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五四"的女性书写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具有人之主体精神的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但由于"五四"社会改革运动的本质和趋向,女作家们的写作文本存在着明显的女性意识缺失一是传统男权意识的潜意识流露;二是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放弃.内在匮乏与历史沉默使她们仍然禁锢在千年男权构筑的"幽灵塔"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自己性别的书写.  相似文献   

2.
论话本小说中的"女助男"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宋元以来男性渴求女性佐助的角色扮演世态 ,话本小说的作者纷纷把“女助男”母题作为创作的重心。该母题大体涉及到资助、智助、情助三个内容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显示出男权背景下的女性主体意识。它是依照宋元以后市井社会舞台上出现的男权弱化与女性“丈夫化”现象而进行的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及其笔下小说主人公一方面大胆自我坦白,近乎色情的心理揭示,顺应时代要求,冲击了封建禁欲主义,张扬了个性;另一方面,封建禁欲主义也造就了男权文化的中心地位,在郁达夫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有男权文化的残留.受其压抑的不自觉的反叛与以日本为中介的西方文化影响,"人之子"的觉醒,使得郁达夫及其笔下主人公陷入二元悖离.  相似文献   

4.
娜拉、简·爱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奋斗历程鼓舞了许多女性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由于两人的成长经历、婚恋感受不同,她们最终的人生走向呈现相反趋势:娜拉离家(出走),简·爱回家(结婚).不论何种走向,在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两性彼此和谐共融的阶段,在男性仍居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她们作出的任何抗争,都不会冲决男权之网.这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5.
徐国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50-51,72
《简·爱》中的男权主义在婚姻爱情观的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两个层面的表现是:从个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男性的自私、控制欲和冷酷无情以及女性精神的不独立上;从集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外貌的极端重视而对男性外貌的忽视以及婚姻中的价值观上。通过对里德太太的分析,发现里德太太的身上也体现着男权主义,她之所以对简.爱如此痛恨,是因为她嫉妒简比自己的孩子从丈夫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6.
论女性小说的"逃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天使"与"妖妇"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作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娜塔莎和艾伦这一组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期待、仇恨、恐惧和丑化,是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8.
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的分隔与孤立,对女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挑拨、禁止与诬蔑,"姐妹情谊"事实上难以发生、存在和持久.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文力图探究<另一种妇女生活>中"姐妹情谊"难以存续的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女性的心理特质和男权的打压常常使女性不由自主地陷入某种困境:或默默地忍受着成长的疼痛,或孤独地守望着空心岁月,或屈从男权的奴役任由鲜活的生命逐渐萎顿,或以死亡与疯狂的决绝姿态做无望的抗争.女性难以言说的困境与悲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天使”与“妖妇”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作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娜塔莎和艾伦这一组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期待、仇恨、恐惧和丑化,是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2.
《影梅庵忆语》等五篇“忆语体”散文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抒情文学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五位聪慧美丽、才华横溢而又韶华不永的知识女性形象 ,探讨女性的历史命运和人生处境。文中的几位女主人公 ,较之传统女性有了新的突破 ,她们追求男女关系的平等 ,力图得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却难以克服自身的局限 ,最终仍回归男性社会为女性设计的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4.
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在其代表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创作中,借助于玛莎颠覆男权社会规范的非贤妻良母形象的塑造和乔治对具有反抗意识的玛莎的压制、规训以及玛莎悲剧命运的安排等,表述出自己隐秘的男权倾向和对女权主义不满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伊甸园之东》中斯坦贝克塑造了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地母型、天使型及妖妇型,描述了其在男权社会中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认同。本文借助于"他者"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从男权社会对三类女性形象的定位及其认可度来剖析作家的女性观,并指出斯坦贝克虽是男权体系的维护者,但并非评论界所说的"厌女症"作家,其对女性还是持一种认可和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体悟、思考和关注。从早期商州文学中的传统农村女性的形象,到《废都》中的世俗化的欲女形象,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想型女性形象,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贾平凹努力追求抒写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但是贾平凹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致使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避免地打上男权思想的烙印。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思想的产物,是贾平凹审美理想的再现,而非女性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7.
性别诗学的兴起,给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批评视角.本文重新解读了杜甫<新婚别>中的"新娘子"形象,笔者认为在新娘子深明大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曲女性的悲歌,这主要是因为新娘子形象是在男权话语统治下塑造出的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识地遵循着男权文化的评判标准,不自觉地流露出压抑女性生命欲求、否定女性生命价值的错位判断。  相似文献   

19.
《浮现》讲述的是无名女主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寻找失踪父亲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传达了对加拿大民族身份、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关注。小说中的后殖民地、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是被排除在男权中心之外的"他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与女性研究在当今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作为社会结构中弱势群体的代表,在大众传媒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依然享受的是不平等的权力,这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媒介行业中从事的大部分都是边缘工作,大众传媒依然将女性形象刻板化。大众传媒语篇所透露出的女性仍然处在一个男权社会。依然受着男权主义者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