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从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语言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从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开展挫折教育、体验教育,倡树感谢文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行文化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青少年由于年纪较小,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极其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文化中一些负面文化导致青少年在思想方面出现偏差,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应该积极抓住流行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导青少年合理运用流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视角分析Hip-Hop文化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流行现象.本文认为Hip-Hop的本土化是它流行的前提,与青少年心理的契合是它流行的主要原因,文化产业的推动是它流行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星座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星座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的分析,结合这一代青年的心理特点,指 出了青年的心态以及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文化也呈现全球化趋势,流行文化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内容上更加的发展成为流行趋势规模也被逐渐的增加,让流行文化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发展更成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代表。  相似文献   

6.
文化工业趋势下青少年流行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研究范式为我们观察当今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但是.我们必须超越它"意识形态"视角的单一性,精英主义的姿态和乌托邦式的文化理想.从"生存论"的视角揭示文化工业、流行文化的现代内涵.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表达方式.与社会转型一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以一种不同于成年人的态度,用"流行文化"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只用"问题"的眼光来看待它.而是要理解它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论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穿越"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满足了心理需求,但是"穿越热"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穿越"作品限制了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对历史的曲解。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来有效应对,舆论引导青少年直面各种现实问题,增强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判断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从而带领青少年走出"穿越"文化的丛林。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变革,社会思想、生活水平、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词汇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高科技的推动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词语大量涌现出来,并在人们现实的生活中得以广泛的传播和使用。本文通过收集近几年来官方媒体和网络媒体发布的流行词语,以其产生和传播为视角,并从谐音、隐喻、词义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新词汇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开展了对网络流行文化的研究,并探讨了与流行文化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发展总是与一定社会及群体的思想状况紧密相联,流行文化尤其能够反映一个群体普遍的思想状况,它对塑造人的品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青年流行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对其社会化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且由于其两面性特点产生了双效影响,研究其中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我们把握积极因素,发展流行文化,服务青年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媒介文化,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论其媒介载体、生产模式与传播方式都达到其他流行文化所无法企及的发展速度。网络流行文化也已成为大学生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主体认知、价值观念的形成。高校要针对新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及网络流行文化的建设与引导教育,从流行文化的传播途径入手,形成良好的引导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星座文化的个性分析语言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基于自我选择的人性观以及语言的意义,星座文化的价值不在于反映人的本来面目,而是给人提供自我建构的原料,这种价值的功能与传统的个性教育相似但又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大众文化,星座文化的商业思维与教化思路可以并行不悖;由于星座文化的价值属于意义范畴而非科学范畴,星座文化不能用伪科学来定论,“模糊”是对其的实用性态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中形成了一股以电影<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风行现象."无厘头"电影所体现的"小人物"心理、对真实人性的解放及其对"苦难"霸权的解构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无厘头"文化因与其父兄文化的差异而反映了不同的代际特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城市跑团和跑者的调查显示,青年是跑步热的主体,而积极的身心感受和社会重要性,是个体化时代青年跑步热兴起的微观原因。这与社会转型的宏观原因、青年社团的中观原因共同构成对跑步风尚的完整理解:跑步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新画面,青年文化的一个新面相,城市消费革命的一个新领域,社会分层地位的一个新符号,社会整合的一个新入口;而以跑步为示范,任何趣缘活动和社群结合成为社会发育的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14.
英国探险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爵士以"天生的"穆斯林身份去麦加、麦地那朝觐后,写下了世界名著《走向圣城》,记载了他对东方圣地的考察、对东方知识、理论、制度、实物的描述,以及对东方经验、风俗、观念、生活方式等的研究.尤其是他向读者所展示的东方穆斯林圣地,渗透了他对圣地的西式理解,进而凸显出鲜明的本体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5.
英国探险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爵士以“天生的”穆斯林身份去麦加、麦地那朝觐后,写下了世界名著《走向圣城》,记载了他对东方圣地的考察、对东方知识、理论、制度、实物的描述,以及对东方经验、风俗、观念、生活方式等的研究。尤其是他向读者所展示的东方穆斯林圣地,渗透了他对圣地的西式理解,进而凸显出鲜明的本体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6.
17.
消费主义思潮源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它主要崇尚符号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以个人消费水平来衡量幸福程度和人生价值。在"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中,大学生群体展现出了惊人的购买力。而隐于这一现象背后的,正是消费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和流行。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群体在"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中,充分展现出符号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心理和行为。而消费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渗透和流行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心理机制以及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思潮的热烈传播。  相似文献   

18.
Comparative studies of children from divorced and intact families consistently find that children of divorced marriages have more short- and long-term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ssues than children from intact marriages. This has led to the need for an evaluation of our divorce cul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general population's attitudes on divorce involving children by gender, race,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ticipation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to see if our opinion of divorce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ality of its effect on children. Research-based divorce education programs have been shown to produce positive results in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readjustment for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llow research-based divorce education programs to identify where to focus their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In addition,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to mand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based divorce education programs in each state.  相似文献   

19.
高校美女文化面临着泛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经济中女性地位的衰落直接相关。而高校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削弱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大众文化的勃兴则强化着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高校美女文化的泛滥弱化了女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社会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局面,促使女性向传统价值观回归。为了重塑高校社会性别平等文化,应该使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等教学体系并实现学科建设主流化,培养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