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凤才 《东岳论丛》2022,(1):109-11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三个标杆式人物之一,在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上,阿多尔诺与哈贝马斯和霍耐特有所差异.笼统地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概念,可以归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古典现代性"概念;但他对现代性的态度,并非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总体化的理性批判",而是试图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阿多尔诺力图解构主体首要性,从而触及到了现代性的灵魂;力图瓦解同一性逻辑,从而动摇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批判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从而揭露了现代性的社会现实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解构"具有后现代特征,但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告别现代性",而是介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阿多尔诺对现代性的批判令人深思,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因而,对这种现代性批判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有着严格界限和规定的新原则,它暗示多元主义。后现代主义者把三种启蒙运动的元叙述作为他们攻击的靶子,即主体的或理性的人类行动者、世俗的拯救或进步的概念以及最广泛意义的科学,包括全部的哲学和形而上学基础。对他们而言,这些现代教义———主体、世俗拯救和科学———不再为我们在当代世界中的活动提供有说服力的或有效的辩护。后现代主义削弱了元叙述的文化支配性,是对现代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与反思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风险社会成为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以反思现代性作为基本理论支撑和理论目标 ,其实质是改良主义 ,因而弱化了对当代社会批判的力度。从马克思主义视野批判审视当代风险社会及其理论反映 ,一方面要立足于实践存在论的基础之上 ,形成对风险社会深层理论的把握 ;另一方面反思的基本理路之一应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适度分离构成了现代性生成与发展的起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伴随着二者相互分裂的趋势,这种分裂根源于市民社会自身的分裂.在黑格尔之后,马克思重新提出了"社会整合"的问题.真正的社会整合应该包括市民社会内在分裂的整合、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外部分裂的整合这两个层面.马克思看到了市场机制和国家机制各自的局限,要求通过市民社会的"革命化"来超越既有的分裂,实现现代社会的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5.
关于风险的争论已经成为西方社会讨论的主题,也是当今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对这一理论的出现,我们必须研究其理论背景,深刻剖析现时代所产生的社会风险的主要根源,也即风险社会产生的逻辑起点,同时探讨风险社会的未来走向,通过自反性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去避免、预防和消除自然的和人为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在现当代:解构与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当代西方哲学家以语言转向否定和超越传统本体论 ,但他们仍回避不了本体论 ,却又未能建立起新的本体论。他们在解构传统本体论时 ,越来越认识到本体论与人类的生存实践密切相关 ,但却都未达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那样高度的认识。本体论在现当代的重建 ,其问题和话语、形式和内容都与传统本体论不同 ,是哲学上的变革和转型。当前实践哲学的兴起与本体论的实践性走向相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致兴起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复杂性理论研究 ,本文从现代性批判与反思的角度 ,在现代性反思这一理论平台上 ,对后现代主义和复杂性理论的关系进行探讨 ,认为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理论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即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和超越 ;但它们在面对问题的姿态、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的答案、未来的走向上又殊为不同。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理论之间的关联性 ,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会面对发展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所谓的发展问题,应是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是人作为人的应有之义。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差异及转变就是使人由单向度迈向多维度,使人由片面、异化的人之面貌恢复全面、真正的人之面貌。追溯发展问题的根源,归结一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震 《天府新论》2024,(1):57-65
不同于李约瑟发掘中国传统技艺的科学基因而主张技术自然进化的西方道路,白馥兰看到了传统技艺的社会文化意涵。不同社会与文明的技术都有自主建构的一面,军事、经济竞争压力与技术对话,影响着技术自主建构的空间尺度与强弱程度。近代中国在军事、经济竞争压力下,技术与社会的双重转型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现代化已成为历史潮流与全球话语,但部分西方学者认为,技术从社会中脱嵌使得现代性充满危机,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与布鲁诺·拉图尔旨在反思现代性,使技术重新嵌入社会。基于中西古今经验,中国式现代化要构建技术与社会互嵌的学术话语与制度体系,技术引进要适应社会语境,技术创新及应用要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技术治理要重视民主化议程。  相似文献   

