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日益依赖于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营运,科学的资本营运已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资本营运本身又具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我国企业制度日益创新的环境中,如何防止国有资本营运失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国有资本营运失当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推行,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重组、进入资本市场交易等现象不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引…  相似文献   

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点在于,实现国有资产向国有资本的转变,从国有企业资产数量目标的追求转向国有资本总体效益目标,把实现国有资本流通市场化、利润最大化、营运独立化、管理间接化,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但从近几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现实情况来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所有者不到位的问题,是制约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研究,逐渐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已成为政府、理论界和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弊端(一)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不明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断探索搞活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途径,时至今日,认识不断深化,也愈来愈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如培育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进行资产重组等等。本文在这些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不是代理问...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的产权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重建宏观间接调控机制的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产权四分离”理论,旨在廓清现有“两权分离说”的一些模糊认识,也为产权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然后结合对当前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中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探讨国有资产的产权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政策思路。产权“四分离”探析目前的产权理论分析立足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两权分离,是有严重局限性的,从国有资产产权结构及其营运和管理过程来看,完整意义上的“两权分离”,应当是四种意义上的“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6.
卫国 《江淮论坛》2000,(4):32-3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展从总体上讲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 ,且各地的改革也极不平衡。 1999年 9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 ,要坚持“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 ,即“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 ,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由于实践上尚未找到成熟的管理模式 ,所以“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 ,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营运中存在双层次的代理关系.第一层次代理关系是国家(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受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全部国有资产而形成的.在这一层次的代理关系中,国家(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全民享有国有资产权益的具体代表或实现者,它追求整体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标,行使整体国有资产宏观管理权与对第二层次中代理者的监督权,但一般不直接拥有企业资产营运权(包括人事安排、生产计划、投资计划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权).第二层次代理关系是由各个企业国有资产的营运主体受全民委托全面组织本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活动而形成的.这一层次代理关系中的代理者独立地享有企业国有资产支配权与收益权,充当国有资产市场化营运主体的角色.第一层次代理并与第二层次代理有如下区别:1、目标不同.第一层次代理中的代理者追求的目标是整体国有资产的资产保值与增值,第二层次代理中的代理者追求的目标是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2、权利不同,第一层次代理者拥有对整体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权,不插手各个企业具体经营事务,但可以依据法律,以规范的方式对第一层次中的代理者的代理情况实行监督;第二层次代理者则独立地拥有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的营运权.3、数量不伺.第一层次代理者只有一个,即国家(或国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经济体制的逻辑与现实次序是:国有企业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经济管理体制。从这个逻辑与现实次序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国有企业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中介。笔者认为,只有改革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才能既能搞活企业,又能带动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键。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直在苦苦追求,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一、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大地上,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有企业的经营领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资本营运。这种经营方式,先从深圳、诸城开始,后发展到上海、武汉,现已成燎原之势遍及全国。实践证明,这种经营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也是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突破。推行这种经营方式,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对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都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一、资本营运带来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既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也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型体制的需要。目前,除东部及沿海地区外,其他各地的国有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比较大,国有资产市场化经营的实现程度还不高。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一些有条件改变的企业,也仍在用非市场化的方式在维持现状,就更感到现时迫切需要加强市场化经营的研究来推进改革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1.
走出国有企业退出中国有资产流失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两种不同含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和流失原因有所不同,目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判断狭义的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一般借助于价格法和收益法,相对于价格法而言,收益法在衡量国有资产流失上较为科学。当前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认识存在五个必须澄清的误区把国有企业退出等同于国有资产流失;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停止国有企业退出;管理层收购或职工持股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把低于评估价格或实际价值转让国有资产都视为国有资产流失;对职工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及社保金是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在一些国有企业退出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而停止国有企业退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而是应坚持规范的、渐进的国有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推进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才能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真正对其保值增值负责?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这在理论和法律上都是清楚的,但是,作为国有资产代表的个人是否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象对待个人资产一样保证其最大限度地增值呢?由于这个问题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国有资产不断受到多方面的侵蚀,其中包括经营者的侵蚀。侵蚀方式包括直接侵占资产、侵蚀国有企业的利润和不正当地挤占国有企业的成本。甚至在极少数企业,一些经营者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以合法和非法的方式转移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 :营运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中外合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企业单位在搞创收时无偿占有国有资产 ,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流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民企业改革的深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企业创新与传统产权制度的矛盾和摩擦。要解决矛盾,实现企业改革的预期目标,建立保障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高效营运国有资产的机制,关键是要改革传统国有制产权关系。产权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坚持国有制的前提下重组产权结构,实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归属产权与资产营运产权分离,实现企业营运国有资产的产权独立化。要遵循公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双重要求来构造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及产权转让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产权模式。要以搞活企业、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为中心,探索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规则、企业法人制度以及企业产权确立后的经营方式选择、国家计划调控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产权改革是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重组的核心,也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重点。研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关键是对这一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有资产体制性流失与交易性流失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对国有资产本身进行合理定价;需要解决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探索目前中国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基本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国际经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公众具有充分的权利对国有企业的退出进行监督;国家有必要进行单独立法,规范国有企业的处置行为;证券市场仍是中国未来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根本途径;国有资产的定价必须逐渐走向单一化,附加的非价格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之后另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国资委的统一管理下,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是国有资产营运层次的主要载体,国 有资产公司的设置要打破地区、部门分割,按市场规则和产业调整要求,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运 作,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革不仅是对国企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对管理国企的体制改革。只有抓住政府管理国企体制改革这个关键 ,才能使国企自主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企新模式 ,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企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三到位机制罗运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既达到搞活国有企业的目的,又使得国有企业利润不被侵蚀和国有资产不流失?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  相似文献   

19.
国有产权的宏观管理是公有产权营运的重要环节,这也是长期以来公有产权营运的薄弱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庞大的国有资产究竟如何管理、如何营运,这是亟需进行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困扰我国理论界、管理界和企业界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在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流失情况也日益严重。这个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当然,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于由各种非法手段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有效的遏制,但对于合法手段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并未引起广泛而又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