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代呼唤新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探索,还是哲学理论的探讨,都在呼唤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当代中国新哲学的产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可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其哲学创新的现实根源,当代中国并存的三大哲学体系是其哲学创新的理论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指导,现代西方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补充,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预言,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和优势互补将建构起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秩序问题与社会哲学的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本质 ,它是社会生活得以可能的深刻根据 ,因而秩序问题是一般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的核心问题 ,构成着一般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3.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应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当代哲学建构的社会学面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认识范式,这是摆在当代哲学理论面前的时代课题。围绕着现代性批判和后现代性矛盾的反思,围绕着技术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讨论,当代哲学进入社会学领域,从而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社会理论”。这些“社会理论”可以说是当代哲学逐渐社会学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不断哲学化的体现。当代各种社会理论不断地更新其社会研究的问题视域和方法论原则,因而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或者后学科的理论研究样式。在危机中孕育着发展,这应该是当代哲学发展的社会学面向的正面效应。不过,作为某种社会学化的新兴哲学,这些“社会理论”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是有待实践验证的,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具有社科理论创新、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信息和知识传播、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五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空间虽然不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亦未做充分的展开研究,但马恩确曾对社会空间问题给予过特别的关注,并提出过一些极具穿透力的洞见。20世纪下半叶,新马克思主义直面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努力实现社会理论的空间化转向,构建了以“空间生产”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分析城乡关系、村落终结、郊区化等当代社会的复杂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亦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整合与交融构建了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7.
许玉乾 《江汉论坛》2006,3(7):61-64
批判是哲学的基本功能,也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动力。历史上的许多理论创新都是在哲学批判的推进下得以完成的。对理论创新的推动正是哲学批判的意义所在,也是哲学的价值所在。哲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实际上也正是建立在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上的。哲学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批判的历史,从而也是理论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9.
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廊--论哲学创新的原则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一条跨学科、重问题、共话语和自觉沟通与配置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的哲学走廊是21世纪中国哲学应对挑战走向创新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哲学走廊应当是一种启发性哲学、交往性哲学、对话性哲学,它的作用在于鼓励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行动者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发出自己有创见的声音,通过对话扩大和促成交流、创造和共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建构哲学走廊也就是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与黑格尔法哲学有着最为切近的联系。就此而言,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具有重要的黑格尔哲学渊源。这样的渊源主要包括:(1)社会现实的概念;(2)国家机体的概念;(3)历史原则。马克思在积极占有这些成果的同时,尖锐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以及"无批判的实证主义"。正是通过由之而来的思想进程,马克思把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的本质性导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从而为其社会政治理论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论一种可能的哲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辉 《学术研究》2003,(10):24-29
哲学观是对人们用以进行哲学致思方式和方法的看法 ,是对哲学的反思或后思。反思与后思的意图既在于考察哲学对象或哲学问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更在于省察哲人进行哲思时提问题的方式、致思的层面和价值立场。反思人类哲学走过的心路历程旨在发现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之主题转换的内在逻辑 ,自明现代哲学的社会历史使命。哲学的定义随时代的发展又因哲思者的理论旨趣而不同 ,但从哲学的使命说 ,它总是或应该是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在现代语境下 ,我们主张一种问题式的哲学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表现出生成的结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维度.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社会理论哲学维度的分析试图告诉读者布迪厄不仅仅是社会学家,而且也是哲学家.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依靠自己拥有的哲学资本,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普遍联系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使其社会理论表现出生成的结构主义、关系主义和反思性的哲学维度。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社会理论哲学维度的分析试图告诉读者:布迪厄不仅仅是社会学家,而且也是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基于马克思哲学的本性。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是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是: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批判的"批判哲学";关注生活世界的"生活哲学";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的"人的哲学";改变现存世界的"实践哲学";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哲学;善于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开放哲学。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范式建立过程的考察 ,结合当代中外学者的基本立场及形而上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指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最后须回到对“什么是哲学”问题的重新审视上来 ,作者认为中国没有后物理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我们虽然可以说中国有哲学 ,但必须根据语境的变化去重新探寻中国哲学的自我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6.
17.
2007年4月14日重庆市各高校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开展了一次自由的、生动的、开放的哲学沙龙活动。这次会议主要以西南政法大学王贵明教授的最近研究成果即“马克思哲学的彩绘化——对流行的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解释框架的评析”为主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与会的各位教授、博士针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自由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全芬 《南方论刊》2009,(5):13-14,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社会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创功能区"是对我国文化产业和城市空间不断深入融合发展经验的一种理论概括,代表着一个城市先进绿色的新产业,也是一个城市最有活力和人气的新空间。在各类城市功能区中,"文创功能区"具有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城市空间生态、彰显城市特色等重要功能,符合文化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文创功能区"既是一个功能独特的"小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城市空间功能的"文化产业",不仅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成为一个城市未来精神和文化性格的重要创造者。建构科学的文创功能区理论,认识和把握文创功能区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可以为现实中的规划建设提供清晰的"内在生产观念"和"总设计图"。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学术研究》2004,1(9):43-48
本文强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必须以解读现实社会生活为根本。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创新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六大问题 ;在此基础上 ,从三个方面概括并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神 ;最后从四个维度来论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