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美散记     
1997年我曾到女儿上学的康乃尔大学所在地——美国纽约州因斯卡市,居住了将近一年,将一些见闻和感想随手记下,献给读者朋友。 走马纽约,踏上国际领土 来到美国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我们对纽约的第一印象便是进了楼海。但见高楼大厦林立,楼高都在四五十层以上,真是遮天蔽日。其次是车多,川流不息,目  相似文献   

2.
山竹 《社区》2008,(30):61-61
单位派我到美国纽约学习一段时间,我住的地方面对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坟场。像不少西方国家那样,纽约大型的坟场都在郊外,唯独小型坟场却在闹市中。作为纽约的第一个教堂,它位于闻名世上的百老汇大道,直指赫赫有名的华尔街,教堂外两侧都有墓地。千万别说有墓地对着的街就不吉利,华尔街可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宣誓就职之处,也是美国金融界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正暑假里,我去美国看望留学的女儿。在美国的半月里,我亲身感受到美国人的勤奋好学,尤其是美国人喜爱读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纽约去加州的时候,我看见不少候机的人都捧着书在看。我心里想:"今天看书的人都碰到一起了。"从加州回来的时候又看见了这番情景,我还有些不以为然。后来去西雅图,再次见到候机时很多人在看书的场景,我有些惊讶了。  相似文献   

4.
谢芳 《社区》2001,(Z1)
我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过三年,其间只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国社区文化。在美国社区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不论我曾经居住过的纽约市上西区(Upper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七社区),还是我搬家以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Murry Hill,隶属曼哈顿第六社区),社区的居民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 学校从小培养孩子“回馈社区”的理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我去美国纽约旅游,吃了几天西餐后胃实在受不了,导游王先生便提出带我去吃火锅。"冷天吃火锅当然是很爽的事情,可在美国也能吃到火锅吗?"我好奇地问道。"火锅对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肥羊’、‘卢记’早就在美国开了店。现在纽约的火锅店多得很,你可以吃到美式火锅。"王先生笑着说。王先生开车带着我在繁华的纽约大街上七拐八绕,终于在一家气派的  相似文献   

6.
于丹 《可乐》2008,(5):43-43
1845年,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俩,来到纽约谋生。兄弟俩商量如何才能够活下去。哥哥有一技之长,做的泡菜非常好。弟弟年纪小,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想去加利福尼亚,可以种菜,继续做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相似文献   

7.
谢芳 《社区》2001,(3):64-67
我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居住过三年,其间只搬过一次家,使我有机会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国社区文化。在美国社区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居民热心为社区服务的精神。不论我曾经居住过的纽约市上西区(Upper West Side,隶属曼哈顿第七社区),还是我搬家以后居住的茉莉小丘社区(Murry Hill,隶属曼哈顿第六社区),社区的居民都尽自己的能力为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家,我有不少去国外演出的机会。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有很多国内不可能遇上的事儿,其中,有的也许会令你忍俊不禁,但更多会激起你的深思。这里,有三则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的小故事,读後,你也许有不少感触。纽约是天堂还是地狱,无法说清洞。黄宏的几次经历,还有他对美国的“八”字祝福,也许能告诉你点什么小说《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人间的天堂;如果你很一个人,就让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人间的地狱。这段话不仅仅适用於纽约,其实,在美国都适用。美国的先进与…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素有民族"熔炉"的美称,意为能够敞开胸怀,接纳和包容来自世界各地、各个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这一特点在纽约这个美国大都市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常言道,没到过纽约,就没到过美国。你到了纽约会惊奇地发现,这里处处充斥着"洋人"和"洋货"。与其说纽约是美国的象征,不如说纽约是世界的缩影。在纽约,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各种肤色和装束、操着各种不同语言的"洋人"。据统计,纽约市区有一千多万人口居住,但其中土生土长、纯粹美国血统的人只占40%;大约每三个纽约人当中,就有一个是从国外移居而来的"洋人"。"洋人"的涌入,必然带来"洋货"的繁荣。漫步在纽约的市场,你无须刻意寻找便  相似文献   

10.
刘平 《百姓生活》2012,(9):66-68
正今年6月,我与几位同事一起去纽约参加了一个国际书展。其间,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城市作了短暂逗留。虽说行色匆匆,所见所闻,却也有诸多感慨。谈天说地游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0天当中,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碧草连天。天和地的层次是那样的分明,背景是那样的干净,江河湖泊水量充沛、水体澄澈,丝毫看不到泥沙的淤积,松鼠、小鸟等可爱的小动物都毫无顾忌地在草地上随意嬉戏。尤其是从华盛顿到纽约的高速公路上,400多公里的路两旁,全是连绵不断、密密匝匝的树林,织就出两道绿色屏风,被誉为美国东海岸的"黄金腰带"。车上大家纷纷议论,美国是个高排  相似文献   

