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屠凤娜  王丽 《城市》2019,(3):3-11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整体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偏重的产业结构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治理难度。大气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面临治理成本较高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间的利益竞争以及生态补偿的缺失等影响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积极性。基于此,需要建立区域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科技联动机制、协调区域政府间的利益公平机制、构建区域相关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孙媛 《城市》2021,(8):28-3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积极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近些年,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逐渐走向深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三地对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整体目标存在偏好差异、行政区划导致体制性障碍、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区域协同治理合作组织等问题愈发凸显.更好地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早在2004年就已经启动,2007年已正式上报国务院,但迟迟没有批复的消息。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推进不力有众多原因,其中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政治因素介入过多、合作的制度供给不足、合作的制度实施不力等是几个主要原因。那么,接下来就要从发挥市场的激励机制、保障制度供给充足、保障制度实施到位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宋维珍  安树伟 《城市》2020,(4):3-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充分发挥其在京津冀协同治理水平提升和制度供给上的优势,推动京津冀在产业、交通、生态和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北京在推动京津冀协同治理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拓宽协同治理领域,引入多元化和信息化治理手段。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治理,需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转变治理理念,形成协同治理格局;联合津、冀构建长久有效的协调体系;组建专门的区域协同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5.
郭珉媛 《城市》2019,(9):3-10
京津冀跨区域水生态补偿实践最初采取“一事一议”的模式,以工程项目建设补偿为主,补偿形式单一且不具备长期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津冀、京冀先后签署水生态横向补偿协议,分别对补偿资金来源、补偿考核标准、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协作约定。补偿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京津冀水生态横向补偿机制实现了从松散协作向制度化补偿的提升。未来在深化京津冀跨区域水生态补偿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方面:加快跨区域水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建设,逐渐摆脱对中央财政拨款的依赖;转变单向一元的补偿观念,探索双向多元的补偿体系建设;注重跨区域水生态补偿法制、规范建设,强化配套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刘少芳  吴伟  李甡  张慧 《现代妇女》2014,(11):79-79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积极开展人才资源合作,区域整体人才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为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但是,与京津冀区域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人才一体化程度相比较,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还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需要。研究探索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茂华 《城市》2011,(11):6-9
新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态势发生了诸多变化。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环首都经济圈”战略。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国家规划层面首次提出“首都经济圈”。为此,笔者跟踪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关民生和发展.当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了由横向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依然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空气质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打赢这场环境攻坚战,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协同治理京津冀雾霾,有三个实施维度——调整京津冀产业布局、 优化交通运输体系和建立京津冀"风道".  相似文献   

10.
杨卡 《城市观察》2024,(1):86-99+161-162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强度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性对第二层级城市对外联系的影响较大;汽车方式的对外人口流动网络受距离律影响显著,与周边城市联系热度较高;飞机、火车等对外联系方式则更符合经济律特征,区域内城市通过飞机和火车方式与全国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联系紧密;区内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大凝聚子群以及东部、南部的3个小凝聚子群,群内联系紧密;区域人口迁移网络以北京—廊坊—天津为核心,以“京津石三角形”区域为密集区。  相似文献   

11.
白淑军  肖少英  王靖 《城市》2013,(4):33-36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一体化是目前区域发展的重要取向,以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为主要依托,以发挥区域整合优势为基本目标,谋求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极强的产业,近年来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  相似文献   

12.
李烨  李跃 《城市》2021,(5):6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13.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城市》2009,(12):16-21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快速崛起,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经济增长第三极。2008年,京津冀地区实现GDP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超过9.0%的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66亿美元.吸纳外资占全国的18%。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相似文献   

14.
章圆  孙钰 《城市》2021,(11):35-41
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先行.笔者依据整体性治理的学理逻辑,在分析目前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等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致力解决体系建设、供给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困境,从体系建构与完善、主体协调与整合、机制创新与应用三个方面,探索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任洪源  韩颖 《城市》2010,(4):54-60
再生资源产业是全球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以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从事再生资源商品流通、加工利用、科技开发、信息服务等活动,可分为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两部分。为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京津冀区域应当依托自身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努力提升再生资源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制度创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城市》2010,(1):2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发展的区域经济要求突破单个区域资源与生产率的限制,区域合作成为区域间经济协调的必然选择。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京津冀正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加强超大城市的城市病治理,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北京为例,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交通道路、污水处理、能源生产等领域建设能力不断提升,但首都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地铁覆盖面不够,污水处理缺口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需要系统性治理。加强北京超大城市病的治理,需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指导,加强首都城市圈基础设施均衡化、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加大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密度和覆盖面,构建首都水生态圈,开发低碳新能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疏解非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人口外迁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整体高效率的优势,推进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笔者依据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梳理和借鉴,提出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会芝 《城市》2015,(11):57-6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雾霾频发,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防止大气环境恶化,成为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或消除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屠凤娜 《城市》2021,(1):3-10
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模式大致分为宏观战略规划模式、 项目化推进模式和联席会议的联动模式.当前,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面临行政分割化、 属地碎片化和市场失灵等问题,亟待充分发挥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和公众各环境治理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