”呵,原来是当代的似佬人6lJ造奇迹!这清清的流水来自哪里@包玉堂~~  相似文献   

16.
今天这时候一脚上穿上了鞋袜,肚中吃袍了一友米阪。我—这个阿姆的牛牛呵!为奴隶主挖阴前污泥挖够了.把石臼当枕头当够了,在石磨周圈搏着林句多了。深夜捂火,天没亮烧火的总是矛我—这个阿姆的牛牛呵!为奴隶主背小日背够了,背育做“打锡”做够了,头做“菜墩”做够了,脖子带铁慷带够了,七身生羊皮披够一了,下身野麻布穿够了。牛牛这时候,‘才有了亲兄弟—汉族同胞。我—这个阿姆的牛牛呵里今天人民都翻身了.牛牛要跟亲爹娘一样跟随共产党。要走过八」·z、重11一,去消灭那万恶的奴隶主,-去解放那受苦的彝族兄弟。要象亲兄弟一样跟随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一只公鸡站到篱笆上,神气十足地对靠在篱笆脚下的捶衣棒说:“捶衣棒呵,你看我,只要高唱三声,东方的太阳就会被我唤醒,人们就要下地去做活。我的功劳嘛——大不大?”说完,它扬起脖子,等着捶衣棒的恭维。可是,捶衣棒没有吱声,这使公鸡很不开心。“哼,你呀,成天靠在篱笆脚头,啧啧!咯咯咯咯!”  相似文献   

18.
明日电线往山里拉明日电线往山里一拉, 机器碾米快又好呵, 再不用弯腰弓背把春棍拿。下山归来的老阿爸, 满脸皱纹笑成一朵花。打起腰鼓跳起舞, 腰鼓声声呵传佳话——小伙子们,欢笑吧! 明日电线往山里一拉, 伐木解板有电锯呵, 再不用刀劈斧砍把土锯抓。山下建起了水电站, 山上竖起了输电塔, 传说里的夜明珠呵, 就要在瑶寨家门前挂。姑娘们,歌唱吧! 明日电线往山里一拉, 电灯下绣花亮堂堂呵, 再不怕小油灯下错把手扎! 嫂子们,高兴吧! 孩子们,蹦吧跳吧!  相似文献   

19.
在这里我要谈谈,史诗演唱家葛德胜.谈什么通常要有一个题目,我就以"史诗绝唱"为题目吧.有了题目,我就想到这么几句话……史诗,绝了!绝了!笔头早把口头替代.史诗歌手,绝了!绝了!已经传到最后一代.不!不!绝唱不绝!不是还有录相,还有录音带?形象呵,千古恒在,恒在.……回声呵,万载澎湃,澎湃……这几句话聊当小序,聊当题解."史诗绝唱"从绝字说——史诗绝了!"我们通常所谓史诗,是指一个民族在它的幼年阶段,即从野蛮进入文明阶段,用诗歌体裁所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的长篇创作.——有些古老的民族的史诗,是在早期奴隶社会阶段开始形成的."(杨宪益《奥德冬记·译本序》)赫哲史诗反映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社会生活.这个社会不再回来了,也就没有再产生史诗的土壤了.史诗歌手绝了!  相似文献   

20.
二十多年前,笔者就立志于壮史的探求。一九五八年写了《壮族源流试探》一文。文中曾说:懂壮语之人,读了《榜枻越人歌》,或能领略其大意的。当时因行事草草,未及深究。今年初,笔者进入广西民研所,即有西南之行的机缘。在滞留西双版纳期间,万万没有想到,笔者操着上林壮语,竟也能与当地的傣族同胞较为顺利地进行会话。为此,笔者旧思腾涌:广西上林壮族与云南西双版纳傣家,地隔千里之遥,相互间不往来或许已有了一、二千年的时间,今日两方骤然相会而能以各自所操的语言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