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依据安徽省的农户调查资料,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农户模型,模拟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随着补贴标准、农产品价格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的提高而明显增强;随着要素投入成本增加而明显下降,并且要素投入成本增加对粮食产量和家庭收入的负面影响超过粮食补贴政策的正面效应。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粮食补贴标准,改变粮食补贴政策操作模式,逐步建立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西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农村土地流转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村干部身份和村人均耕地面积显著提高土地流转概率,家庭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率则表现出倒"U"形曲线,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显著降低了土地流转率。土地流转直接提高生产技术效率。土地流转与化肥和机械服务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产生交叉效应,间接提高生产技术效率。因此,提高农户人力和社会资本、扩大就业渠道,会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进而促进生产技术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西省564户种植业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家庭农场异质性基础上,采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模型探究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净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土地流转视角下非农职业经历影响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高龄农场主非农职业经历对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非农职业经历通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提高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且土地流转规模的中介效应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完善具备非农职业经历群体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度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及土地流转期限长期化,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家庭农场制基础上的市场调节;日本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官方与民间的中介机构共同促进;欧洲主要国家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发达国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尊重并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土地权利,健全农村土地保护制度和农业用地转变用途许可制度,稳健的支农政策是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必要保障,创新家庭经营方式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途径,强化土地承包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依托市场提升土地流转的运作效率,以推进农业的集中化程度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的仲裁机制,期望能够对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制度完善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与粮食生产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对粮食生产绩效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农业合作化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并改善了其基础争件;曾使粮食产量迅猛增长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已达到新的制度均衡。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宜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仍应保持现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制度形式,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第二阶段应通过新的合作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定位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也需要防范土地用途变更、耕地逐年减少、惠农政策实施不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发生.因此,在推进农地流转的进程中建立以农地用途管制、耕地特殊保护制度为核心的粮食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是我国应对粮食危机的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7.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实践中所进行的又一次探索,它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一样,是由田间地头走向政策文件的,缺乏法律制度的规范。本文拟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出发来阐述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正当性,接着针对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促进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的探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的法治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期土地流转被视为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为此,本文研究了土地流转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土地流转明显降低了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土地流转推动小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变,一方面有利于土地经营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增加了粮食单产;另一方面也显化和提升了土地成本,在种粮“微利”条件下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两方面因素相比,种粮面积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所以土地流转在总体上降低了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意义 21世纪初,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日趋加快,作为农业大国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是势在必行.然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防止承包土地粗放经营甚至土地抛荒,减少了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二、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民以入股、转让、出租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龙头企业,再由他们将零星抛荒土地集中连片采取规模化集约经营,使得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增加促进农民增收.三、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规模集中连片经营,有利于采取机械化耕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378个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决策行为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职业多样化和农民阶层分化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主要原因,越是远离农业经营者身份及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民,其农地流转意愿越强。(2)家庭个体特征、社会保障与流转规范化程度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教育程度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最大。(3)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相应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也会降低农村土地流转效率。鉴于以上结论,农地流转制度改革需要重视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同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加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与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连年增产的趋势,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飞猛进,2004~2012年实现“九连增”,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饲料粮、工业用粮增长迅速,粮食生产结构矛盾突出,供求结构不对称,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性约束作用凸显,受气候影响较大,产量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议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完善现有补贴政策,采取更灵活的补贴方式,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机械应用等方面的补贴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高效利用粮食资源,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及相关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方式和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阐述集体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A县土地信托流转的案例,从政府作为、信托基础和市场运作方面探讨了集体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效应,并给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很有必要.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农业的比较收益、土地变动和调整、经济发展水平与非农就业比例、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此,应不断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改革户籍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实施,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必须以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为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化农村改革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目的,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提出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障,重点指出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最后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经营权合理流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收益及产量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粮食种植收益与生产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于产量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净收益增长率的响应值表现为正负交错,小麦则先减弱,后增强,之后趋于稳定;对于净收益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产量增长率的响应值亦表现为正负交替,小麦则先增强后减弱,且存在时滞。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粮食产量增长率及净收益增长率的变动均主要受来自其自身的结构冲击的影响。由此得到启示:粮食种植收益持续增加不能单方面的完全依赖粮食增产;种植收益增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很小。为此,省政府应采取措施:(1)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机制;(2)提升粮食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及单产水平;(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4)继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对粮农的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家庭承包制前提下,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第二决飞跃的客观要求和关键环节。本文比较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认为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往农户对承包地的实物占有为价值占有,因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土地流转的最优形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转移人口分化视角,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适应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兼业者、农民工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现时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现时价值,倾向于直接经营土地或以短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市民化程度较高的准市民、市民则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长期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未来价值,倾向于以长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或以完全方式流转土地。需要保证产权结构具有一定弹性,适应不同市民化程度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需求;通过创设土地发展权,合理分配农村土地增值收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提高农村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推进土地流转,不能忽略农户的意愿。农户的家庭特征、对土地政策的认知情况和对流转机制的看法等,都对土地流转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厚土意识,也影响了农地流转。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应对这些因素进行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阜阳市农村土地流转日益活跃,其原因是长期松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种养能手、创业能人需要流入土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植。目前阜阳市土地流转主要有租赁经营、合作社带动、技术承包、示范园区四种模式。阜阳市的土地流转催生了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最后,提出了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的建议: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村保障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