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是冯梦龙笔下晚明京城的“教坊名姬”,她是在与“深爱”她的李甲回家途中怀宝投江而死的。本文从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封建子弟追求功名利禄,男子与女子的生存方式与目的不同,以及社十娘的个人经历、文化教养等,探讨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士人与妓女爱情故事的名篇。杜十娘追求真爱,遭到李甲抛弃后毅然选择跳江,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本文从人权思想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明代社会普遍的人权思想,杜十娘身上进步的和落后的人权思想,以形成对杜十娘命运悲剧的新认识,并探讨杜十娘的悲剧对现代女性人权保护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和莘瑶琴虽身处青楼却不甘堕落,从误落风尘的一刻起,便做着婚姻、家庭的梦。然而,从良的结局却一悲一喜,原因何在?杜十娘的悲剧在于她从良对象的选择违背了封建社会现实;宰瑶琴的喜剧是她从良目标的重新确立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一悲一喜的结局表现了冯梦龙对妓女从良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产生悲剧的根源是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杜十娘以个人的毁灭指控了罪恶的社会,完成了她性格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试析独立个性在杜十娘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十娘的悲剧命运,除了当时的社会原因外,她自身的独立个性也不可忽略。独立创就了她前期的辉煌,但也让她产生了自大心理,误以为单凭自己就可以修正整个主流社会的固有规则。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笔下的悲剧主题的深度,不是简单地、一般地表现薄情郎的无情无义,突出妓女的坚贞刚烈,而主要是挖掘悲剧产生的根源。杜十娘的悲剧深刻展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社会伦理的冲突;揭示了她的人生理想与封建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折射出真情与金钱的冲突。明代特殊的社会状况、意识形态以及人文思潮,赋予了杜十娘形象独特的悲剧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悲剧。笔者认为“爱情至上”与“个人主义”的嫁接是导致林黛玉婚姻悲剧的基本原因。她在爱情问题上并未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任何压抑,她本人也未有任何反叛之举,不存在所谓“叛逆”问题。林黛玉的“乖僻”性情与多病之体“恐不长寿”是贾母决心将其舍弃的终极理由。她的婚姻悲剧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很早就陷入了“爱情至上观”的泥沼。  相似文献   

9.
明人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拟话本的压卷之作。其创作成就为后代评论者所推重,赞叹之词不绝于耳;当代因影、视媒介的渲染,其故事情节也几乎家喻户晓;故而如今再论,似欲言已尽、难出新意了。其实,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逐步发展、不断深化的,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切入的角度,或许可以使我们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理解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年轻美丽的安娜卧轨自杀了.她残忍地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之火,这无疑是一出悲剧。其原因何在呢?仅仅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吗?我们认为,安娜的死除了客观外界原因外,还有其自身原因,这就是她的性格所具有的悲剧性.安娜的性格过于矛盾,思想过干偏狭自’(,精神十分空虚贫乏,这就使她在坎坷中不能正视生活,无法从困境中解脱自己而最终走向毁灭。一、安娜勇敢,敢干追求,却又软弱无能,性格过于矛盾。安娜出身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上流社会的传统道德、习俗,从小就融入她的思想里。但是,她生活的又是一个新旧交港的时代,农奴制废除…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悲剧,不仅是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造成的,更是因为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所致.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牺牲品.中西方两位作家通过他们笔下人物的遭遇,对主人公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提出了批判.在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作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安娜自身的精神气质、性格等方面内在原因造成了安娜的悲剧;并指出相对社会原因而言,这些内在因素在安娜的悲剧中占更大的比重;认为安娜的武断和任性、激情与偏执,是其性格中的巨大缺陷,并最终导致她的自毁倾向。  相似文献   

13.
禁忌中挣扎的灵魂——《祝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学术界多是从封建礼教角度探讨她的悲剧命运,笔者认为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除了封建礼教,寡妇禁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是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寡妇禁忌这一恶俗对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影响,及她对此所作的挣扎但最终难逃其悲剧命运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杜十娘解读成一个贞女、烈女、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就落于笼统,客观上为男权意识形态推御了责任,开脱了罪责.本文从女性视角深入、具体地探讨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揭开男权强加于杜十娘身上的光环,论证杜十娘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威塞克斯地区,苔丝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导致她悲剧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她的悲剧进行了探讨。她的失贞,被克莱抛弃又落入亚雷的手中导致了她的悲剧,看起来是偶然的,但是在这种偶然性背后,苔丝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道德标准,宗教,以及她自身的性格弱点等诸多因素使她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现实生活的际遇来阐释这个原因,认为艾米莉所遭受的物质世界的贫穷、无助和精神世界的孤独、寂寞使她对物质、情感世界充满了极度的失望感和破灭感,故通过这个富有强烈幻想特征的爱情悲剧加以抒发,并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7.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5,25(1):45-51
在既往的红学研究中,多数论者认为,贾母是林黛玉婚姻悲剧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然而,从贾母为贾宝玉所定择偶标准来看,她的婚姻观是相当开明的,从未限制过某人的自由。对照宏著内容,她始终是林黛玉的呵护人。值得遗憾的是,她对林黛玉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人生指导和培养教育,使其不良性格未得到些许纠正。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褊狭尖刻、小性儿等不适应社会人生的乖张性格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强加在贾母头上的破坏林黛玉婚姻的恶名应予洗雪。林黛玉自身极难适应社会人生的癖性可资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18.
从信仰角度看窦娥之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是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悲剧主角,其人生悲剧的酝酿,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她恪守伦常观念的局限。这里着重从窦娥个人思想信仰的角度揭示了产生其悲剧的深层原因,认为其自觉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乃是导致其泯灭自我,扭曲人性,酿成人生悲剧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编辑“三言”中的一篇。它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内容、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今天的读者仍有重要的认识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同时,对当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不乏借鉴意义。 据传,杜十娘的故事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实事。明·宋幼清曾把它写成传奇《负情侬传》(见《九篇别集》),在冯梦龙编辑的《情史》中,也辑有这个故事的原始材料。冯梦龙又根据原有的人物情节,加工、改写成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氏的创造性主要在于:他用精炼生动的文学语言展开了极其丰富的细节描写的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忍受、李甲等典型人物,大大提高了这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有专家认为此作“即使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也决无逊色”。论者所言极是。  相似文献   

20.
苔丝是哈代全方位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主人公。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大胆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美丽善良的失身少女苔丝所具有的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作品反映苔丝的悲剧除各种其他因素外,同时也是性格与社会现实矛盾的悲剧,是理想人格的悲剧。苔丝内心世界的朴实性、纯洁性、善良性,她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性,她在道德上囿于传统的保守性,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苔丝的性格系统,从而使苔丝悲剧形象鲜活、感人,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