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科技贡献率都在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面对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表现脆弱,主要是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了其科技进步.因而下大力气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就成为当务之急.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岗位培训,通过多种途径,使职工的科技素质有一个很大提高.要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能力.要积极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组织,这是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技术进步为研究对象,利用1991—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的各种统计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建立大豆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的数学模型,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这15年间技术进步对我国大豆生产的贡献份额不足20%,远低于"十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48%的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间序列谱分析方法,计算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6)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83%和16.19%。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要素与兵团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1985-2005年间,兵团农业总产值平均以每年8.4%的速度增长,而农业实际从业人员数却在不断减少。本文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近20年来劳动力要素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1985年至今,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与素质的提高是兵团农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经济学中三种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各有优劣之处.通过导入数据可以估算出黑龙江省1978-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趋势,并分析出资本、劳动力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可以测算得出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资金等要素投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我国的就业率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双向均衡增长,是关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政治稳定的民生课题。对此,我们主要从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构成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对1981年—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就业率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三次产业中就业人数的结构性不合理。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就业率与经济增长水平双向均衡增长的创新型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定量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主要因素计量,1995—2004年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3%。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一定条件的。当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应转向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为重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种类、层次、专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使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而要实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适度发展模式,力求避免如教育失业、智力外流等形式的教育过度。一般而言,教育规模尤其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在起飞阶段为弥补原来过大的缺口而应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余阶段应低于经济增长水平。从投资效益来看,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资产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大教育投资,以迅速改善并提高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层次,从而大大增强从业人员中人力资本总存量,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质量上差距明显,而且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显著改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进程。从发达国家转变增长方式的经验来看,科技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必须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和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后发优势”和“政策干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集约化的捷径。中国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质量和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邓曲恒 《浙江学刊》2007,20(1):159-165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然而,中国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业在此期间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本文利用1978年至199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1978-1991年期间尤为显著,但在1992-1998年期间,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因此,改善健康服务的供给状况,增加健康存量在当前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述表明,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切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国际竞争的时代,而同时我国民族工业则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要在国际竞争阶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首先要积极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从本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1995年的18年中,有12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11.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浙江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近20年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绩,原因有许多.其中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为大家所肯定.但是如果能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具体说明这一作用,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具体.本文以1978-199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变革对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证明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非国有经济的超常发展引起了资源从国有经济领域向非国有经济领域的流动,由此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我认为要着眼于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高。有关数字表明,发达国家本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 20%,本世纪中叶上升为 50%, 80— 9…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科技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国际贸易的数量飞速增长,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促进了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促进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重点由轻工业产品转向重工业产品,又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的方向发展。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国际贸易地区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各国、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乡镇企业1978—1988年增长的因素,定量出各种因素在增长中的贡献率,据此归纳出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低、高投入(高资本投入)的增长特点。作者根据多国经济增长实例把所有经济增长类型定量分析为投入型、投入与效益并重型和效益型,认为,我国乡镇企业走的是投入(主要是资本投入)型增长道路,这与国营工业企业的增长道路相同,也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乡镇企业这条增长道路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它引发了许多矛盾和摩擦。乡镇企业应重新选择增长类型,即从投入型向投入与效益并重型转化,最后实现效益型增长。  相似文献   

15.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学习与探索》2007,(2):168-171
我国目前的外贸增长方式总体表现为粗放型增长,由此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要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应该通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不断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要素与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黑龙江省1978-2007年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发展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地影响到本地区金融深化水平,而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地区金融与经济之间还未形成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黑龙江省金融发展存在滞后性.文章进而分析金融制约产生的主要成因,为确定黑龙江省金融体系自身改革的着力点以及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制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政府治理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关联性检验:1978-200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往往从要素贡献视角分析单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忽视在特定环境和制度约束下,宏观经济体自适应性和内生性政府治理结构的作用效应.为了深化政府主导型经济治理结构绩效认识,根据中国1978-2006年经济时序数据检验政府治理和经济产出关联性的结果显示,政府主导型治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政府治理与经济产出呈现倒U形关系,即中国宏观经济存在最优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政府和市场相机治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住宅产业科技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宅产业技术进步是住宅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硬技术”进步和“软技术”进步概括了住宅产业技术进步及其贡献的内容。量化住宅产业技术进步水平 ,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 ,总结出住宅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根据上述方法 ,对中国全国范围近期住宅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九月十日至十二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邀请省、市理论工作者和部份企业家,举行经济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讨论会。这次会议集中讨论了:1.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评价;2.企业制度改革;3.价格改革和市场理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八年来的改革是有成效的。1986年与1978年相比GNP增长102%,国民收入增长94.9%,财政收入增长98%。旧体制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化,企业有了初步的活力。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白彦锋  段琦 《创新》2015,(4):76-81
文章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状况为目的,在对比分析中、美、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状况中,发现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其实现短期内GDP总量的快速增长,然而囿于劳动密集偏向的经济结构,中国的人均GDP占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结合索洛模型,研究发现由于经济要素的差异,在短期内中国不会向美国趋同;同时,长期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中国应当从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与激励机制、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三方面,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