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从本期起,本刊将“如何把青海地方经济搞上去?”这个专栏更名为“青海经济问题研究”。 一年来,我们在这个专栏中着重讨论了如何发展青海地方经济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今后,我们将继续利用这个专栏,加强对青海经济问题的研究,使社会科学在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办好这个专栏,我们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尤其是州、县的同志,踊跃为本刊撰稿。来稿力求摆脱一般性工作意见的格局,尽量把具体工作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探讨。同时,要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敢于展开争论,以活跃学术空气。  相似文献   

2.
<正> 明代青海土官李文因屡立战功,官至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大同镇总兵官,曾被明英宗赐予勋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武官散阶特进荣禄大夫,武官勋级柱国,封爵高阳伯。他是后来青海“西伯府李土司”的始祖,对青海历史产生过一定影响。李文不仅在青海赫赫有名,明代在全国也是能数得上的人物。然而对于这一人物,我们过去研究得还很不够。熟悉青海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文祖籍青海、孰料他的籍贯却在陕西华阴,大家熟知李文的后裔是土族,却不了解李文原为汉族,后来才转化为土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李文有关的基本史实作些考察和探讨,请专家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宜用“阶段论”的答辩降大任《光明日报》1983年6月29日“史坛纵论”专栏发表了拙文《评价历史人物宜用“阶段论”》,颇有些影响,引起一阵讨论,该报当年先后发表了邓传淳、陈其泰、黄椿、舒泰、杨国宜五篇文章(分别见该报8月3日、8月17日...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青海科举人物时空分布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伟  李臣玲 《青海社会科学》2004,(6):104-108,116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青海科举人物以及官吏数量的统计分析 ,探讨了青海科举人物与官吏籍贯的时空分布特点 ,并讨论了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西北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文士,都曾为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我刊从本期开始,将开辟《西北历史人物研究》专栏,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对历史上这些著名人物进行研究,以期对西北地区及全国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借监,对学术繁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 编者的话: 为了贯彻社会科学研究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发动群众,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本刊从这一期起,将开辟专栏,讨论如何发展青海地方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年鉴要不要设“人物”专栏,现在认识不尽一致,实际操作中各有不同。已经出版的各级各类年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不设“人物”类目专栏;第二种情况是,人物虽然入鉴,但未升格为大类,仅为分目或条目;第三种情况,大部分综合年鉴都设立了“人物”类目。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年份设了“人物”类  相似文献   

8.
角厮罗家族世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厮罗是一位有贡献的青海历史人物。关于角厮罗的家族世系,本文根据汉文史料,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辨,指出了某些史籍记载的谬误,表述了自己对角厮罗家族世系的看法,可供参改。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一个政治整合问题,清朝的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和认同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如外蒙古和西藏提出独立的要求,作为西部边疆地区的青海是一个汉回蒙藏各族的交汇区,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非常复杂。在这个边疆与中央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过程中,青海在回族地方军阀马麒父子的治理下,顺利建省,有效地加强了青海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相比于西藏、内外蒙古和新疆,青海的政治整合要顺利得多。为了理解民国时期青海的政治地位和行政转型,马麒是个关键的历史人物。文章回溯了青海马家军阀的发迹史,并对马麒生平和政治谋略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联袂撰写的《青海通史》一书 ,已于 1999年 9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从而填补了青海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通观全书 ,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一、立意高新 ,主线清晰。全书分古代、近代两卷 ,共 18章 6 8万字。主要以下述观点立论 :(1)青海是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 ,青海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青海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2 )历史上青海地方与中央有着延续不断的交往和政治联系 ;(3)青海历史是包括整个青海地区的历史。主要突出了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问题的提出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多认为邈川城在乐都,宗哥城在平安。《甘肃通志》:“隋西平乃汉破羌地,晋,宋时为乐都,唐为鄯州,宋为邈川城,置乐州,在今县西。”《青海历史概况》:“青海东部宗哥城(今平安镇一带)的僧人李立遵(又名郢成蔺逋叱)和邈川(今乐都)人温浦哥,是当时这一带的实力人物,‘帐族甚盛,胜兵六七万。”《青海历史纪要》:“公元十一世纪初,青海省东部的宗哥城(今青海省平安县)僧入李立遵和邈川(今青海省乐都县)首领温浦哥,都是青海东部藏族地区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青海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青海汉语方言同青海发展的历史,同创造和使用这种方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考察。历史上青海跟内地特别是中原的交往,历史上的移民,历史上的征战和行政管辖,大山、大川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等都对方言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语言的共同性更可以为我们研究青海汉语方言的  相似文献   

13.
该书填补了青海文化史研究的空白。主要内容为:对青海历史文化做出了系统分类;论述了青海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出了用"江河源文化"命名青海地域文化的学术观点;较全面地梳理和研究了青海历史文化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及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出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海有约3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和3000年的文明史,具有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青海历史的发展,既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同时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青海历史文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品质独特、多元互补"几句话。深入研究青海历史文化的特点,对知古见今、深入认识省情、开发青海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崔永红等人编撰的《青海通史》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备的一部青海地方性通史著作。全书 70万字 ,上起青海远古文化 ,下迄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的结束及青海解放 ,内容宏富 ,体例严整。尽管书中存有瑕疵 ,但仍不失为是一部史学良著。第一 ,该书系统整理了以往青海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可谓厚积薄发 ,但其间也有纰漏。对青海的历史记载堪称渊源有自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青海史迹的记载 ,但青海地处偏僻 ,历史上社会发展进程滞后 ,故记载相对简陋。明清以降 ,随着几部青海地方史志的相继问世 ,对青海历史的记载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二期《学术研究》的“关于学术研究方法論問题的討論”专栏,发表了刘节先生的以《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为題的討論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刘先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而所有的問题又都是围繞着阶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孔子及其思想这个中心問題的。刘先生文中还特別声明:这些“虽然是个別問題,也可“以偏概全”,‘一隅三反’”。从这个声明看来,刘先生在这篇討論文章中,显然是試图以孔子及其思想的討論来“概”和“反”及整个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人物的究方法論問題,即:阶級分析方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人物的問題。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生活和聚居的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在政治、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古代先民们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和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从而构成了青海历史丰富多彩的画卷.青海历史与祖国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与祖国历史发展具有共性的一面外,因地域的、民族的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青海历史的发展又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探讨青海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总结和继承历史经验和历史传统,是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需要,是深入认识省情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联袂撰写的<青海通史>一书,已于1999年9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填补了青海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通观全书,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读《角厮罗家族世系考述》(以下称《考述》,载一九八二年《青海社会科学》第一期)一文后,感到汤开建同志对青海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物角厮罗家族世系,根据汉文史料,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述,指出了某些史籍记载的错误,表达了自己对角厮罗家族世系的看法,这一切都是作者努力研究的结果,十分可贵。 但是,我结合平时校点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认为有些问题,《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清代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一,佑宁寺名僧二世土观阿旺却吉嘉措是青海藏传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为清王朝加强对青海藏区及西藏的统治曾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对其生平事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