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这大概是说人活着就要活出个人样: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可谓把人要活得有“面子”的价值取向推到了极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要活得有“面子”,往往要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煎熬。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为中国人争了“面子”,但他一家老小就得挨饿受冻。这就是说,讲“面子”往往要牺牲“里子”,两者不可兼得,何取何舍,就要看当事人的心境了。所谓“面子”,也就是人的尊严,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里子”是与利益相关的。为了这“面子”,有些人可以辞官归隐,有些人可以大义灭亲,有些人… 相似文献
2.
读季羡林留德日记,愕然于“一塌糊涂”使用之频,例如“地上满是雪水,一塌糊涂”,“天气仍然热得一塌糊涂”,“他学了一学期,说,难得一塌糊涂”,“昨晚刚下过雨,凳子都湿得一塌糊涂”,“早晨天阴得很厉害,屋里黑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其内在逻辑在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史智慧的合理汲取,是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接续传承。其核心要义包括将党的奋斗史作为自信的源泉,在党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中争取主动;把握历史潮流和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历史自觉,强化历史担当,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和实践者。其现实意义在于为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为新时代新征程把握前进方向、做好现实工作提供思想指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高喜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4-68
当代书法热作为一个复杂的艺术现象,有其产生的纵向的历史根源和横向的社会背景以及内在的民族心理结构和外在的大众群体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此诸方面正是建构当代书法艺术体制的重要因素.就内在的民族心理结构而言,是以民族自觉力为其核心的.民族自觉力是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自我反思和重新评估的一种群体化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徐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6):29-33
岱山方言中有特殊的异读现象,举最常用的“里”“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根据“里”“头”的变音规律看,有的与其词序位有关,有的与其语素义有关,且初步判定其个别变音接近闽语音。岱山方言中的这种含有闽语元素的异读现象,在舟山群岛与周围吴语中罕见。推测其来源,应与明清时期我国海禁与展复史以及岱山岛移民来源地方言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5):51-57
《文心雕龙.夸饰》历来被学者认为主要是谈夸张这种修辞手法,而对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少有涉及。文章试图从文本及历史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夸饰》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它的历史生成过程,说明刘勰在夸饰方面的新发现在于以夸饰为代表的语言所指向的具有积极表达意义的虚拟意向空间,并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有魏晋文学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陈娇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68-73
莫言系列新历史小说创作的"撤退"有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到"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过程.这种"撤退"有利于激发作者艺术想象和创造激情,拓展艺术思维;对作品的历史观念、思想意蕴及价值立场等也影响深远.同时,它与作者的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超越了以往文学创作对传统文化的借鉴运用,开辟了诡异独创的现代艺术奇观. 相似文献
8.
郭作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21-125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子"为例,发现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具有一般的规律性,即都经过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形成后的词缀位具有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说: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细想想,觉得蛮有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羡慕别人的生活,都在红尘之中摸爬滚打,都是世俗之人,谁也不比谁清高多少。 相似文献
10.
郭作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50-56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阿"、"子"、"儿"为例,发现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具有一般的规律性,即都经历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形成后的词缀具有位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冯玉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8):1-4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言理论”与“行理论”脱节反映了教师“教育理论失觉”现象。对教育理论作用认识不足,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忽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迷失于对万能教学法的追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重视理论,内化理论,提升根植于自身实践的理论,是培育教师理论自觉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宁新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1-5
自觉是人对自己存在状态的反省 ,民族自觉则是民族对自己存在状态及生存意义的反思。然而 ,民族的自觉不仅仅是一种状态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过程。中华民族的自觉将会由对“性理”的自觉转向对“理性”的自觉 ,民主和科学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入 ,将是这种自觉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14.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
费孝通先生晚年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他认为,要做到文化自觉,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二是在处理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是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的要义和精义之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哲学根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炼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85-186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主张,作为全球化进程中解决文化间冲突的普遍标准和方法,被广泛地得到讨论和使用。外语教育过程也涉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因此,在中国外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在培养学习者坚定的本土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的基础上对本土文化内容进行反思,超越本土文化的局限,以降低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并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繁荣。 相似文献
16.
17.
赵黎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9-103
从对重物质功利等文化偏至的批判出发,青年鲁迅与胡先骕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文教育理念:前者突出独异个人自性的作用,后者强调理智制裁人性;前者以西方的人道主义为理论旗帜,后者以西方的新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在实施这一现代性社会改造工程中,二者都将实践主体赋予少数文化精英,这固然反映了某种思想局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知识精英在这项庞大的人文改造工程中应具有的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1,(8):69-69
2011年,人民币持续进入加息通道,让个人投资者对震荡中股市和楼市进一步保持观望态度。再加上国际方面利比亚局势恶化,欧债危机重新浮出水面,刺激市场避险需求激增。黄金作为一种保值投资品,在通胀预期加剧的情况下,价格也比一般货币更为坚挺,是对抗通货膨胀、避险保值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张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也是诗歌翻译和创作领域的先锋泰斗。他不仅开译诗浪漫主义之先河,更创造性地提出"风韵译"和译者主观感情投入等诗歌翻译策略。从诗歌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对郭沫若翻译选材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国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5):95-99
透过先秦诸子之学生发过程的考查,反思“诸子出于王官”说,指出普遍存在的德性自觉.先秦诸子于东周特殊的学术生态之中,转化专守的王官知识为开放的义理建构,从工具性的事务层面过渡至目的性的思想层面,从此开启了以“经世”为核心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