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形成的主体基础;从“类生活”到“生活的类”的历史发展,反映了马克思的人学思维方式从生存论取向向审美论取向的革命性转变;正是在这种革命性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才真正形成其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发展史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实践—生活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看来 ,人按其实质来说是实践的、自由的生命存在物 ,他依靠自己的实践 ,不断从自在走向自为 ;不仅如此 ,“实践”通过“社会关系”而直接指向“人文世界”。马克思由此完成了带有“现代性”意义的哲学—人学理论的深刻革命 ,成为新时代不可超越的人文精神主流  相似文献   

3.
4.
从实体到关系: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本体论思维的束缚下把各自的个体、社会整体本体化、实体化,并因此导致了个人和社会、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等的理论对立。彻底抛弃本体论预设、解构实体,从实体视角转向关系视角是克服上述二元对立的有效途径,布迪厄和吉登斯的努力体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这一转向。  相似文献   

5.
人学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类自我认识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践的理论高度,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目标,通过社会关系分析方法,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创立了崭新的人学理论,从而实现了在人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了对"实体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教父",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思维方式是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深化与补充;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真正消解与超越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更代表不了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在规范当代人类思想活动、实践活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方面,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仍然有着不容置疑的奠基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和席勒是两个先后诞生在德意志国家的伟人,后者对前者有着深刻的影响,诸如: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艺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美学中美的规律、自然美的本质、主体自然的人化和美感等方面的观点。当然,马克思对席勒的接受是批判继承的,他对席勒某些观点的丰富和发展也就更科学。  相似文献   

9.
[提要]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尖锐凸显,表明“以静态的法律强制替代动态的劳资内部协商”的劳动关系治理机制失灵。劳动关系治理思维应该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向,在坚持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下,通过劳资双方协商与合作使劳动关系在动态调整中实现平衡。劳动关系动态治理的首要目标是构建既自成一体又动态发展的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为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设制度空间。完善《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实现劳动基准制度、个别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劳动争议处理等多重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劳动关系动态治理目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在对近代资产阶级虚伪人权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对人的关系的深刻批判分析,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利己的本性,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分立。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人权理论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考察了近现代哲学中的主体主义其实是实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指出主体是实体这个概念的内在矛盾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发展出来的。这一思路显然与哲学史研究中的所谓本体论 认识论 语言学转向有着根本的区别。本文认为, 上述 “三种转向”的提法已经成为哲学史研究中一个亟待克服的 “教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早期的唯心主义思想同客观现实冲突不断,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促使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实践”引入哲学批判,实现了哲学的“观念本体”向“实践本体”转变;提出“物质生产”决定作用,用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通过“异化劳动”新阐释,科学地预见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新时期,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内在逻辑,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人本社会主义思想。但这种人本主义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就必须首先实现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随着对经济学、人类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对工人运动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人本主义思维模式逐渐让位于实践思维模式,进而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才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跨越,最终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把握属于人的世界,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对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改造现实世界,以实践作为根据,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破解形而上学哲学对历史神秘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一种新的实践观思维方式,并建构了他们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从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反思世界现代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主要内容在于以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为核心对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基本动力、过程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反思。在世界掀起全球化浪潮的今天,它无论对人们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还是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自然向人的生成”。该思想描述了从自然到人、再到 人与自然异化、直至“社会化的人”即真正的人生成的进程与趋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完整品格、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个人经历,从启蒙思想的影响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扬弃及完全成为一名理性主义者几个阶段来分析青年马克思逐渐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整体、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哲学理论上的重大变革首先是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开始的。马克思扬弃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出发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出发点、研究对象和哲学使命的转变。这一变革深刻凝聚在马克思的那句口号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思维方式的变革弥补了传统哲学的缺陷,为马克思其他一些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同时 ,提出了无产阶级功利主义。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结合中国实际 ,对无产阶级功利主义作了新的阐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