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以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基本规范,推动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多元一体的新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标杆。为实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自身完善、下位法完善、体系完善和实施完善等方面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2.
自治条例是贯彻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环节,但因我国民族立法工作发展相对滞后,自治条例在制定和实施过 程中仍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现状有关,也与各级自治机关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相关 法律的认知程度有关。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以《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研究法,探 析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建议。旨在充实我国自治条例研究内容,完善自治州法律制度体系,更好发 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实效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律地位的确立及发展,推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民族关系呈现复杂化态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效果堪忧,引起更大关切。剖析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困境,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机制,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经历了数十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制度。早在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政权,就颁发了第一个专门规定我国民族问题的法律性文件《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这是党和人民政权以法律制度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初步尝试。1952年颁布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标志着这一制度已成为全国范围的政治法律制度。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的历史背景 诚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但从根本上来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来源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实践,因此本文在全面介绍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之前,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过程作一简要回顾。再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从萌芽到繁荣经历了较长的曲折道路,同时是与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相密切联系的,因此本文在全面介绍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之前,对以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过程和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也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6.
最近经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由国家主席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正式公布,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的公布施行,不仅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法律化了,而且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到了一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实施的配套法律法规,是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发展繁荣的法律保障,本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规的实践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运行状况并提出民族自治法规在创制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实施10周年的日子,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整民族关系的基本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上了法制化的新阶段。10年来,《自治法》的贯彻实施,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中存在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经济损益难以科学计算、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中介服务性质缺乏制度强化、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未引起重视,说明中国法律移植技术的机械性以及配套土壤培植的滞后性是两个大大影响新的法律制度实施的根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保障、自治实现形式、自治机关民族化和自治机关设置、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及政策等方面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与发展。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及实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加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权利保障和自治权的行使,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当性、民族自治地方建置、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民族法制建设等领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对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和健全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是涉及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使自治权能够真正得到全面落实、正确适用的重要手段.法律保障机制是自治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修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点之一.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应由法律解释机制、审查监督机制、平衡争议机制、违法制裁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3.
论自治条例制定与完善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现实运行仰赖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制定与完善却面临诸多困境,要摆脱其困境,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这是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对贯彻实施的监督,保证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既是“稳疆固边”“社会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安全”“边疆繁荣”发展的战略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是全局性综合治理,尤其要强化社会安全治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对边疆地区安全隐患意识缺乏警钟长鸣,对边疆地区宗教问题疏于从严治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底线思维。“习惯法”治理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普惠举措,法治手段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根本手段,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边疆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7.
历史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只能走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地方“变通补充权”,体现了国家充分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它与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国家法制统一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组成部分。通过宪政的视角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宪政的关系,对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和宪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三个方面与民族法治化存在较大差距: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体系不完善;人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观念不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机制不健全。为了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现代化,我国应在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属于社会自治的范畴,因而不是国家活动。据此,建议《宪法》在“总纲”中明确社会自治的地位,在“公民基本权利”中赋予公民自治权,并删除《宪法》第111条关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规定,从而合理界定村民自治的宪法地位。以《宪法》为依据,以村民自治权为逻辑起点,制定《村民自治法》,建立多元的自治模式,从而建立完备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