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明富  张鹏丽 《殷都学刊》2011,32(2):111-114
虚词"着"在普通话里只作助词,而罗山方言里的"着"除作助词外,还可作介词、语气词,并伴随丰富的形态变化,其形态的变化主要在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着"作助词时,可置于动词或少数形容词后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着"读[t]轻声、[ts]轻声、[t]轻声或[t 35];作介词时,用来表凭借的方式,意为"拿"、"用",读[ts 15];作语气词时,可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命令、警告等祈使语气,也可置于句末,表假设性的威胁语气或是非、特指等疑问语气,"着"读[t]轻声、[t 35]、[ts 41]或[ts]轻声。  相似文献   

2.
河南浚县方言中的"圪"头词存在着语音和谐现象。辅音声母的和谐表现为前后音节送气、不送气的一致;韵母的和谐表现为前后音节唇形圆展一致。声调的和谐表现为:如果第二音节为无法复原的轻声,"圪"读24调;如果第二音节为可以复原为214的轻声,"圪"读42调。  相似文献   

3.
一组同义单音节动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有时可以分别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双音节合成词。通过对297组同义单音节动词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发现,297组同义词中有144组可以构成双音节合成词,并且其中又有7组合成词的词序可逆,组成同素逆序同义词。同素逆序同义词在内部结构和词性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武汉方言中 ,动词的重叠式是比较少见的 ,但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构形后缀“神” ,形成的“VV神”结构却大量存在着。“VV神”结构用来形容事物的连续状态 ,其中的动词受到诸多限制 ,《武汉方言词典》所收的单音节动词 ,能够入这种结构的动词比例在十分之一以下。其条件有三 :第一 ,V必须是短暂性动词。( 1)这个伢精神不好 ,坐倒那里眼睛闭闭神。( 2 )炉子高头的水开得翻翻神也冒得人管。例句中的两个动词“闭、翻”在这里全部都是表暂时的。一般而言 ,表历时的动词是不能进入“VV神”结构的 ,不存在诸如“走走神 ,看看神”这样…  相似文献   

5.
《史记》的叙事成就最鲜明的体现在它的动词上。在单音节动词为主的历叙体语句中,史公多采用一些延续性动词来贯串动作主体与行动对象。这类动词元音突出,音调铿锵,动作持续时间长,动感强烈,较好地传达了动作运行的空间、时间及产生的动作效果。复杂谓语历叙句主要有并列的单音节动词谓语句,多个动词并列组成的谓语句,并列的动宾短语谓语句,连动式动词谓语句等四种情况,这些复杂谓语句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动态、心理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现场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词重现话题化紧缩句"V也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也VP”以动词重现的方式使句法形式和语义特征得到高度统一。在句法上,能进入“V也VP”的词以口语性较强的单音节动作动词为主;在语义上,前现动词的动词性较弱,前现动词与后现动词短语之间具有让步关系;在语用上,“V也VP”具有“话题一述题”的信息结构特征,包含了基础信息、预设信息、附带信息、推理信息等多重语言信息。“V也VP”属于动词重现话题化紧缩句。  相似文献   

7.
王娟 《兰州学刊》2010,(7):169-173
文章主要研究“V—neg—V0”与“VO-neg—V”两种正反1"3句的生成机制。我们认为正反问句中的“V—neg—V”是由基础形式的动词“V”带上能够恰当表达动词体的否定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构成。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构成的形式是“A—neg—A”,双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形式主要有“A—neg—AB”和“AB—neg—A”两种。“A—neg—A”和“AB—neg-AB”这两种形式与“A—neg—AB”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分别生成“V-neg—V0”正反问句和“VO—neg—V”问句。正反问句中的I范围内的标识语气类型的中心语Foc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两种正反问句中的“V-neg—V”形式和“VO-neg—V”形式移位至Foc位置。正反问句的语气类型已经通过中心语Foc得到标识,所以正反问句不需要投射至C来重复进行标识。  相似文献   