11.
二伯上个世纪去了美国,几年后他在纽约第六大道买了一套洋房,由于房子毗邻地铁线,最近几年升值挺快的。我今年去美国学习新技术,常在二伯家小住几日。我很钦佩二伯当初置业的眼光,要知道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很多二手房都缩水了。谁知面对不断升值的这套房子二伯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他无奈地说:"我  相似文献   

12.
正我去纽约看望朋友戴维,下飞机时,以为他会开车来接我。没想到,他带着我一起挤地铁回家。我问戴维:“为什么不开车来?”戴维说:“在纽约,除了周末远距离的郊游,平时开私家车的人并不多。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还是乘坐公交车和地铁。”我不禁奇怪,美国是生活在车轮上的国家,几乎人人有车,更何况是在高收入的纽约,为何那么多的人不开车?“纽约有发达的公交、地铁和轻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纽约生活多年,加之从事物业管理,所以对美国城市社区生活中,居民如何看待物业服务有些体会。通过浏览国内的报纸(在纽约可以订到),得知物业纠纷成了国内新建社区中的主要矛盾,所以想谈谈纽约人如何处理物业费的问题。对于交物业管理费,我觉得美国人有三个概念很清楚:一是  相似文献   

14.
一年夏天,我到纽约出差。一个周末,美国同事科斯蒂带着我和她11岁的儿子丹尼尔,去纽约郊外的佐治湖度假。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40分钟后,我们上了一条乡间公路。确切地说那是一个大坝,有两米多高,路边围着约一米高的绿  相似文献   

15.
杨叙 《社区》2005,(10):31-31
今年,又一轮争办奥运会的热潮在一些世界知名都市中掀起。此番争办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包括巴黎、莫斯科、马德里、伦敦和纽约,而我正好在这个时候来到纽约。纽约市民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具有鲜明的纳税人意识,对于城市和社区里发生的大小事务,他们都会投上自己的一票,责无旁贷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申奥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就数旷日持久的西区体育场之争了。关于究竟能否在曼哈顿西区建设一座体育场以备举办奥运之用,纽约人分成了两大派力量,针尖对麦芒,迄今分不出个高低。我刚到纽约,就被媒体上连篇累牍的辩论吵得晕头转向。支持的…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我第一次到中国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代表团任职。此前,我虽然曾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工作过六年,对国外情况有所了解,但对美国和联合国却知之不多。由于当时北京到纽约没有直达航线,我们乘中国民航飞机取道巴黎,然后转乘美国航班飞往纽约。  相似文献   

17.
印象美国     
去年7月我在美国探亲旅游,先抵达的地方是美国东南沿海的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而后又去了大都市纽约,领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从不同角度感受了美国。美国人在着装上比较朴素随意,大部分男士穿着T恤衫和短  相似文献   

18.
纽约的微笑     
陈敏 《21世纪》2010,(3):24-25
初识纽约我是带着一脑袋关于纽约的道听途说来美国的。传闻自然是毁誉参半。飞机在天空做了最后的盘旋,开始下降。外面天已经黑透,透过弦窗向下看,只见灯火璀璨流金溢彩。  相似文献   

19.
星志 《百姓生活》2013,(1):65-67
2012年中秋、国庆两节,我利用公休和年假随旅行团去美国旅游了14天,自西向东游览了美国的夏威夷、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华盛顿、费城、纽约等城市,虽然时间短暂,但所见所闻令我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以古稀之年,第一次在美国过春节。在美国,华裔是少数民族,春节也就成为少数民族的节日,其"年味"断然不能同国内相提并论。农历腊月三十傍晚,作为纽约地标的帝国大厦就亮起红色和金色的彩光,迎接亚裔春节的来临。据说,帝国大厦顶楼(第八十层)每年都在农历春节披上金红色灯光,表示与亚裔居民一同庆祝这个节日,此举成为纽约市的传统,春节成为纽约市的法定节日。亮灯仪式在除夕举行,应邀出席亮灯仪式暨庆祝活动的各界人士,携手拉下电闸,于是帝国大厦顶层1327枚灯泡即刻亮起照耀夜空,持续三个夜晚,向全市恭贺新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