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古代丝绸之路是农业时代商品交换的代表,知识经济时代重构必将成为高新科技产业的代表。之所以提出一个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字就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新丝绸之路将站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这里选取科技含量最高的专利为对象,了解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省市区科技现状和产业实力,分析各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专利竞争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充分兼顾了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在全球化的今天,希望通过发掘古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把古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发扬光大,实现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其关键是要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合作与交流,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成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障碍和关键环节在国外,中亚应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要处理好与地区一体化组织和大国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一构想,对宝鸡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交流与合作是开放的基础。当历史再度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上日程时,宝鸡人要不断深化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意义的认识。分析宝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位、产业优势和战略定位,把宝鸡发展融入丝绸之路建设之中。一、强化开放意识,做好顶层设计思路引领发展。强化开放意识宝鸡要在三方面的更加着力,着力强化宝鸡沿丝绸之路向西开放的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这里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环境保障,其中法治环境是一项软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法治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宝鸡既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也是丝路经济带重要城市,此经济带上与宝鸡发展经历、程度、机遇相似的中等城市不少。本文从为何宝鸡要与这些城市比较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宝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9个城市2013年主要经济发展数据,最后提出宝鸡与丝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共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亚国家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随即得到了中亚国家在内的多国热烈相应和积极参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阶段,作为首倡之地,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在中亚国家的深入推进,中亚国家对此认知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中国与中亚国家提高共同利益的认知水平,离不开相互发展战略之间的精准对接,着力构建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雁行模式到“10+3”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雁行模式作为影响亚洲经济的重要构想,对东亚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传统的雁行模式已日渐衰落,正逐渐向新的亚洲发展模式-“10 3”模式过渡。“10 1”模式则是从雁行模式到“10 3”的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聪 《人文杂志》2015,(3):35-42
产业转型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建设内容。本文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现状入手,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探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互联互通、产业转型与合作的可行路径:在产业转型与合作动力方面,要素禀赋升级与比较优势培育是基础,硬性与软性基础设施改善是突破口,科学技术与工业合作是关键;在产业转型与合作方向方面,需要侧重政府在信息提供与外部性补偿的作用,通过提升企业自生能力,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石油外部供给的可靠性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实证分析显示,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国际油价的频繁震荡,导致我国原油进口增长速度将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原油对外依存度也会不断上升,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巨大隐患。培育中国与丝绸之路上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能够在石油供应多元化以及运输安全性等方面降低国家能源安全的脆弱程度,而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战略合作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彼此应加强产业内贸易,以市场机制实现民心相通,构建完备的能源合作框架,完善区域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筑稳定、共赢的能源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后雁行时代的亚洲经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行模式"一直被认为是描述亚洲经济格局的经典理论,但自20世界80年代以来,由于亚洲经济环境的变化,雁行模式理论开始衰落。雁行模式得以存在的根源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和资金的渠道更加广泛,对单一国家的依赖程度开始下降,亚洲经济格局开始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打破了原先由单一国家主导经济发展走向的局面,使世界经济走向多元化。在后雁行时代,东亚和南亚地区仍然是世界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日本和印度将共同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牵引力,而亚洲其他国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淮建军  王征兵  赵寅科 《学术界》2015,(1):219-228,327,328
2013年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话题。本文比较新旧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功能,梳理了相关文献分布特征,综述了丝路合作的机制以及旅游开发等研究,分析现有经济学理论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指出与旧丝路不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强大的功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各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长久并存;有效的合作机制必须包括基础构成、制度环境、合作形式、共生协同和问题治理五大模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成员国合作必须从政府驱动的模式转变为这五大模块系统作用的模式;今后中国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新疆由于地缘优势所形成的“走廊经济”模式将会继续发展,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经济模式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品运输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增加。积极加大对新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尤其是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自治区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新疆地缘优势,打造互联互通的新局面;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加快边境口岸建设,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青海清真产业和对外贸易的现状及青海清真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探讨了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期,应将清真产业作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选项点之一,开展对中西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加入或参与到"中亚经济贸易圈"的建设之中,并大力提升青海清真产业自身发展的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宁夏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中阿务实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超越民族、文化、地域的限制,在古丝绸之路上共同描绘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的和谐图景。今天,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阿双方共同语言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共同需求在增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契合了中阿合作的现实需要,为中阿关系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宁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下直抵西安,西经河西走廊通达西域及欧洲。宁夏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中阿合作中,拥有人文、政策、区位、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特殊地位,能够很好地发挥中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中阿合作全面务实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优秀论文奖     
正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论文标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首发于《改革》2014年第3期内容提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激烈、亚欧国家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提出的亚欧大陆带状经济合作构想。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障战略安全、推动经济重心西移、优化城市和人口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中国与海合会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并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中阿关系蓬勃发展,中国迎来了阿拉伯国家"向东看"的目光。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阿经贸往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阿拉伯各国增加了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开辟了广阔的合作前景。鉴于此,中阿双方应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紧构建及完善自贸区,不断深化全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7.
王双  张雪梅 《理论界》2014,(11):35-4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而我国周边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为此,中国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市场,建立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交流的长效机制,保障能源长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其在地缘政治中的条件、对外关系史上的地位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历史机缘,决定了云南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应当成为连接"三路"、"两洋"、"两洲"的核心枢纽。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中亚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 ,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