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名方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1):65-68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四条:选择律、互动律、适应律、效果律.四条规律贯穿于一切修辞中,以构建科学的修辞殿堂. 相似文献
2.
殷相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2):76-80
王希杰修辞学研究和修辞学观点的嬗变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精神,浸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它揭示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王希杰修辞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以非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表现在对传统的“修辞立其诚”原则的重塑和“得体性”原则所表现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3.
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相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2):113-117
“三一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体系,包含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语言的本质认识,关于语言的功能价值认识,关于修辞理念的认识。“三一语言学”四个世界理论中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关系,言语修辞的社会和道德教化功能,以及所包含的“修辞以立其诚”的精神,等等,都丰富发展了中国的人文主义传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赵家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Z1)
“修辞学的科学化”是90年代修辞学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评价80年代修辞学的成就,是认识修辞学科学化的前提。认为80年代修辞学“陷入困境”的说法和后来的”后期困境说”都有欠公允。科学的方法使90年代修辞学走向进一步的科学化。80年代修辞学一直重视方法论。90年代修辞学更应重视方法的创新、方法的改进、方法的选择和评价。认清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加快修辞学科学化进程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林万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77-78,97
王希杰先生在他的修辞学著作中多次论述"同义手段"或"同义选择"。这个观念在修辞学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王希杰先生认为:"修辞活动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活动。修辞,是同义手段的选择规律规则的总和。修辞学就是一门选择同义手段的学问"。如果王希杰先生的这一修辞学新体系得以建立并且加以推广,那应该是语言学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导王希杰教授的鸿篇巨著《修辞学通论》出版已10周年。这10年间,《通论》在中国学术界发生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对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论》在科学品位的追求和哲理的探索,以及"得体性原则"——修辞学的最高原则的阐释和系统化等方面的特色是很值得认真学习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赵家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王希杰先生与秦旭卿先生合作的学术论文集《修辞·语法·文章》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1989年7月出版了。论文集收王先生论文16篇,其中修辞学论文11篇,除《列举和分承》一篇系60年代发表之外,其余10篇均是王先生80年代的代表作品,基本上反映出了王先生80年代的修辞观点。 相似文献
8.
9.
10.
聂焱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1):130-136
王希杰先生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大家之一,他为理论修辞学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有良好的学术素质:专业基础扎实,相关知识广博;关心学术动态,积极投入学术活动;敢于超越他人,勇于反思自己;既能重视理论,又能关注现实;方法论意识浓厚,学术胸襟宽阔。其修辞思想的方方面面受到学界的高度好评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肖志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5):141-143
修辞表达的内容需通过修辞接受来体现,因此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同等重要。在翻译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原语修辞表达者表达的内容有可能完全被修辞接受者所接受,这就是信息接受等值,但事实上完全等值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12.
于广元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122-125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汉语修辞史研究却几乎是空白,从而显得很不平衡。这不平衡可以从三个层面上看出:在汉语史研究中,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研究都有了丰硕的成果,而汉语修辞史研究缺乏相应的成果;在汉语修辞学研究中,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成就突出,而汉语修辞史研究则远远落后;在汉语修辞格研究中,共时比较研究成果丰富,而历时比较研究成果薄弱。面对这样的不平衡状况,我们要认清差距,加强汉语修辞史研究,打破这不平衡的状况。其实,修辞学界已有人提出了这方面的倡导和作了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艳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80-82
文章回顾了西方修辞学中对修辞情景、受众和演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后者为我们理解前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篇互动性的研究彰显了西方修辞学对现代语言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法学30年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得益于包括结构性研究在内的独特研究风格.经济法学界之所以特别重视结构性研究,原因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的特殊要求.研究实践表明,结构性研究对于遵循和揭示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分析和设计法律与经济的互动,具有其优越性;结构性研究应当与普适性研究相结合.且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孙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4):59-62
在历史纪录片中,影像修辞已经成为了重要议题.它在增强历史叙述的说服力,促进其成为可理解的东西,增进叙述主体与读者或者观众之间的沟通,帮助后者形成历史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宏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30-32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法律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法律调整范围、法律调整机制、同违法犯罪斗争手段和立法工作方式等方面,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为此,法律在创造社会环境、组织协调科技活动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鼓励科技发明及科技应用等方面,应拿出对策,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李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1):17-21
布斯在2004年提出了他的“倾听修辞学”,对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倾听修辞学”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历史与政治背景,它的核心观点在于倾听以求同。它的理论体系对大学修辞教育和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比修辞理论的新视角——跨文化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4-117
对比修辞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应用语言学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语篇规约和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来启示第二语言的写作实践。受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对比修辞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修正理论框架。近年来,对比修辞研究将认知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从跨文化修辞的新视角探索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在母语及二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修辞研究及二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具有直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走出技巧层面的修辞学批评,一是向修辞诗学延伸,二是向修辞哲学延伸。前者研究文本的修辞设计和诗学关联;后者从话语方式向人的存在方式提升,研究修辞如何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结论是:人创造了修辞,修辞也塑造着人。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词史上的杰出代表。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是对她的作品的写作特点,艺术特色来进行分析,很少对她的语言来进行探讨。从她的《词论》开始,她的修辞观就已初见端倪。但是她的修辞观绝不仅仅是一篇短短的《词论》就能涵盖,有许多观点必须深入到她的词作及诗文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