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藏佛教特重密宗,西藏佛教徒向来把密宗视为佛教的“精髓”,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宗教法渊源于印度,兴盛发展于西藏。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密宗的发达是西藏佛教的重要特点之-。。藏语称密宗为“桑俄”,意为“秘密真言”。西  相似文献   

2.
西藏佛教自公元8世纪含有密宗成分的佛教大乘派从印度传入后,逐渐溶合了许多当地原始苯教的内容而具雏型,在“后弘期”又经过同异域佛教密切交流,系统确立具有本地特点的教义并广为弘扬而形成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使西藏佛教密宗成分很重,在它的各派系中有的专习密法,有的则坚持“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高于显”的原则,故西藏佛教曾被人称为“藏密”。在拉萨曾设有专习密法的“上密院”、  相似文献   

3.
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大乘佛教中又分显宗和密宗。由印度传人西藏并广为传播的是大乘佛教,其中密宗较为兴盛,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藏语称密宗作“桑俄”,意为“秘密真言”。密宗的发达是藏传佛教重要特点之一。十三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藏传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习的完整形态。藏传佛教密宗有自己的传承,在所重经典、修习次第、仪轨、制度等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海棠山摩崖造像与阜新地区清代密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以其造像众多而称“像教”,由汉代初传至晋,造像尚具有浓郁的犍陀罗的风格。南北朝出现具有汉族士大夫瘦骨清相、褒衣博带特点的造像,及至唐代,造像的结构更趋于合理生动,佛、菩萨神态庄严、形象饱满、特征中原化,体现大唐活泼自信的审美情怀,故唐代佛教造像有“菩萨如宫娃”之喻。同时由于密教的流行,神奇而狰狞的密教造像也开始出现。元明清三朝是密教盛行时期,由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传授的“梵式”造像自元代流传下来,并由西藏传入内地,不同程度地与中原传承的唐代造像风格相融合,进而形成内地略异于西藏的密教造像风格。清代,密教的弘传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内地的密宗造像是以当时著名的佛教圣地如承德、北京、五台山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密宗造像则一直鲜为人知,该文介绍的正是有“黄教东部中心”之称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密宗摩崖造像。  相似文献   

5.
佛教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之分。小乘只有显宗,没有密宗;大乘则包括显宗和密宗两大部分。佛教密宗渊于古印度,传入西藏后有所发展,自成系统,称为藏密或西密;传入内地的以显宗为主,密宗仅昙花一现,故信奉和研习密宗者极少,藏密艺术则  相似文献   

6.
西藏密法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预言:藏学是21世纪的显学 藏学的精髓就是藏密。 藏密,藏语谓之“桑阿”,意即“秘密真言”、西藏今天的密宗,发展了苯教和印度佛教的密宗,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体系、侧重经典、修习仪轨、本尊伸祗等。如宁玛派,以大圆满法为该派的代表法门;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要求修行者发掘自身的佛性,现世修行,现世证果,对普通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舍弃了佛教一贯给人超脱遗世的表象,是佛教文化中最为神秘和独特的一朵奇葩。欢喜佛作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重要本尊之一,以“以欲制欲”为修道之法,以“男女双身大乐”为修法成道之手段,以相抱相交“悲智和合”作为表征,揭示了佛教以“和合”为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前言研究和保护西藏塑像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作品的制作并非完全出于美学的目的,作品在严肃的西藏宗教活动中发挥着各种功能。对于密宗塑像来说,多种功能甚至是共同的。密宗塑像是用来传授秘密教义的,密咒本续文献中有载。就是这些塑像向学者和保护者们提出了最复杂的问题和伦理的窘境。在西方现存的收藏品中,这些塑像难以被忽视。不管怎样,有一些明确的步骤使保护专家可以从事对西藏佛教塑像的研究,并且保证伦理的选择被充分地考虑了。西藏宗教活动中偶像塑像的作用1.佛教塑像佛教涉及怜悯的发展和对无的认识及…  相似文献   

9.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20,11(2):77-83, 138
宗喀巴指出,佛陀所创正法,唯在于“教”“证”两种,“教”是指佛教教理,“证”为修道中的证悟。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具有鲜明的“教”与“证”相结合的特色。此著在“教”方面体现为本体论、佛性论、人生论、道德论、方法论等哲学思想,贯穿于《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哲学主线是中观应成派一切诸法缘起性空论。通过灌顶、诵咒、观想及借助坛城、法器等修各种瑜伽,以亲证或体现这些哲学思想。诸如此类的哲学思想是《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论述的各种修行实践的深刻内涵,而各种修行实践是其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阿底峡是西藏佛教后弘期的一个关键人物,其著作《菩提道炬论》也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学术界,对阿底峡及其著作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菩提道炬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该论中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阿底峡在何部派出家、甚深见与广大行的结合是否始自阿底峡、阿底峡对密宗的态度、阿底峡的修持宗趣等,并简要说明了《菩提道炬论》对西藏佛教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曼荼罗”符号在佛教(尤其是密宗)和印度教中都有“现象”上的同品运用,但符号所具有的所指意义,以及符号组合和内核的能指寓意并不相同.从佛教和印度教的发展历史和教义来看,曼荼罗符号有着交叉点,也存在各自的独立空间,主要体现在象征寓意、宗教思辨及灵修实践、寺院建筑布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佛教分大乘、小乘两大体系;大乘佛教中又分显宗和密宗。密宗又称密教(Esotaeric Buddhism)、真言乘(MaNtra-yāNa)、持明乘(Vidyā-dhara-yāna)、密乘(Esoteric-yāna)、果乘(Phala-yāNa)、金刚乘(Vdjra-yāNa)、续部等。国外学者或称之为“咀特罗佛教(TaNtra Buddhism)。密宗据称受自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导师)灌顶、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其教义遂鲜为人知,复以其迥异显宗的佛像,秘不示人的修行方法,及“即身成佛”的教旨,遂使人有神秘莫  相似文献   

