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我国财政政策的隐性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债、赤字等问题尤为引人注目。但财政政策风险中的隐性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从我国隐性财政风险的基本状况、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入手,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政策隐性风险,并对控制隐性财政风险的关键——控制隐性财政负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该不该淡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债规模快速增长,由此引起了人们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讨论.本文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财政风险的罪魁祸首,政策效应偏差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为了兼顾经济增长与防范财政风险,积极财政政策目前不应该淡出,而应该转型.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运行既遵循一定的规律 ,又有其不确定性。面临通货紧缩和诸多经济风险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选择。但由于我国财政自身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和经济矛盾的复杂性 ,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未来财政政策选择 ,必须适应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 ,提高绩效 ,控制风险 ,实现财政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日益宠大,引起了人们对未来财政稳定的担忧。未被重视的政府或有负债由于其隐蔽性才是我国财政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此除考虑直接、显性的国债风险外,更应关注隐性的、或有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但当我国财政状况还相当严峻 ,存在着潜在的财政风险。因此 ,应采取有效措施 ,以化解财政风险 ,并为财政安全提供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6.
实行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 ,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从各项债务风险指标的本质特征上分析 ,潜在的风险很大 ,必须加强债务管理 ,有效防范财政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98年至2004年连续七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实施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我国客观形势和条件,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必要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我国制定财政政策的过程往往容易忽视财政自动稳定器自身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给其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观点认为,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势头的趋缓,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提出在200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然之举。分析表明,这一政策选择面临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和财政风险等条件约束。中国加入WTO危机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应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人们的预期更加理性化,财政负担及其“代际”转移不能不成为政府决策考虑的因素。鉴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实施中应通过调整结构、提供良好的预期,来保证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当前欧美控制债务规模、紧缩财政政策和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探讨中国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当前处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债务规模、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当前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减税和扩大内需、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三农”投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主张。  相似文献   

10.
货币经济学中关于物价水平决定的理论包括货币观点和财政观点。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当局(政府)、民间部门之间的行为博弈共同决定了均衡物价水平路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组合协调搭配关系可以归结为:积极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积极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1990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属于被动型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类型属于李嘉图类型。中国均衡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通货膨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财政当局在利用增税方式来平衡债务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未来中国可以从渐进导入以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财政政策债务目标框架、设立财政政策委员会等方面构建保证物价稳定的基本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已初见成效 ,但与此同时 ,财政风险也日益加大。尽管目前中国赤字占 GDP比率还相当低 ,从理论上讲还存在继续扩大赤字余地 ,但由于中央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不高且对债务依存度极高 ,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规模的隐性债务存在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势必造成未来一个时期 ,尤其是“十五”期间中国的财政所面临的风险将日益增大。出于上述考虑 ,本文将就财政风险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从我国财政风险的实际成因出发力图找到财政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期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呼声甚高 ,认为过重的税收严重地抑制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而且 ,随着国债的继续增发 ,财政风险会加大 ,最终会引发财政危机。其实 ,民间投资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税高而是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振。此时“淡出”将会导致恶性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税既不能减也不能增 ,可以继续通过增发国债解决资金来源。国债是储蓄的一种延伸形式 ,储蓄非债 ,国债亦非债。积极财政政策目前的真正问题在于财政投资结构太偏重长项大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我国近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 ,揭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转变已经显露“淡出”迹象 ;在分析这一转变的原因之后 ,笔者认为今年的积极财政是稳定宏观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受到的约束条件。克服财政政策的约束条件 ,首先要扩大财政收入 ,其次增加国债的存量 ,再次财政让民营部门投资经营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为了落实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必须不断增强财政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并围绕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服务市场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与银行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和配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选择,但要防止过度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区域财政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投资政策对落后地区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已产生了一些效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还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只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一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应适时适度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加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其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行轨道前进。伴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行,经济增长加速效应突出,国民经济领域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这迫使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有必要由扩张性向中性转移。把握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的财政政策逐步过渡的“火候”,就要充分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采用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19.
政府债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中国财政运行存在的问题财政基础薄弱,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国债迅速增加。提出一个政府债务极限的简单模型,定义了政府财政风险极限系数,给出影响极限系数的诸因素,并参照OECD各国政府债务状况及其相应财政政策,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政府的财政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改革理论方面的建议优化国债结构,建立政府债务预警系统,实行政府债务全方位、动态化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底中国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持续攀升,财政风险开始显现。今后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是:继续确保国债为保增长、调结构等发挥重要作用,坚持国债市场化发展大方向不动摇。同时,要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把控制赤字和国债规模目标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优化国债结构,减轻债务负担;有效管理和控制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