8.
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与英、法、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法的理据性、规则性特别强,表达很简洁。汉语词素变化少,音节也少,汉语数词都是单音节,变体少,是彻底的十进位,严格遵守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数词与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更接近。能愿动词前后加“不”与数学表达式一致。汉语模拟现实世界,人名、地名、日期时间、地址的写法,遵循范围原则比较彻底,与行款一致。动补结构的语义和语法顺序体现时间顺序原则。语义语法范畴体现理据性。汉语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有主观范畴,汉语动词可以划分出“对上动词”和“对下动词”。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和第5版中单音节动词的义项变化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并对涉及义项的增加、义项的删除和义项的分合变化情况做了具体分析。其中,义项的增加在单音节动词的义项变化中所占比重最大,而外部客观事物的变化、人类自身的认知变化以及语言学内部词典学理论的指导是推动义项发生变化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南官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分前字变调和后字变调两类。后字变调是西南官话中最主要、最典型的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从变调形成的中和调看,西南官话后字变调方言存在轻声,其表现形式为后字变调为阴平。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些特定的语言单位既能作某一动词的状语,又能作该动词的补语;即动词的某些限定性或修饰性成分,可以通过句法位置的变换,由前置于动词居状位变成后置居补位,或者由后置于动词居补位变成前置居状位,这种语言现象,可以称为汉语的状补换位。“形容词 不定量词”是一种具有状补换位功能的语言单位。它包括“形容词 (一)点(儿)”和“形容词 (一)些”两个子类。这两个子类的意义和换位能力基本一致,在使用频率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因此,讨论前者更具有代表意义。状补换位实际上是动词与其修饰性或限定性成分之间的一种语序变换。语序既是…  相似文献   

12.
柴淼 《理论界》2013,(4):162-164
心理动词是动词中的一个大类,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词汇。现代汉语中诸多心理动词如"害怕"、"喜欢"、"想念"等双音节动词,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在历时层面上,这些词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各自独特的演变过程。从双音节化角度来看,他们都是由单音节动词转变为双音节动词的。这样的转变既包含着单音词独立性弱化的进程又伴随着词义范围改变对词语形式变化的影响,是我们研究心理动词性质特征的重要考察过程。本文以《祖堂集》为范本,在对其心理动词进行穷尽式的分析后,将极具代表性的两组心理动词"惧"、"怕";"惊"、"讶"提取出来进行分析,进而对《祖堂集》中此类心理动词的演变过程及应用特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意探讨存在于惠东多祝客家话中的一种较特别的语法现象——单音节名量词、数词的“A 打A”式重叠,初析了其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及其3种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14.
"V得/不C"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能性"意义的结构之一。通过讨论"V得/不C"结构中"V"的特点,认为能够进入到"V得/不C"结构的动词多是单音节动词,而且具有比较突出的[+行为]语义特征;能够进入到"V得/不C"结构中的形容词数量不多,一般进入"V得/不C"结构的形容词都具有比较突出的[+状态]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综述前人对形式动词范围的研究基础上,论证形式动词的范围,并且将形式动词划分了两个次类。接着,从形式动词自身变化情况、前加状语情况、后带宾语情况三方面论述了形式动词的句法特征,并认为形式动词可以进行语义分析,具有和宾语的语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引言0.1本文将“去不去”、“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这样的肯定、否定重叠形式(以下简称“肯、否重叠形式”)称为“A不A结构”。这里的“A”可以是单音节词,也可以是双音节词;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和介词短语。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存现句是从功能角度归纳出来的类别,属于句类范畴.存现句中,不论是一价动词前还是二价动词前的处所和时间词语,也不论其与动词是否具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都可以看成主题.从语用角度对存现句进行分类,标准单一,能够贯穿始终,与存现句的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完善《汉语拼音方案》是当前中国语文现代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只要我们用ee代er,nn代ng,腾出r和g,我们就可以凑足20个辅音字母形成5×4的行列表。5×4的行列表具有20!种排列方式,用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用行列表中的字母标调是没有疑问的。降调分重读和轻读,轻声可以不单独占一列字  相似文献   

19.
动词不定式作为非限定动词的一种 ,在句子中位置较为灵活 ,因而要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有时必须借助于对它在句中的句法功能进行分析。总体来说 ,动词不定式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语、名词 (词组 )修饰语 (即定语 )、状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20.
"无A无B"中的A、B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量词性成分,A、B间主要存在四种语义关系:同义关系、类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相关关系。"无A无B"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无A无B"的语用价值体现在客观描写、主观评价、主观强调、语音和谐、经济简省等功能方面。A、B语序具有优选性,偶尔也有倒序现象。很多作家错误地使用了"无时无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