13.
西藏西部佛教石窟中的曼荼罗与东方曼荼罗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藏西部的东嘎、皮央等地调查发现了一批佛教石窟,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西藏高原佛教艺术的宝库,也填补了我国石窟寺艺术在空间分布上的空白,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重视与关注。 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的密教美术题材,其中尤其是以东嘎洞窟所绘的大幅密宗曼荼罗图最为精美、最为丰富多彩。作为一种特殊的密教图案,曼荼罗在东方佛教美术世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南亚印度、尼泊尔等国以及东亚的中国、日本等国历史上都曾经一度甚为流行。但现存于世的曼荼罗图案,却仅在藏密系统的中国西藏、尼泊尔、拉达克,以及称之为“东密”的日本密教中得以保存流传至今。本文拟通过对于西藏西部石窟壁画中的曼荼罗遗存与这些地区密教曼荼罗图像的比较研究,揭示东方曼荼罗世界在表现形式与精神象征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探讨其文化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十三年八月廿五号夏历甲子七月廿五日一九二四年八月廿五号 佛乘 西藏佛教源流考(恳觉) 佛涅槃后,教分显密二派,显教遍行亚洲,密宗独盛于西藏.渐被于蒙古、青海、西伯利亚各属.西藏古时宗教名曰"颇母",或云"播母".成立时期,及教宗轨则,均不可考.周赧王之二年,中印度乌第雅纳汗者,释迦族也.为邻国败,东走雪山雅尔隆塘,号雅尔隆氏,始建佛寺于卡伊兰山麓,是为佛教输入之始.  相似文献   

15.
徐小霞  赵毅衡 《民族学刊》2018,9(1):62-67, 122-125
曼荼罗是佛教密宗极为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文化符号。通过对密宗的曼荼罗符号“去自然化”,并从话语分析角度入手,对“曼荼罗”概念进行谱系学考察,分析发现冠以“曼荼罗”事物的命名实际是一种话语实践,一个纠缠着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修辞、知识实践和其他话语形式等的关系网络。论文详细梳理了古印度各种话语实践的“曼荼罗”涵义及指涉物的演变,发现曼荼罗最终被密宗置于整个教义和仪式的中心的成因,与密宗关于真如实相的符号话语和符号策略直接相关。密宗《大日经》《金刚顶经》及其以空海为代表所作的释论注疏等知识话语,在曼荼罗、绝对界(真如实相)、现象界间构成了符号理据关系,三者因类同性成为全像似符号链并彼此等同,曼荼罗就此被建构为真如实相法界。这一建构过程也将现实世界以曼荼罗化和结构化。在此意义上,曼荼罗是密宗盛行地区的地理空间句法。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觉囊派是12世纪末在西藏日喀则境内兴起,并具有独特的佛教哲学见识的宗派之一.该教派在近6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辉煌亦有惨重衰败的经历.对该教派的历史兴衰过程,独特的哲学见识和密宗修炼要点,以及现实状况等问题做比较客观详细全面的论述,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该教派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流派.它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流传千余年之久,对国内特别是对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国际影响.西藏佛教又称喇嘛教,或称藏传佛教.本文试就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分四个阶段即:佛教传入西藏地方、佛经的翻译阶段;佛教再度宏传藏地、不同教派的出现和西藏地方化的佛教——西藏佛教形成阶段;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黄教掌政阶段;解放后实行民主改革后及现阶段的西藏佛教,述说于后,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支派,它主要在我国的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传播,国外也有流传。应该指出,喇嘛教不是一个科学的名称,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称法。它的正名应是“西藏佛教”——以藏族为发祥地,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或“藏  相似文献   

19.
一、宁玛派在西藏宗教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教派,是大乘佛教西藏化的成功尝试.宁玛产生于西藏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藏各地陆续进入封建社会,吐蕃时代曾经昌盛的佛教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秘密流传又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公开进入西藏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与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西藏各地的文化特点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似宁玛、噶举、噶当、萨迦等为代表的佛教宗派,创立了藏传佛教,从而把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时间上说,宁玛派是第一个具有西藏地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要求修行者发掘自身的佛性,现世修行,现世证果,对普通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舍弃了佛教一贯给人超脱遗世的表象,是佛教文化中最为神秘和独特的一朵奇葩。欢喜佛作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重要本尊之一,以"以欲制欲"为修道之法,以"男女双身大乐"为修法成道之手段,以相抱相交"悲智和合"作为表征,揭示了佛教以"和合"为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