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消费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以往学者提出的演进路径,评估当前的信息消费环境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当前信息消费的概念需要更新,关于信息消费环境的概念也缺乏全面系统的阐释。结合时代特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推演法,将新兴信息消费的概念更新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行业,以智能设备为载体,以比特产品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将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消费环境的概念定义为影响居民信息消费活动的一切自然社会、技术因素的总和,包含主体方环境、客体方环境和其他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本文研究成果可供评估新兴信息消费的环境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和信息消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将大数据很好地应用于信息消费发展成为热门话题。从大数据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得出大数据是信息消费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然后从主客体方面分析大数据对信息消费的影响;进而结合实例,分析大数据在信息消费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出大数据在信息消费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者们对炫耀性消费的理解角度不同,导致对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概念层面而不能深入,使用基础微观经济学的语言则能使讨论置于同一平台之上.本文的分析是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逻辑,根据炫耀性消费的特点,构建并分析了几个关于炫耀性消费的消费者行为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生物医药领域技术转移特点和规律,结合实证数据对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研究,拓展了技术转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总结出适合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模式,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更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主题数据库应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特点进行重新定位和改变的观点。通过对大数据和主题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筛选、分类和分析,对大数据和主题数据库的概念进行认知和界定,对与主题数据库紧密相连的相关研究,包括主题划分、信息资源规划和大数据背景下管理和决策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最后提出大数据时代主题数据库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美国通过建立完善的健康隐私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和健全的健康隐私信息保护机构与组织来保护个人健康隐私信息,形成了其健康信息隐私保护特点,对我国个人健康隐私信息保护立法、健康隐私信息保护机构与组织的建立以及完善大数据条件下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规则等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消费的实践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信息消费理论的研究。我国加入WTO 6年来,学界对信息消费理论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信息消费的界定与信息消费的特点、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消费、网络信息技术进步与网络信息消费增长、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与特点比较等方面。文献综述与评价的目的在于提供前人研究的思想成果,促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利用CNKI、WOS检索平台,搜集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师学习研究重要文献的题录信息。通过BICOMB 2.0和UCINET 6软件对题录信息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得到了国内外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高影响力期刊、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作者合作网络、高被引文献及高频关键词等信息,由此分析了国内外教师学习研究的现状及特点。这对未来我国教师学习研究的启示有:国内期刊应加强国际包容性,打造国际化期刊;国内的学术机构应积极向国外顶尖学术机构靠拢;国内学者应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国内学者应加强合作力度;宏观研究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微观研究要遵循本土适宜原则。  相似文献   

9.
利用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和消费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效果过低,未能达到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疏通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渠道,增强三农信息传播广度与深度,改革农业行政机构,降低农林水利事业费投入比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发文单位共现、关键词共现等为切入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经历了信息意识觉醒、信息意识发展和信息意识形成三个阶段,慕课、翻转课堂等热点主题契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研究机构较为分散且缺少研究合作,研究团队间缺乏交流合作,只有少数学者选择小范围合作研究,多数独立研究。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研究体系,强化机构间、团队间和学者间研究合作。  相似文献   

11.
企业大数据精准营销信息推送的结果是,并不是所有接触到企业精准营销信息的消费者都会接受并采取购买产品的行动,因此,找出消费者对企业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提高大数据精准营销效率有参考价值。文章以整合UTAUT模型与4C理论为框架,结合大数据精准营销的特征,提出6个研究假设,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PSS23.0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检验。使用AMOS23.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基于消费者需求和期望的信息、在线沟通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接受意愿;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成本不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接受意愿。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有效开展大数据精准营销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经典ELES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信息消费函数,从信息消费水平和信息消费结构两个层次对2001—2011年间江苏省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变迁及城乡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显示:信息消费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城镇和农村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领域;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差距大且都呈增长趋势;对比城乡的信息消费函数发现,城镇的基础信息消费为正值,农村的基础信息消费为负值;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均小于农村居民。这表明城乡的信息消费处于不同的消费周期,城镇居民对信息的依赖更高,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则对收入更为敏感,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对信息消费差距有乘数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信息产业带来了数据使用的根本性变革,对产业竞争情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竞争情报和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其次,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产业竞争情报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阐明产业竞争情报未来发展方向;最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产业竞争情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希望以此有助于拓展情报学科的研究视野,为产业间的竞争提供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产业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已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其谋求新发展。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装备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装备制造业希望通过大数据新兴产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装备制造业与大数据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分析不同类型大数据产业特征,从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需求角度,探讨大数据服务产业、大数据整合产业、大数据挖掘产业与设计研发型、产品制造型、批发零售型及一体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融合发展关系,提出大数据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为装备制造业借助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he big data research literature in social science to explore its features and patterns both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ea,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Method/Process] This article collects the data from academic databases, then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to evaluate the regularity of document increase, distribution of subject categories, most prolific and impactful institution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search front and intellectual base via citation and co-citation analysis, finally concludes research features and patterns of big data. [Result/Conclusion] (1) Different subject categories show the different level of research interest while big data research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pics in social science. The most documents are 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 (2) Besides journals of high output subject categories, computer scienc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s are common intellectual bases of big data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 (3)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domestic and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world are top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fruits and influence of their publications of big data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 (4) For China, publication quantity in social science makes apparent growth whil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nfluence is still limited.  相似文献   

16.
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数据密集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计算社会科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当前大数据的概念混乱和概念泛化导致不少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以及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大数据的本质和特征的辨析,从计算社会科学视角厘清大数据的定义;并分析和阐释与大数据密不可分的以物联网、非关系型数据库、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以及二者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数据状态与数据处理技术水平,分析当前数据驱动型知识发现和理论数据双向驱动型知识发现的优势和局限,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所面临的困难及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既引发数据安全风险等负外部性,也会带来分享经济价值实现等正外部性,"大数据悖论"现象揭示了双重外部性成因。基于"外部性内在化"原理赋予信息主体以个人信息权并赋予数据控制者以大数据财产权虽有助分别规制其双重外部性,但网络大数据背景下其双重外部性规制彼此交互影响而面临两难困境。法经济学关于"损害之相互性"理论证立了基于"风险导向理念"规制个人信息处理以破解其两难困境的经济逻辑。大数据产业发展有赖个人信息处理的"外部性外部化"而实现分享经济。法经济学关于"公地喜剧"理论证立了基于"外部性外部化"规制个人信息处理而满足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的经济逻辑。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制有赖从"压制型法"到兼及"回应型法"的理念转换,从"外部性内在化"兼及"外部性外部化"的机制并举,从数据资源权利配置兼及数字技术权力干预的措施协同,实现大数据产业创新与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机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