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县、区、镇、乡、村的调查得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20‰。实际上,人口增长率比上述统计数字还高。就上海市而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就全国而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中,每年增长也在22‰左右。可以这样说,解放后,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2.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环境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 ,是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人口环境系统动因包括人口环境运动的推动、关系的调整和规律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被人口压力突破后表现出矛盾的滞后性、影响的多重性和经济陷于衰退。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三症并发 ,成为中国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独特现象。环境的作用包括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 ,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中国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 ,高投入、高消费求得增长 ,物耗和污染代价巨大。环境污染的主因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可持续发展可形象地比作人类发展坐标轴 :纵坐标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兼顾当代与后代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横坐标是空间上的立体性 ,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举 ;轴心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们已广泛认识到了近几十年里许多增长的经济是不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损害。环境的变迁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可以从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角度进行判断的。从这个角度考察环境的变迁,Choucri认为有三个因素应受到重视:1、人口,包括人口增长率、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2、经济增长及工业发展。3、自然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包括能的消费、砍伐森林、对土地及水源的利用等等。从国际上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存在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问题,但相对而言,这些问题目…  相似文献   

5.
1949年,广西人口为1845万人,1987年为4016万人,38年间增加了2171万人。从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8年9年间,广西人口增加了690万人,自然增长率仍居高不下。1987年自然增长率为17.6‰。(区统计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数字)若按16‰的然自增长率计算,到1995年,广西人口将达到4560万人,到2000年预计将超过5000万人,2010年达5600万人。  相似文献   

6.
<正> ——在地球上有限的生态系统范围内,人口和人类活动的无限增长,是造成我们的坏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人口以几何级数继续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将迫使人类走向愈来愈无可奈何的下坡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基本的是人类的不适当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曾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基本目标的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在1971年到1979年的短暂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人口净增数由2237万减少到1125万,自然增长率由23.4‰下降到11.66‰。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基本国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1980年到1990年,每年人口净增数由1160万猛增到1500万,自然增长率高达14.7‰。近4年每年入口净增数一直在1400万左右,比七十年代多出300多万。1995年春,全国总人口已达12亿,提前5年突破…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九八○年已降到9.17‰,成为广西县级单位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个县份。龙胜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长有所照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达到国家在一九八○年全国人口自增率降到10‰以下的要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利用暑假到该县作了实地调查,现对调查材料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数,并产生一些新问题。对于这种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人口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情况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曾经是比较快的。如1850—1900年,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是8‰,北美洲是23‰,而同期亚洲和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4‰。以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 ,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 ;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 ,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 ,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 ,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 ,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资源,人类一切发展都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资源观包括物质观、辩证观、经济观和稀缺论等;人口观包括人力资源论、适度人口论、人口爆炸论等。人口增长对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压力巨大,不仅来自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且来自每个人资源消耗增长,在人均资源减少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加权效应。按照新思路探讨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终极因素。实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除了提高人口素质、资源定价及建立价值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应从以占有和配置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以占有和配置智力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生态环境变化、自然资源锐减以及全球性人口激增、贫困加剧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观。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观,主要是针对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国情提出来的,强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文明的全面、整体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一、人口现状分析1.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子长县1949年总人口为68849人,1985年人口已增长到177301人。36年人口增加了1.5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6.62‰,人口倍加时间为26.4年,均高于全省同期(年平均增长率23.15‰,人口倍加时间30.3年)人口增长水平。子长县36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形特点,人口增长有如下5个不同阶段(图1:子长县1949—1985年人口增长曲线图)。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年化就是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是将全部人口按年龄分为三大部分: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适龄人口(15—59或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以上)。后一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洌不断提高,这种结构变化,称之为人日老年化,也可简称为人口老化或老龄化。人口老年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所以,我们说人口老年化是一个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低自然增长率(或基本稳定)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的产物。它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年轻老年人、老年人、长寿老人3个年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年轻老年人口增长率较低,老年人口增长率居中,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城市、镇、乡村分析全国各地区分年龄老年人口的增长状况,城市的老年人口分年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老龄化速度较快;镇区老年人口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乡村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自七十年代以来,辽宁省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69年的22.3‰下降到1990年的10.9‰,20年下降了接近12个千分点。人口控制政策在辽宁人口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辽宁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及其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增长趋向下降:有些国家人口绝对量虽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已大大减缓,其中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已经出现负数。以80年代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为例:1976—1980年美国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5‰,到1984年只有9.1‰,日本也从当时的9.1‰,下降到6.4‰。其它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分别是,德国从-0.6‰下降到-4.0‰,法国从4.1‰下降到4.0‰,加拿大从11.7‰下降到9.6‰,只有英国与意大利在同期略有上升。进入90年代后这一情况更为严重,上述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平均下降2‰左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另外,…  相似文献   

19.
建国45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上海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78‰。这种负增长在全国也是首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其间人口负增长是多次发生过的。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人口负增长反映的是社会的落后与腐败。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今天,人口负增长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事实上,上海在去年终于出现人口自然变动“减”大于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重要问题。我国自7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人口盲目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0年代的20‰以上已分别降到1990年的14.39‰,1997年的10.06‰②。人口再生产正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多,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仍将在2000万左右,育龄妇女人数在3.4亿左右,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③。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态势在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因而我国将长期面临艰巨的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