10.
要更好地考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问题,就必须了解公共行政学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传统.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的宏大叙事背景,并界定了其理论思维与实践走向.重新梳理历史的要旨,不仅在于恰当地描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轨迹、丰富20世纪的公共行政思想史,更在于彰显一种相对于现代性叙事、由批判角度形成的理论视野,从而激发人们对于现代性公共行政的批判与反思,并为构建和谐的良序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繁文缛节作为当前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方兴未艾。繁文缛节作为以政府为主体的现代治理视域下的一种现象,可以从概念、生成和消解三个方面对其作出理解和反思。首先,通过考察关于繁文缛节概念的代表性观点,对繁文缛节的概念作出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解和反思,进而对繁文缛节的概念作出发展。然后,在对繁文缛节的主观性研究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理性官僚制与繁文缛节的内在关联,并就繁文缛节作为一种综合的系统性现象,提出了中心—边缘结构与规则主义(制度主义)支撑下的概要的解释框架。最后,对繁文缛节的消解进行理解,认为繁文缛节的消解不是纯粹的工具性和技术性问题,并对繁文缛节的最终消解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反思境遇下的私法文化精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私法文化精神体现着现代性的价值信念和精神诉求,随着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私法文化精神也发生了重大转向,尤其是法律理性的反思切换、权利自由主义精神的深度嬗变和法律人格的重新定位。因此,必须以这一当代反思重建走向为参照,积极培育中国的私法文化精神,从而推进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在属性上为适用于企业的伦理规范.在理论谱系中,对伦理规范正当性的解释分别有:自然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与自由意志.这些学说以自然人为前提,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解释力.新近兴起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外延不清,并有解构企业的隐忧.企业社会责任正当性的重建应综合既有理论,并借助商谈理论,在主体交往的语境中完成正当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镜像中的生存——现代性的反思与反思的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四川绵阳举行,其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如何批判性地正视现代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发掘马克思有关现代性论说的当代意义、实现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建构,是本届论坛总的学术目标。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是会议的入选论文。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认为,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现代性”这一概念,却是最早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做出全面诊断的重要思想家。马克思从经济哲学的独特眼光出发,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生活现象———商品、货币、资本、异化的分析,对现代性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为当代学者的现代性反思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中央党校哲学部郭大为教授认为,“反思性”是人类认知与实践的基本结构,是科学的基本研究立场,也是现代性的根本特点和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存在境遇。反思现代性的反思性,是辨明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认清现代社会的风险和当代人的存在境遇,把握人类希望的关键所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邹诗鹏教授认为,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也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任务就是要求确立以建设为核心观念、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系统,构造一套符合全球时代要求、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及长治久安、并具有自检与防御机制及能力的开放性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的和谐文化,是当下我们所要建构的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深刻变迁的产物,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是它的两个基本规定.对此,只有借助内含辩证法精神的唯物史观才能正确把握.由于文化本身蕴意的丰富性、诠释的多样性、建构的复杂性以及功利主义、文化决定论的广泛影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被遮蔽在观念论与形而上学的重重迷雾之中,遭遇着种种误读与曲解.其中,否定和谐文化建设的"文化虚无主义",夸大和谐文化功能的"文化决定论",和谐文化建设的"去意识形态化",和谐文化建设的非理性,和谐文化建设上的线性论倾向,构成了误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要思维路向.为此,从理论上反思与解构上述思维误区.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之科学真貌,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表现在:从对现代性思想传统的哲学理性批判过渡和转变为对晚期现代性的社会文化理论批判;把现代性置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解,致力于揭示全球化时代现代性所面临的新的矛盾困境;与蕴涵对现代性决绝的批判态度相比,对现代性的建设性重写与对现代性、后现代性关系的辩证理解成为值得关注的动向;非西方区域的多元现代性得到认可和尊重,对包容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多元文化精神的现代性之异质性发现与本土性建构成为重要的思想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反思现代性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现代化(m odernization)作为追求的目标,作为不言而喻的理想和价值标尺。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理论的影响下,除了单纯的肯定,也出现了质疑与批判,而使用的词汇也往往从具体的“现代化”变为抽象的、似乎学理性更强的“现代性”(m odernity)。反思现代性与“制度创新”既有联系,也有差别。制度创新基本上是认同现代化的目标,但主张在具体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上,中国可以走出一条与西方经历过的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新路(参见本刊2005年第2期“制度创新”)。而反思现代化则意味着对已有的现代化方向、目标、价值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反思现代性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现代化(modernization)作为追求的目标,作为不言而喻的理想和价值标尺.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理论的影响下,除了单纯的肯定,也出现了质疑与批判,而使用的词汇也往往从具体的"现代化"变为抽象的、似乎学理性更强的"现代性"(modernity).  相似文献   

19.
自从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末逐渐发展成形(下面我们还将讨论这一点)以来,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和社会记忆(social memory)这些术语就一直在其研究文献中不断出现,并在20世纪中期以后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概念分析。而且,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这些术语由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进行过系统的理论概括,1但这位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却在15年前才被人发现。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些术语已经被牢固地纳入  相似文献   

20.
一、引论 二战以后,以价值为导向的法学理论得到了复兴,其中主要有富勒的新自然法学,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德沃金的权利论法学等.这三种价值论法学都是应对现实而作,富勒的新自然法学是针对纳粹时期法制普遍极端败坏以及当时德国公民的处境极为困难的现实而提出的,罗尔斯和德沃金的理论则是对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美国社会传统的价值普遍怀疑时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