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克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1)
本文评述了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各种不同意见,提出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两种情况,(一)利用职权的便利,(二)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并分析了后一种情况构成受贿罪必须具备的条件。对贿赂的内容,评析了财物说。金钱估价说。非财产利益说,提出了在我国如何理解贿赂内容的四点意见,其中特别就性贿赂作了专门分析,说明了不赞成性行为作为贿赂的理由。在受贿罪的基本方式——索取和收受上,就索取是否包括勒索,阐明了同意肯定说的观点,并论述了如何划分受贿罪的勒索与敲诈勒索罪的勒索的界限。最后论证了“为他人谋取利益”当属于受贿罪的主观要件,并认为索贿也应具备这一要件,建议修改刑法时对此作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2.
商业受贿罪是发生在商业活动领域中,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认定商业受贿罪的成立,必须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商业贿赂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4.
马冬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73-76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 ,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有三种类型 :标准型受贿罪 ;准受贿罪 ;斡旋受贿罪。三种受贿罪都有不同的客观要件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分歧之处需要完善 ,使国家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中保持廉洁、自律 相似文献
5.
杨莉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75-78
针对司法实践中理解、适用串通投标罪存在的歧义,探析该罪的客观要件内容,认为该罪的成立应以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招投标活动为前提,并对该罪的具体行为方式、罪与非罪的标准以及实践认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票据诈骗罪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争议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6):1-5
票据诈骗罪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争议问题应通过合理解释法条完成,并且主要通过法条的扩张解释弥补法条疏漏。法条的扩张解释具体表现为:作废的票据应包括已过期的票据;本罪中的财物应作广义理解,以包括财产性利益;银行可成为本罪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侵占罪是97刑法中新增设的一种侵犯财产犯罪,对这一新罪名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也缺少相关的司法解释,因而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拟就该罪的客观要件,即行为人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等相关情况作浅显分析,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徐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2-71,77
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之"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主观"等构成要件要素立法运行效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受贿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规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扩大中国刑法受贿罪罪刑法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有必要对受贿罪罪刑规范进行五个方面的立法完善:一是简化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二是明确职务行为的内涵,三是删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四是扩大受贿罪行为对象的范围,五是明确受贿罪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以整体提高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庭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金融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是否与存款的客户沟通并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当行为人作为个人实施非法吸储、拆借、放贷行为 ,即使不与客户沟通 ,仍是本罪而不应另定挪用公款罪。本罪既是利用金融机构的犯罪 ,也是由金融机构实施的犯罪 ,因此 ,不以金融机构名义从事非法吸储、借贷等金融活动的不能以本罪论处。在与客户沟通情况下造成的“重大损失” ,不包括客户利益损失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构成滥用职权罪的行为同时具有刑法上和行政法上之双重意义.刑法意义上之"超越职权"与"行政越权"并非完全同一;"违反规定处理公务"包括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与羁束权的滥用;"行政不作为"犯罪定性的关键,在于认定行为人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滥用职权罪的立法需完善,核心在于罪名分解,并注意保持刑法与行政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吕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124-125
比较国内外刑法对于洗钱行为方式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第一,洗钱行为表述的侧重点和表述特点不同.第二,对行为对象表现形式的规定不同.第三,与洗钱犯罪相关的其他犯罪的规定不同. 相似文献
12.
邱帅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9-64
行政犯罪的客观要件要素包括行为、对象、结果、时空以及方法等,数额与因果关系不属于客观要件要素。仅有行为属于必要要素,其中持有属于行政犯罪中所特有的行为,它在行为形态上属于作为。选择要素中,结果要素具有鲜明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准确适用假冒专利罪的法律规定,有赖于正确理解假冒专利罪的客观要件。界定假冒专利罪的客体时,不应忽视该罪对消费者合法权利的保护。假冒专利罪只有一种客观表现形式,即他人有效的专利进行假冒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实施其专利的行为以及以非专利产品或者方法冒充专利产品或者方法的行为,应排除在犯罪之外。 相似文献
14.
洗钱罪构成要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翔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3):106-111
我国新刑法规定的洗钱罪,作为对某些特定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进行掩饰、隐瞒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追究犯罪行为的正常管理活动;本罪的主体是上游犯罪分子及上游犯罪共犯以外的人,属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客观方面,洗钱就是对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不法性质和来源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其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在主观方面,本罪属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5.
陈琳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19-123
在受贿罪客体各种学说中,廉洁性说是恰当的。廉洁性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而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以此分析"为他人谋取利益",肯定论诸说都存在与受贿罪本质的矛盾之处,而将"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取消,会使问题迎刃而解,会与受贿罪本质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6.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构成要件疑难问题的法律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化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2-23,51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加的罪名,关于本罪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本罪的构成要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邱帅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4):13-17
行政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基于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规并严重危害派生生活秩序而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及其他客观事实特征。严重危害派生生活秩序是判断行为是否属于行政犯罪行为的关键。在行政犯罪客观要件诸要素中,结果要素占有重要地位。行政犯罪行为的结果及其认定均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英美法系教唆犯罪主、客观要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雄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43-47
英美法系认为教唆犯罪的本质是试图引诱他人实施犯罪。与大陆法系和中国刑法中的教唆犯不同,英美法系中的教唆犯罪并不是共同犯罪研究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不完整犯罪研究范畴内的问题,因此英美法系中的教唆犯罪的主、客观要件有很多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智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40-42
受贿罪是一种贿赂犯罪,当前发案率高,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加大打击力度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我国现行受贿罪在刑事立法上存在严重缺陷,给惩治受贿犯罪带来诸多不便。作者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受贿罪客观方面的立法缺陷作了翔实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履行公务期间"是叛逃罪的时间限定要件,也是《刑法》第109条第1款与第2款两种叛逃行为的重要区别界限。作为叛逃罪的必要构成要件,"擅离岗位"不仅限于"未经允许或未得到批准",即使"经允许或得到批准"而"离岗",如果超限仍可构成"擅离岗位"。在理解"叛逃"行为含义时,应当将"投靠境外的组织或机构"排除在其基本内容或者构成要素之外。在《刑法修正案(八)》对叛逃罪修改之后,不必要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而单纯具有"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即可构成叛逃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