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沦陷初期,在日伪政府利用报纸进行文化殖民的同时,催生了以副刊《夜哨》为代表的文艺反战阵地,并凝聚了一支革命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夜哨"作家群。他们以《夜哨》为文艺重镇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活动,成为沦陷区抗日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副刊《夜哨》这一文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作家创作的文学基本特征来呈现副刊与东北沦陷区文学的深层关系,对东北区域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左翼青年作家创作论稿》中的一章。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左翼青年作家群,是左翼文学运动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文学新军。他们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外国进步文学的影响,鲁迅等前辈作家的关怀,以及青年作家们自身的生活积累、艺术索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即从上述诸方面论述了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原因,及其对三十年代文坛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陕北延川的《山花》成就了一大批文学人才,产生了文学创作上具有代际关系的作家群体——"山花作家群"。路遥、史铁生、厚夫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们把陕北作为叙写环境并且重视传承陕北文化中的道德品质,都有积累学习与吸收前辈或他人经验的经历,作品中饱含着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另一方面,后代在前代作家基础之上,在作品创作角度和创作主题上又有变化与革新。通过观察代际视野中"山花作家群"的承继与革新,来思考整个群体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4.
开辟草莱构筑广厦──评毕宝魁《东北古代文学概览》张永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以二肖(肖军、肖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热点课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东北文学则几近空白,有许多人甚至认为东北古代文学构不成史,只是零零星星地有几个作家、一些作品而...  相似文献   

5.
一老舍曾经说:“关于洋车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为我小时候很穷,接触过不少车夫,知道不少车夫的故事,但那时我并没有写《骆驼祥子》的意图。”是什么引起他创作《骆驼祥子》的欲望呢? 一九二八年,我国文艺战线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大的论争,即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及他们同鲁迅、茅盾之间的论争。在论争中,大家初步阐明了文学的阶级性、作家的世界观、革命文学的对象和形式等问题,并强调了要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进一步明确了革命文学的实质和任务。一九三○年三月,党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左联的理论纲领宣告左翼作家要“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极为关注俄国、苏联文学,不仅译介了大量俄、苏作家作品,并且其创作也明显地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对于鲁迅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也以鲁迅与俄、苏文学的比较研究成绩最丰。还在1939年,罗荪就写了《苏联文艺的介绍者——鲁迅先生》一文。但最早出现的论述鲁迅与俄国作家关系的专文,当是赵景深的《鲁迅与柴霍夫》(发表于1929年6月)。这里,我们拟先将鲁迅与俄、苏文学关系的总体论述作一下评介,然后再分头介绍鲁迅与各个  相似文献   

7.
小说《水泥》出版于一九二五年,是苏联老作家革拉特珂夫(1883—1958)的代表作。这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在苏联国内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高尔基对《水泥》的出版是很重视的。他在给革拉特珂夫和其他作家的书信中多次提及这部作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给《水泥》作者的信里写道:“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很好的书。从革命  相似文献   

8.
肖洛霍夫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以反映苏联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活著称。其中被誉为顿河史诗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先后获得斯大林奖金(1941)和列宁奖金(1960)。 1965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肖洛霍夫诺贝尔奖金,“借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肖洛霍夫整个创作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其内涵是非常丰富复杂的。本文仅就他的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来谈谈他早期创作的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9.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第三代》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作为鲁迅弟子,萧军创作深受其影响。与鲁迅相识相交时,萧军仅是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技巧与风格,创作上有着较强的可塑性,鲁迅巨大的人格精神魅力和具体入微的指导,对萧军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代表作《第三代》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不乏“鲁迅式”的闪光。  相似文献   

10.
作家对客观事物认识与艺术感知的不断深化,反映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为对作品的修改这一阶段。因而,从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中,可以了解到作家从初稿到定稿之间的认识与艺术感知是如何在不断深化的。陆文夫的《门铃》的几个未定稿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一位作家的“修改”这一创作过程的条件。《门铃》,基本成形的有三稿,写了一半就放下另写的有四稿,开头部分写了有十二稿。陆文夫是怎样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也就是说,他在创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考察文学史上作家的相互影响和个人独创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了果戈理对普希金的继承和发展。文章通过对《驿站长》和《外套》两篇作品的比较,研究了两位作家在创作风格、审美取向上的共性与个性;对某些传统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叶妮卡》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维·康德拉季耶夫于1985年发表的新作。这篇小说同作家的其他作品一样再现了战时前线一位普通苏联少女的生活事实。它显然属于那些最常见的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然而,作家通过独特的思考,获得新的观念,寻求到了新的表现角度。他并不去正面表现战争,而是竭力以战争为背景,探索战争与人的关系,通过战争中普通苏联公民的生活片断和性格与命运的变化,展示出它的爱与恨,它的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作者《论三十年代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文(载本刊1992年第1期)的姐妹篇,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左翼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主题开拓、人物刻画、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及某些局限性,进而指出:左翼青年作家群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结束了新文学史上“革命文学”的时代,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期,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红旗谱》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作家情绪的倾向、个性的特征及其表达思想的特有方式等,都是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显示出来的。因此,作品的语言特色与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一部作品的文学语言,是研究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该作品的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旗谱》是一部公认的艺术质量较好的长篇小说,它在文学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小说《水泥》出版于一九二五年,是苏联老作家革拉特珂夫(1883—1958)的代表作。这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在苏联国内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高尔基对《水泥》的出版是很重视的。他在给革拉特珂夫和其他作家的书信中多次提及这部作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给《水泥》作者的信里写道:“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很好的书。从革命以来,这本书头一次紧紧地抓住了并且辉煌地说明了现代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题材一劳动。在您以前,还没有人这样有力地接触到这个题材,并且是这样巧妙地接触到”  相似文献   

18.
一李渔的小说,与在他之前的中国古典小说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作家小说创作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了,即作品出现了作家自我形象的寄寓。无论是《十二楼》还是《连城壁》莫不彰示这一独特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小说直到李渔才比较清晰地在作品中出现作家之自我形象,这与中国古代小说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传统密切相关,与小说作家创作的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颇有关系。李渔之后无论是吴敬梓《儒林外史》塑造的杜少卿,还是曹雪  相似文献   

19.
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作家创造性地借用了《旧约》中伊甸园神话模式,并赋予作品以《启示录》的色彩,以此揭示出罪恶的种植园文明、现代金钱文明的痼疾,并指出人类必将生存、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柯切托夫是苏联著名的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全神贯注于当代的现实,是一位复杂而具有相当思辨能力的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刚一问世即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兴趣,有的还常常引起争议。柯切托夫在中国也是颇受注目的。从《茹尔宾一家》开始,他的长篇小说《青春常在》(1954)、《叶尔绍夫兄弟》(1957)、《州委书记》(1961)、《落角》(1967)、《你到底要什么?》(1969)以及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雷电击顶》,都已经译成汉语出版;苏联当代作家当中,柯切托夫是在中国介绍最全、作品翻译最多的一位。《茹尔宾一家》(1952)是柯切托夫转向工人题材的第一部巨著,也是使作家获得巨大声誉的一部作品。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到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