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由蚂虫另 (青蛙 )图腾信仰而演化形成壮族古老的“蚂虫另节 ,由英雄莫一大王信仰而演化形成壮族“五谷庙节”的过程 ,认为壮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 ,其信仰节日形成的程序是 :普通人和物→获得超常能力→被受益者拥上神殿→定期祭祀形成节日 ,这是农耕民族企图借助超人的能力以达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的功利目标的过程 ,也是他们在精神文化上从人间走上神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3.
苗族花鼓是苗家独有的民族舞蹈艺术,它源于苗家人的生活习俗,并形象地对这种习俗及民族精神进行张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向。如在花鼓中表现劳动的有四季耕作,表现生活的有头、系裙、挑水、纺织、推磨等,这些系列的表演程式在间一直较好的保留至今;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进步从第一代鼓王到第四代鼓王就是一个欣喜的演变过程。我得第二代鼓王石顺民赴北京汇报演出时,我们思维拘谨,敢打破原来的套路,只是在动作上作出一些规范的理顺。三代鼓王赴新加坡演出时,我也只是在尾声加上一段快板,模式上大体依旧。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西藏关羽传说如何演化成关羽信仰,西藏被纳入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神灵后的祭祀状况,当代西藏关羽信仰的表现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壮族民间信仰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民间信仰一样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经历了原生起源缓慢发展期、原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磨合发展期、断裂期、复兴与重构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国家推行的文化、宗教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壮族民间信仰复兴现象普遍在壮族地区出现,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应坚持人类社会学中的“示范性指导”理念对信仰加以引导,实现壮族民间信仰的良性发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特征及其族群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一个重要且独特的神明,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神明形象、神明身份和信仰活动以及所反映出客家和潮汕族群意象的分野。 相似文献
7.
交感巫附——从江西金溪青蛙崇拜的起源折射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的交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笔者认为,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壮族布洛陀信仰属于原生型巫教,可称为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它与壮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壮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布洛陀信仰的活动在社会批判运动连续不断的年代,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宗教理论的改进和宗教政策的宽松,由于社会对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的重视和对民间信仰的关注,由于布洛陀信仰研究的开展,壮族地区布洛陀信仰开始了它的重建的过程。以广西田阳敢壮山为中心,壮族民众自发地恢复布洛陀祭祀和相应的文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并得到学者的理论支持和政府的理解。这种民族信仰重构现象,表现了壮族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布洛陀信仰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对新的时代的调适能力,如引导得当,会丰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充实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瑶族石牌律看法律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瑶族石牌律的产生与人们论述法律和国家的产生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距今仅五六百年,既有典型性、系统性,又有清晰发展逻辑的少数民族法律的起源形式,为世人研究法律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一个去古不远的参考标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寺庙宫观的香火背后,在聚礼共拜的清真寺和敲响祈祷钟声的教堂之外,还有一个分布在全国各地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群体。这个庞大的多民族群体中的普通民众,分别以家族、宗亲、村寨乡里为根基,世代传承着他们的信仰观念、信仰习俗,度过他们异常纷繁复杂的信仰生活。复杂多样的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是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来民间文化空前繁荣的组成部分,它们实际上是宋代以来民间文化高潮的延续。这里所谓的民间信仰,指的是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神灵信仰,包括围绕这些信仰而建立的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它往往没有组织系统、教义、教规,既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有人把藏族文学称为“僧侣文学”,虽说有些偏颇,但由此可见藏族文学同宗教的密切关系。解读藏族古典文学,可以为我们展开一幅藏族先民们的生活画面,让我们体会到原始宗教──苯教对藏族人的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独龙人对于以人鬼恋为典型特征的梦魇的理解,客观上表明这个民族曾长期处于万物有灵的信仰阶段。从表面上看,独龙族的砍鬼巫术虽然以人鬼恋为直接起因,实际上折射出人类处于封闭、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恐惧和迷茫。通过研究砍鬼巫术的文化根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独龙人在历史演进中一度备受环境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寻求自由解脱的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15.
信仰可以在一定层次上反映出特定人群关于生命、社会、自然的观念.本文即试图通过对藏民族寄魂物信仰的某些表现、行为、规律的研究,以期窥到藏民族的内心世界,进而探讨其独特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6.
匈奴作为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对匈奴经济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匈奴的核心生产生活资料———马的驯化起源地域与匈奴及其先民的生存地域存在相关性,其使用马种应为蒙古马种系,而蒙古马又是由普氏野马驯化而来。故最后通过研究蒙古马及其野外祖先普氏野马的分布情况,推定出匈奴的起源地域应为蒙古高原。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左江地区的一名女子班夫人捐粮助马援平二征叛乱,其死后被百姓奉为神灵。作为百越先民代表,她的事迹凝聚着百越先民对国家的认同与忠诚,也记录下了汉越民族团结、共同维护边疆安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漠北回纥政权始建于647年,是继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之后的又一个较强大的游牧汗国。嗣于840年为黠戛斯所攻灭,漠北回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的回纥而言的。在此期间763年,在粟特人的影响下,摩尼教取代萨满教被奉为回纥汗国的国教,于是,粟特人也以此将其影响全面地渗透进了回纥之中,他们双方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信仰摩尼教的角度对粟特人与回纥的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信仰摩尼教看漠北回纥与粟特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摩尼教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古代宗教 ,它自公元 3世纪为波斯人摩尼创立后 ,到 3世纪末 ,已传入中亚并成功地使许多粟特人加入教中。 7至 8世纪 ,摩尼教又由粟特人传入漠北新兴的强国———回纥汗国境内。由于粟特人在回纥国内极重要的经济政治地位的影响 ,摩尼教于 76 3年被回纥尊为国教。这件事进一步密切了回纥与粟特人的关系 ,粟特人也对回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