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失业问题是中国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隐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这不仅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使企业的有效工时利用率大大降低,增加了单位产品成本,阻碍了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开,而且使企业活力丧失,民族精神涣散退化。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从总体上说,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创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控制劳动力供给和扩张劳动力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城镇失业的基本特征是总量性失业。因此 ,推动经济增长 ,扩大劳动力需求 ,是解决城镇失业的根本途径。从实际情况来看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只要政策得当 ,就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我国城镇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托达罗模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符合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该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缩小城乡差距和城市失业问题根本出路;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间接方法;城市创造劳动岗位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局限性等.我国要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必须采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涉农服务业、建设中小城镇、重视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和改革教育发展目标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失业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探究其成因必须立足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的工业化模式、产业发展格局、二元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解决或缓解当前严峻的失业问题,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控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5.
企业职工大规模下岗是我国转型期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视角看,下岗实质上是失业,必然产生多重社会效应.再就业工程作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应急措施,不可能长期搞下去,必须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寻找市场、政府和社会三方面的结合点,这是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造成目前我国大量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供应总量与相对较小的国民经济产业规模之间的矛盾性.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追求和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改革的滞后则把失业问题公开化和严重化了.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失业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评价失业,并探讨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失业问题的道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劳动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过剩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根据现阶段的生产能力.我们无法作到充分就业,因此必有一部分劳动者失业。但是失业率过高,即影响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也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笔者认为,解决失业问题,既不能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发展迅猛,形成对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失业结构中的技能技术性失业难以控制。人工智能印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局部工人与总体工人"理论的正确性,更完整地阐释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现实,"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理论;印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真理性,马克思"机器排挤工人"理论的历史与现实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趋势。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解决失业问题的理论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解决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很大局限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做好人工智能在当代中国各行业运用状况的管理及其对三大产业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预测,制定人工智能发展和运用的战略规划。由国家引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及在三大产业中的优化配置,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用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率反哺被其淘汰的劳动者,是解决中国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的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现存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及利用价值。在对传统失业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国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我国经济是劳动过剩经济,劳动力供给过剩与劳动力需求不足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国有企业改革要深化,政府机构要精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将使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要用历史唯物产义发展观科学认识我国的失业问题,推动失业理论的研究。制定基本国策,重视和对待失业问题,积极稳妥地安置失业、下岗人员,攸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研究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和我国失业人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范围大小不同、作用不同、政府对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同等。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突出,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鼓励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农村失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普遍夸大了农村失业问题。按照失业的定义,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国农村失业人员主要是完全脱离农业的农民和农村的“黑人”,因此,在失业问题上,我国必须有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失业标准。治理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高失业率”和“一些失业者不愿从事低薪工作”两个现象为切入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失业背后的权力因素。在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是劳资之间权力的失衡:经营者能够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解雇工人,压低就业者的工资,压低到就业者不能接受的地步。因此,失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存量失业的层面,需要政府干预经营者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失业。  相似文献   

14.
经典劳动价值论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上还存在几个疑点,因而需要对抽象劳动物化为价值的原理进行重新考察。实际上,一切以迂回生产方法为前提的劳动,社会都会把它折合为多量的简单劳动,从而形成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少量个别劳动折合为多量必要劳动的另一种类型,发生在同一部门内存在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场合,这正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均衡价格论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与劳动价值论是相通的,因而应当以之补充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河南11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主动融入分工经济,其地域选择倾向于“省外”多于“省内”,但“省外”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省内”则主要集中于“县外市内”,且随转移半径的增加,劳动力的性别、婚姻、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关系网络、劳均耕地、所处区位及其分工参与度等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程度总体减弱。同时,劳动力外出就业趋同产生的就业集聚效应显著,劳务收入明显提高,但以自组织途径为主的转移模式难以改变其职业层次偏低和“城市边缘人”身份等窘境。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需求者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场所,是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的一种渠道.在我国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人民的根本利益仍然是劳动解放.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解放必须深入认识和研究的理论.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必然要求.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确立带动者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应以劳动解放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自然新增劳动适龄人口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客观经济条件的局限、个人择业观念落后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通过对未来十年就业形势的预测可知 ,黑龙江省城镇的就业压力将是长期存在的。针对以上问题 ,近期内应着力发展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加强待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长期中则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着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 ,并促进国有单位职工向非国有单位流动。  相似文献   

19.
雇佣劳动不必然存在剥削,不等于市场经济不存在剥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超质劳动(超出自身能力的劳动)是一切雇佣劳动盈利之源。剥削并非雇佣劳动的本质属性,资本是可以非剥削增值的;消除剥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保护劳动者人权,确保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属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伴随着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将会随之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面临新的趋势和调整。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地理集中程度为0.35,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集聚程度,需要做到加强劳动力输出组织的建设,促使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以及改善其劳资关系,努力拓宽劳动力跨区域迁移领域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