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基本上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摧毁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翻天复地的大变化,对全世界具有广泛的、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本来应当有若干专著,记录它的发展过程,总结它的经验教训,探索它的发展规律。但是,至今这样的著作还极少。今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辛涛同志,把张永泉、赵泉钧两同志写的《中国土地改革史》稿送给我看。我从头至尾仔细读了这部书稿,后来又得知两位同志从六十年代开始就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他们作了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姜雯雨 《中国农村》2011,(6):124-129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栋房子:于内,极尽奢华;于外,景色醉人。Casta Diva就是这样一栋充满梦幻与历史色彩的房子。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使得它愈加生动与迷人。  相似文献   

3.
卡尔·波普断言,历史没有规律,历史不能预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苏联社会主义的全盘崩溃,似乎是对波普反历史决定论的有力验证。人们都在关心历史的走向问题。 面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惊心动魄的一页,邓小平多次申述了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它集中地表达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的这样一段话里面:“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历史总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被人创造。上世纪80年代,当广东的经济风起云涌之时,它的文化也被生活裹挟着进入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历史的写法常常始于一个人的信念和行动。杨美琦,正是这样一位创造中国舞蹈史的人,她舞到了时光的前面,舞到了历史的前面。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这个世界既创造着人类社会先进的物质文明 ,也产生着它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 ;既创造着推动生产关系突破原有界限发展的手段 ,也加剧着它自身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矛盾。面对这样一个世界 ,如何认识它 ,如何看待它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 ,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发展的重要论题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新著《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历史走向》一书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对这一挑战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举世瞩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灵魂。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明确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新论断、新评价。它标志着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祖国的原野上,星散着五万多个农村场镇。它的发展历史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度里,场镇经济的兴废,极大的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城乡经济面貌。如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于繁荣城乡经济、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巩固工农联盟,都是至为重要之事。最近中央把恢复和发展场镇事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来考虑,无疑是抓准了过去的一大积弊。本文试就我国场镇发展的历史成因、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作一粗浅的分析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诗是令人起敬的。诗是一种带有神秘性的艺术。它的头上之所以有一层神圣的光环,是因为它真实地揭示了人类的心灵。我认为,与其说诗是生活的反映,不如说诗是人类精神的镜子。自古以来,没有哪一种艺术象诗这样与人的心灵靠得如此之近,并且它本身也无所不在地渗透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心灵。甚至可以说,诗的历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历史,诗歌是人类的心路历程。从《荷马史诗》到波德莱尔,构成西方人心灵发展的历史。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向往、理想、性格和人生信条都在这里生动地体现出来,诗歌简直就是西方人的精神发展的历史。外…  相似文献   

9.
仅仅在几年以前,我们的学术研究才实现了这样一个突破,即较为历史客观地研究和肯定了现代中国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所不断隐现的一个象征主义诗歌流派,承认了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新诗史上的自身价值。这比之过去的文学研究的确表现出一种历史  相似文献   

10.
引论我国封建社会开端于战国时代,确立于秦和西汉。新兴的封建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对奴隶制度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尽管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取代也不可能是自然地平安地实现的。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也是这样。它同样是在斗争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即使在封建制度已经初步形成的情况下,这种斗争也不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独立战争是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墨西哥历史的新篇章。对这样一次在墨西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人民解放战争,我国史学界尚没有进行专门深入的阐述。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与留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是适应文化转型的产物,它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三个历史阶段。同时,它也是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多困扰人的疑难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偶然之谜”.究竟什么是偶然性?它是怎样发生的?在系统演变的过程中,它的作用如何?它与必然性的关系怎样?人们在漫长的科学实践过程中,艰苦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在探索复杂性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偶然性的问题又一次被突出地提了出来.阿尔文·托夫勒在评述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时,特别指出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过去70周年了。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人类社会却开始了一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变革,与之相连的是整个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然,人类历史的这一巨变与十月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认为,十月革命不只是俄国一国的事件,更主要是世界的事件。它是整个世界历史孕育的产物,又给予世界历史以宝贵的奉献。对它的发生和影响应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这样才能看清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它的意义作出正确估计。限于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究竟走什么道路问题的争论。尤其是每当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这一争论更为激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浪潮一次次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走对了”的问题尖锐地提出来,要求人们作出严肃的回答。马克思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性,把它与其他历史进程相比较。”按照这一方法论原则,我们不仅应该从中国近代本身的历史发展中,而且应该从当时的世界历史这一广阔背影中来考察中国的前途问题。这样的考察,至少可以给我们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世…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历史系里,中国历史文选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文言文历史文献,而且要培养其查考、分析和运用这些资料的能力。对于这样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却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各高校文选课教师人自为战,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水准的提高。杨燕起、陈泽延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是几十年来关于中国历史文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曾说过:他们“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着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只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遵循这样的方法,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他们从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出发,解剖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考察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基础上,资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 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 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香”和“臭”的词义演变及气味词的词义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语言是有系统的,它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的组成部分彼此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这种系统性表现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词义的系统性也可说是词汇系统性的一种表现。一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就可能影响到另一些词或一大群词的词义的发展变化,从而调整了词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词义系统的发展。因此研究一个词的词义演变,不仅要研究它自身的发展历史,还要注意它在词义系统中的地位的演变,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词义发展的历史。这对编写大型词典,处理词与词的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