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开幕式10月22日下午2时30分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次大型书画作品展旨在弘扬李可染大师艺术精神,延续并彰显大师在国际国内的文化名片效应,展示徐州书画艺术水平,进一步推动"舞动汉风"工程,提升徐州艺术家精神力量和创作活力,加快培育"彭城画派",宣传推介徐州籍书画名家,倾力打  相似文献   

2.
李可染是通过山水写生来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是古典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过渡的大师.他创立了一套现代山水写生方法并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在六十年代渐渐完善了自己的山水画艺术.李可染山水画,从写生到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是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所必需的,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不能没有像李可染、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等这样的大师名家。因为,在这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百年,一方面西方文化以科学、理性、先进的强势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也面临着现代性转型与重建的使命。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写生,既拉近了传统山水画现实人文关怀的距离,也通过对西画光影与造型等元素的汲取开创了"李家山水"深沉雄厚的画风。作为移植西方写实雕塑的先驱,刘开渠的雕塑成就不仅在于引进写实雕塑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李可染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画坛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的经典。他自幼习画,深受林风眠、潘天寿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他擅长山水、重视写生,将西画中光的明暗对比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在对李可染个人和作品的研究中,本文试图从形式美的视角入手,探讨李可染山水画的形式关的具体表现。李可染山水画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题材鲜明的形式美,构图满密的形式美,线条金铁的形式美,笔墨雄厚的形式关和赋彩浓重的形式美五个方面。对李可染山水画形式探讨的意义,一是可以丰富有关李可染个人及作品的研究成果,二是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三是发扬光大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后记     
带着一年多的辛勤汗水,带着徐州书画家的集体智慧,《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像一朵沾着春天晨露的花蕾,就要含苞怒放了。此刻,我们充满了欣喜与忐忑。欣喜,是因为这是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直接关心支持下,第一次将李可染艺术节办到了省城南京(后来由于节庆活动的压缩,不再叫艺术节,但弘扬李可染精神的实质未变);第一次组织全国范围的美术理论家就徐州美术与中国美术史及近百年来徐州强势书画群体现象进行研讨,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学术进展;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组织徐州籍著名书  相似文献   

6.
由星云大师著,中天主播李晶玉小姐提问的《与大师心灵对话》是开启我生命对话之窗口,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也许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涌来,浸泡你,柔软你,感动你。《与大师心灵对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最美的、最受启迪的,是大师在这本书中,他对社会诸多现象,如对教育、文化、读书、慈善、家庭、财富、生死、人生等16个“生命”的基本问题,大师在本书中都一一解惑,都有详细的陈述与建议。尤其他为带动国内整体阅读风气,和李晶玉…  相似文献   

7.
30年前,在叶剑英、李先念、谷牧、万里、姚依林、方毅、李德生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自关心下,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老一辈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朱丹、刘海粟、刘文西、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赖少其、陆俨少、石鲁、黄胄、张仃、蒋兆和、关山月、王雪涛、黎雄才、亚明、黄永玉、朱屺瞻、吴冠中、崔子范等都曾汇聚于此,可以说,中国国家画院在创立之初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师集团",他们也奠定了国家画院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30年来,中国国家画院沿着前辈大师的足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8.
“李家山”是李可染奋发图强、实现自我的标志 ,是李可染人格力量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王蕊 《南都学坛》2000,20(2):117-118
马蒂斯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绘画大师 ,他不以一种服从的方式模仿自然 ,而是解释自然 ,并使它顺从绘画的精神。他狂热地追求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以一个个独创性来充实自己艺术生命。他提示着我们在教学中 ,要调动学生创造因素。使学生能在这种美术教育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谛视大师     
大师犹如先知,他们驾着语词的云朵,不断地从俗世的沼泽地向上升腾,并如精灵般吐出了串串神奇的秘语。大师的生存质地异于常人,他们命定地具有自由、刚劲、恣肆的张狂个性和"宁愿不要百万家财,也要弄清思想"的强大意志;如果说我们常人的生命过程是在时间的绵延中慢慢"氧化",那他们的生命存在则堪称是在充满着烈焰与浓烟的钢炉中炽炽"燃烧"。造化妆大师的人生雕琢成了最完美生动的艺术文本;他们非但是在用笔墨描绘着五彩的人生,而且同时也是在用自己的骨血谱写着绚丽的艺术篇章。  相似文献   

11.
体验自由——论美感的生命境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验自由——论美感的生命境界徐岱1时至今日,将美感视为生命的一种自由境界的观点,早已成为一种共识。对于像席勒的“事物的被我们称之为美的那种特性与自由在现象上是同一的”①;以及海德格尔的“心境越是自由,越能得到美的享受”②等新老美学大师们的有关思想,人...  相似文献   

12.
“李可染艺术大展”展览将全面回顾画家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道路。李可染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美术家、教育家。13岁李可染从师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美专师范科学习。  相似文献   

13.
《北方人》2006,(8)
戏剧大师王尔德的一部名剧中,其主角说:“我碰到麻烦时,吃是我唯一的安慰。”说白了,除维持生命之本外,食物又是那么奇妙地给我们解忧,给我们感官的快乐和心理的慰藉。而科学家也观察到,人的喜怒哀乐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食品能够使人快乐、安宁,有的食品则使人悲伤、忧愁、焦虑、愤怒,甚至是恐惧和狂躁。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是一代国学大师,也是近代悲观主义者著名代表之一。王国维的诗词中弥漫着一种末世情怀,是把悲苦与孤寂生命诗化的载体,同时王国维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的知性化、哲理化,为其悲情化的人生寻求了学理的支撑,最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极端化。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是一代国学大师,也是近代悲观主义者著名代表之一.王国维的诗词中弥漫着一种末世情怀,是把悲苦与孤寂生命诗化的载体,同时王国维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的知性化、哲理化,为其悲情化的人生寻求了学理的支撑,最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极端化.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07,(9)
他荒凉的额上思想密布:一部如此的大书被巨手打开又被荆棘遮掩我们怎样才能接近在陡立的精神上攀援他失明的眼睛无法看见却能透彻彼岸历史的现在时在光芒不能抵达的地方也从未中断他的著作如此丰盈而生命只遗剩水残山谁说天才在我们中间他的内心早已把我们区分如果大师要等待发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坎坷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在陈寅恪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谨以此文纪念这位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伟大象征。但对于孔子何以成为这种象征,人们的理解往往不一。具有高度民族文化意识之自觉和高远卓荦的哲学器识的一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透过重新深度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在他的特有生命与文化的哲学诠释学视野下,为我们提供了他之对于此一问题的独特理解。在牟先生看来,问题的答案即在于,中国文化有其道之本统,孔子对此本统进行过再建;经由孔子的再建,这一本统才得以全幅开显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对李可染(1907-1989)及其艺术价值的研究始终是中国画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涉及到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但从艺术教育角度来探讨李可染绘画思想对后代影响之研究还不够深入。文章从现存文献资料的重新梳理与考证入手,着重探讨李可染在50年的教学生涯中为美术教育事业与民族艺术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可染出生在徐州市一个平民家庭。童年的李可染家中没有一本书,一支笔,更没有家学渊源,学画的唯一途径是到街上看商店里悬挂的字画、斗方,默记住,回家再默画出来,9岁时,书名已远传。他还喜爱音乐和戏剧,自学拉胡琴,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手停了琴弦还有余音缭绕。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同时从师法籍教授克罗多,研列素描、油画。深钻苦学国画,研读中西美术史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