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的创作表现出了完整的审美结构。这里所说的审美结构包括语言形式层、艺术形象层、历史内容层和哲学意味层。通过语言形式层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层,具有生动的感性美;由艺术形象层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内容层,具有深刻的理性美;而孕含在这两层之中并且超越其上的哲学意味层则具有警醒的无言之美。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 ,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 ,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 ,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 ,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萧红从1933年在哈尔滨初登文坛,到1942年谢世搁笔香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却留下了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由于时世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萧红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情感脉络.本文仅就她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变化,谈谈萧红作品在抗战前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胡慧明 《云梦学刊》2002,23(3):71-72
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颗极具魅力的新星。其作品以一种鲜明的“萧红的写法”为特色 ,深受鲁讯先生的赏识 ,也确立了萧红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萧红的写法”今天仍然给我们一种艺术创作上启迪和熏染。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生命力需要时间的检验。新时期以来,在现代文学研究这片领域,发掘出不少风采独具的文艺人才。他们中不乏轰动一时如张爱玲者,但也有不关热潮却一直默默动人者,如本文将要谈及的萧红。作为一位富有才华却不幸早逝的青年作家,萧红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而她的作品具有的研究价值,尚非我们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所能概括。通过对历年萧红研究的考察,笔者发现,尽管众多研究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萧红的作品及其作家本人做了许多独到的研究,并取得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人们对萧红的创作心态把握得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创作模式 ,她的一些小说淡化社会环境 ,注重文字的优美 ,体现出其个性化的审美意蕴 ,即呼唤人性的觉醒 ,叙述心态的童年情结 ,情结化的叙述人语言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关注,并在海内外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萧红热”,一些专家学者并称之为“萧红现象”.研究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对弘扬中国优秀的现代文学,繁荣中国当代文学,可以说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她不仅师承了鲁迅等前辈作家自五四以来改造国民灵魂、重铸国民性格的探索,在她后期的创作中又把这种自觉的批判和深沉的民族忧痛寓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抒情之中。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的作品中包含着他对审美和创作的见解 ,其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内容 ,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以林白为代表的一翼,事实上承接了萧红等一代女性作家写作的路数,从另一扇开启的门侧身而出,打开自我救赎的通道,实现了窥破男权社会神话以后从控诉到复仇、从逃逸到飞翔之梦。  相似文献   

11.
马云 《河北学刊》2001,21(1):21-25
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合以后,他们的创作发生了相互的影响。萧红在创作情境、情感表现、叙事的完整性和故事性、以及创作的自传性和主体意识的表现等方面,可以看到端木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同时,端木的创作在题材和主题、情感和人物表现方面.也可以看到萧红的影响。但是,萧红的病逝,以及二人的结合所招致的非难,给端木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邵志华 《阴山学刊》2006,19(2):20-23
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具有特殊价值,它是沟通广告与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之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激发消费动机;二是营造优美意境,引发受众的审美愉悦;三是沟通物性与人性,变商业化为人情化。广告所传递的审美情感主要表现在人性、人文关怀、暧昧的怀旧情结、亲情爱情友情、恋家思乡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散曲审美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曲审美特征论张晓军散曲,萌于宋,成于金,盛于元,延续不绝于明清。散曲继诗、词之后异军突起,与诗、词分庭抗礼,鼎足而三。在元代,使诗、词退避三舍,严然占据诗坛的主座;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楚辞、汉赋、六代姘话、唐诗、宋词平分秋色,赢得了"一代之文...  相似文献   

14.
周萍 《晋阳学刊》2001,(3):67-70
张平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 ,他的创作原则是为人民大众、为老百姓说心里话。张平作品揭示的内涵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探索 ,还是对社会法制体系建构的热切期望 ,抑或是以理想来实现改革的大胆图解 ?由此剖析张平小说的审美个性可以见出他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歌词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崭新的艺术形式,会表现出它特有的优良特质来。而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又给词作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天地。相信广大作家会投身其中,言人民之所欲言,唱人民之心声,为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编织出自己的艺术光环!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特征。作者通过对素质教育要义的分析,挖掘其审美内蕴,并在探寻这一内蕴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审美特征的外部表现作了概括。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其和谐特质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因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这一内蕴存在的根据便是人的爱美天性和时代对美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模式一开始就从教育目的、途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特征。它给予的启示是:应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于审美主、客观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人们遵循普遍的审美规律的同时,总是依照着不同的审美规定去创造和欣赏不同的审美对象,即不同的审美对象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审美心理学的这一研究结论告诉我们,认识人类审美活动的奥秘,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  相似文献   

18.
萧红,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女作家,曾以其风格独具的小说作品独步于中国现代文坛。除了小说散文,萧红还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诗歌,这些诗歌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将萧红的诗歌纳入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与冰心、湖畔诗派及林徽因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萧红诗歌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它们是萧红基于切身体验与挚诚的生命感受之上的心的诗、心的歌,是她自身性格、情感、经历的忠实记录,自然流露,具有洗尽铅华的自然本色之美。  相似文献   

19.
民族审美文化是各民族在各自的各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以民族审美活动及其成果为核心的,以及包容于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成果之中的,具有审特性和价值的民族文化观念和。物质产品。壮族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造就了有别于其它民族的审美文化。但目前尚无从民族审文化范畴角度对壮族审美文化的特征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探讨壮族审美文化特征问题。一、壮族审美文化特征在我们探讨壮族审美文化特征之前,不能不对与其密切联系的壮族文化特征进行一番探讨。有关壮族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吴功正 《东岳论丛》2001,22(3):115-118
现实品格和内容的增加是隋代的文学美学的重要特征 ,是对于六朝美学的进步和发展。斫雕为朴 ,咸去浮华 ,以自身的审美特征显示了特有的风貌 ,实现了对六朝美学的革新。边塞诗、伤怀诗、讽刺文 ,是这方面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