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艳 《学术探索》2012,(2):154-159
本文借助语料库手段比较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英国大学本科生写作中it分裂句、wh分裂句和倒装wh分裂句的使用情况,梳理了相对于本族语者而言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分裂句使用的总体特点,同时分析其可能成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与本族语者在分裂句使用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且除简单的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的差异之外,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分裂句的使用还同时具有趋易性、狭隘性与规避性三重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的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口笔语中词性比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中的词性比例与本族语者相比整体分布趋势一致,但有些词性的比例与本族语者差异较大,且口语、笔语语体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运用功能语言学关于语法衔接理论框架,分别对30篇国内外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法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运用语法衔接手段中的异同。结果表明由于中西方文化及语体模式的不同,两者在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中国学者使用语法衔接手段的总频率高于本族语者,连接词出现口语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两个层面三个角度对英语同义词gain,obtain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中的搭配行为进行对比发现: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同义词的搭配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中没有体现出这些差异,在类联接、搭配词及语义韵方面均与本族语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接词作为语篇衔接的一种手段,在英语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少用、误用连接词的现象却很严重。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本族语语料库(FLOB)中的连接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各自连接词的使用特点及其原因,从而为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的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口语中使用yet时的差异,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语料库的使用对口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本族语笔语语料库LOCNESS为参照,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料,考察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使用的发展特征以及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非词汇化动词搭配与本族语者趋于接近,但中国EFL学习者中仍存在典型搭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中without的使用情况,目的在于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特征。结果发现:without的搭配偏于单一,约30%的搭配只有一个名词,语法错误占一定比例主要表现为缺少-ing标记;语义不清,把without简单用作"不,没有"。在无法准确表达意思时,借助于母语词汇的逐词翻译。主要原因是受母语迁移影响,二语学习者过度依赖常用词语和高频率搭配模式。母语为其它语言的英语学习者以及本族语者的without的使用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情态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有助于说话者对疑问、肯定和模糊语义的表达,不少语言专家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情态手段的使用上远不及本族语者,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对情态手段的使用只能靠自己习得,而不可学得,基于这一信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一语言环节,出于对这一观念的怀疑,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情态手段运用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对应的教学办法和对策,提升学生口语和书面语中情态手段使用的准确性和适恰性。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21,(1):114-120
了解英语母语使用者在写作论文摘要部分所遵守的语言习惯,有助于本族语非英语者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与该领域内母语使用者的习惯保持一致。通过Coh-Metrix在线工具测量其摘要部分的文本特征,从词汇难度、句法复杂度和语篇连贯性三个层面量化比较,中国理工科类学者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英文摘要和美国学者主要差异因素为单词类符/形符比、动词衔接度、动名词发生率、因果类动词重叠率和实意词重叠率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语习得为例,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测试调查,根据被试者对若干句子的直觉和语法判断,探求本族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分别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发展的语言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等问题。结论认为,本族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存在根本性差异,普遍语法作用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CT)研究方法,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恭维应答语中是否存在语用迁移,并探讨英语水平对这种迁移造成的影响。48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43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以及22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参加了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选择恭维应答策略时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人在受到别人恭维时更加倾向于直接说"谢谢",而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尽管也有接受恭维的趋势,但是也体现了诸多汉语的语用特征。大一学生在回应赞美时,更容易将汉语恭维应答语中的一些范式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与大一学生相比,大三学生更倾向于直接接受恭维。笼统地说,大一和大三学生的人均语用迁移总量没有显著差异。其区别在于,大一学生恭维应答语中体现了更多语用语言迁移,而大三学生采用了更多社交语用迁移。  相似文献   

13.
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和情态序列的选择倾向是评价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比较国内基于语料库的多项研究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总体高于本族语者,且少数几个情态动词can、will、should和must显著超用,过多使用义务情态序列,过少使用认识情态序列。这类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误用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伦理性、意向性和保守性三方面的影响,有必要在教学中干预和引导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注重思维转换,不仅具备语法准确性,也要达成语用适切性。  相似文献   

14.
对本族者口笔语语料库(BNC)和中国大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C)中出现的迂回使役构式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对比了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迂回使役构式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得知中国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高频使役动词引导迂回构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英汉语言文化在使役表达上的差异;二、英汉文化不同造成对“使役”的理解差异。而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是影响二语习得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英语思维方式入手,阐述了英语的表达习惯,旨在引导学生克服本族语的干扰而逐步养成英语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学生在英语叙述性口语和笔语中以连接词为主的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找出口语和笔语的衔接特征及其对语篇连贯性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英语口语及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的否定表达 ,方法不一 ,其趣各异 ,翻译时 ,常常不得不变换原文的表达形式 ,或改肯定为否定 ,或改否定为肯定 ,以合乎译文的语言表达习惯 ,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近几年来 ,不少文章以此为专题进行探讨 ,不断丰富了这类句子的译法。本文仅就个人管风 ,从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的角度 ,对英语、汉语否定表达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 ,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两民族对于否定表达 ,各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 ,前者注重婉转含蓄 ,而后者较倾向于直截了当。主要表现在 :(一 )否定问句的回…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经常以含蓄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对方传递信息,其真正用意,往往都隐藏于其语言背后的文化规则之中。同时含蓄表达的内涵与余味也体现于语言的话外音处。本论文以凹型文化为视点,对日语中的含蓄表达及其在教学中的导入进行了分析。同时,无论是日本古典文献及物语,还是现代日语中,都可以领略到含蓄表达的妙处。在日语教学中适宜地解析其含蓄表达及其蕴藏的凹型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语言表达,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9.
英语表达时的强调手段非常丰富。在词汇层面上,能够用于强调的主要有形容词、副词、动词、代词、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和其他惯用法,以及以词汇为资源的修辞手段,如隐喻、明喻、夸张、拟声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强调可大体分为直白性的和隐含性的两大类。前者指用具有强调功能的词汇或惯用法进行的直接强调,后者则主要指以修辞手段起作用的间接强调。  相似文献   

20.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践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交际的学习环境,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